大兴安岭地区“北药”产业概况
大兴安岭行政区地跨黑龙江和内蒙古(内蒙古内无属地权)两省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中药材分布区,也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北药”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也存在野生资源利用率不高,家种药材尚未形成规模,销售渠道受限等问题,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经济优势,整体“北药”产业发展并不乐观。
?野生“北药”资源丰富,蕴藏体量大
全区共有各类野生药材约种,总贮藏量余万吨,其中收录于《中国药典》的达余种,拥有国家和省重点保护药材23种。其中,产量较大的“北药”品种有升麻、黄芪、柴胡、关苍术、玉竹、白鲜皮、赤芍、金莲花、车前草、防风等20余个。
?家种品种相对集中,规模体量小
1.种植区域
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北药”种植以林区砍伐后开荒地为主,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区加卧路两侧、松岭区古源镇、塔河县十八站白银纳乡、呼玛县韩家园镇、漠河县黑山村等地。
2.种植面积
经初步统计,大兴安岭地区主要种植品种有赤芍、水飞蓟、防风、黄芪、桔梗、关苍术、白鲜皮、金莲花、返魂草、五味子、板蓝根、轮叶党参等18个,种植面积达亩,其中赤芍亩,水飞蓟亩,黄芪亩,轮叶党参亩,金莲花亩。
3.种子来源
大兴安岭地区中药材种子种苗主要来源于当地野生资源,多为野生引种,少部分品种引自道地产区如白芍(亳州),金莲花(河北坝上),防风、柴胡、桔梗、水飞蓟引自内蒙古。
?流通概况
目前,大兴安岭野生药材多流向当地经销商,有限数量的经销商多来自亳州市场、安国市场以及内蒙古地区。
?扶持政策
1.国家产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对林下经济非常重视,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年)》等重要文件,对林下经济给予极大的政策扶持。
2.黑龙江省产业政策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年)》指出:黑龙江省将在林业领域重点发展北药、森林动物驯养及加工、食用菌、山野菜等9大产业个项目,投资超千亿元。对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省内的林业产业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及境外主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0万元;对在“新三板”挂牌省内林业企业,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万元。
3.大兴安岭地区政策
《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促进药材产业发展。
4.各区县相关政策
塔河县政府对中药材种植比较重视。在塔林林场即塔河县科技创新示范点,免费为种植户提供种植基地和相关种子种苗,县绿办及相关技术人员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种植户种植。
大兴安岭地区“北药”产业的发展建议?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
大兴安岭地区中药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农户对中药产业的认知不足,政府应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和倾斜,探索“政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和组织模式,通过“政产学研用”的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产业资源,提高当地中药材产业认知水平,从而带动中药材的种植及经营产业的发展。
?发展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规范种植源头
由政府牵头,联合国内有行业影响力和品牌力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企业,引进正规种子种苗,扶持当地企业,规范管理当地种子种苗的培育,按照“当地为主,引进为辅”的原则,做好种子种苗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当地中药材优质道地。
?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指导药材种植
大兴安岭地区中药材种植难以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种植技术落后,通过联合省内外中药材种植专家、学者,引进中药材种植先进技术,对农户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将有效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也便于中药材种植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打造中药材产销对接平台,延伸中药材产业链
大兴安岭地区饮片加工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匮乏,中药产业链不完善,未能形成产经销一体化的模式,销端网络的短缺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加强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打造下游中药材产销对接平台,不仅可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而且将有效带动上游种植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下方阅读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三)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二)
黑龙江省中药材种植情况之伊春
甘肃省中药产业分析--定西市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