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老先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在本科时,有幸听他当时为研究生讲伤寒论,李老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批本科生,临床实习跟赵绍琴、秦伯未等老先生,毕业后于大庆油田总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精于脉学,临床常平脉辨证,立方论治,效果很好。
跟师学习是中医成长之必行路,久经临床的老师具有丰富的治病经验,今天学习李士懋老先生跟师余无言老先生治疗骨髓炎等外科的中药内服经验。
我师余无言,以擅长外科而著名。在校期间,我表妹右手第一掌骨患骨髓炎,一年前曾开刀引流,而后愈合。近三个月来,右手大鱼际处漫肿、疼痛,皮色未变。右手拇指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经西医多方治疗无效。我带她请余老师诊治。
余老师看完病后对我说:“此证为疽。脓肿深伏,因气血不足,无力托毒邪外出,故长年不愈。治疗应扶正祛邪,移深居浅,使毒邪由里达外,肉亦由内向外生长,使肉长平,方能彻底治愈。此脓肿居深,而口闭合,如同闭门留寇,后患无穷。如你遇此证,切记要扶正祛邪,移深居浅,以八珍汤化裁即可。”老师当即开了八珍汤加升麻、忍冬藤、穿山甲等。并告我:“5剂药后脓便排出。”5剂药后,果然大鱼际处有一破口流脓,痛减。又进5剂而愈,右拇指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多年未再复发。真是其效如神,余至今记忆犹新。老师谆谆指教,铭记心中。余在临床每遇此类病证,都遵老师指教,均见卓效。
附病例如下:
例1:廖某,男,33岁,石油物探局职工。初诊日期:年3月25日。
病史:中腿膝下外侧(相当阳陵泉穴位处)经常破溃流脓,时好时坏,反复发作三年余。近日来局部又开始漫肿、疼痛,走路疼痛加重,局部皮色未变,无热感。
检查: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局部无红热现象,而漫肿无头。按之周围较硬,中心较软,有要破溃之征。
诊断:体虚正气不足,余邪未尽,脓肿深伏而成疽。正不胜邪,故经久不愈,反复发作。
治则:扶正祛邪,托脓外出。
方药:以八珍汤加减。
当归12g 黄芪15g 赤芍10g 白芍10g
金银花15g 连翘12g 党参10g 白术10g
生甘草6g 升麻3g 皂刺7g 穿山甲10g
5剂。
3月29日复诊:服药3剂后即破溃,流脓清稀,痛减,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上方去山甲、皂刺继服。外用生肌散。连续用药月余而痊愈,随访未再复发。
例2:李某,男,30岁,大庆油田总机厂工人,病历号。
因患骨结核,医院外科住院治疗。大夫决定做病灶清除手术,病人拒绝治疗而出院。于年8月7日来中医科门诊。
病史:左臂患骨结核年余,经常疼痛、酸沉,抬举困难。近三个月来,左肩关节固定疼痛,局部漫肿,皮色未变,无破溃流脓。
检查:全身情况一般,左侧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外展60°,肩胛骨固定时活动肩关节,肩内有磨擦音,伴有轻度疼痛。左肱骨中部前内侧上有6cm切口疤痕。局部漫肿,皮色未变,按之根硬,重按方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年5月15日摄片检查(片号),报告:“左肩关节骨质边缘极度模糊,关节盂及肱骨头、肱骨上1/3骨髓腔内均见广泛性的虫蚀样密度减低区。无腐骨形成,无骨膜反应。”诊断意见为左侧肩关节结核。于年3月19日照片对照,病灶范围已向肩胛及肱骨方向蔓延。6月25日化验室检查:血沉25mm/h。
中医诊断:气血不足,余邪未尽,气血凝滞,深伏化脓而成疽。
治则:补益气血,活血散瘀,消肿排脓。
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15g 赤芍10g 白芍10g 生地10g
黄芪15g 金银花15g 党参12g 白术10g
甘草10g 穿山甲6g 皂刺3g 升麻3g
2剂。
另防风通圣丸2袋,每晚1袋。
8月15日二诊:服中药2剂后,左肩肿处出头,仍疼痛。自昨日破溃,流少量脓,脓稀薄。自感左肩阴凉。舌淡,苔薄白,脉沉涩。上方加桂枝6g继服。外用如意金黄散醋调敷患处。
10月9日三诊:一直服用上方,疮口已闭合,但左臂仍不能上举,时觉筋肉惕,并有木痒感觉。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治疗仍用上方,加豹骨6g(无虎骨,以豹骨代之)另煎兑服。
10月22日四诊:疮口新肉已长平结痂。但左肩关节活动仍受限。脉沉无力,舌正常苔白。
当归12g黄芪15g生地10g党参12g
山药10g 鸡血藤15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桂枝10g
11月5日五诊:疮痂已脱落。左臂用力上抬痛减,平抬臂已能平肩。其他尚好,仍服上方。直到年12月21日复查:左肩关节活动自如,无疼痛感觉。一直参加劳动。
摄X光片报告结果:与年5月15日片对比,左肱骨头骨质清晰,边缘圆锐,其他骨质性破坏区已不能清楚看出。其他未见异常改变。意见:左肱骨头结核已呈愈合征象。
年12月22日化验室检查:血沉1mm/h。
经随访多年,未再复发。已告痊愈。
按:人身所有者,气与血耳。一旦气血失调,便产生疾病,痈疽也不例外。痈疽的产生,是病邪侵袭机体后,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滞留凝聚,则生痈肿,日久不散,则血肉腐败而成脓。
痈与疽虽都是由气血凝滞所生,但二者是有区别的。痈属阳性,局部具有红肿热痛,是易脓、易溃、易敛的急性疮疡。疽为阴性,分有头疽与无头疽两种。有头疽发于肌肉,初起即有粟粒状脓头,以后腐烂,形如蜂窠。无头疽发于筋骨之间,初起无头,漫肿色白,根脚散漫,酸多痛少。疽是难消、难溃、难敛的疮疡。
深部脓肿及骨髓炎、骨结核的脓肿,均属无头疽。无头疽毒邪多深伏,正气虚惫,排脓无力。治疗不宜用寒凉之品,寒凉可使毒邪郁遏于内,更不利于托毒外出。因此治疗原则是补益气血,使其移深居浅,毒邪达外。方以八珍汤为基础,加赤芍、穿山甲、皂刺之类,双补气血,活血散瘀,消肿散结,以利托毒排脓。
骨髓炎、骨结核与肾有关。肾主骨,肾足则骨健。故在治疗骨髓炎与骨结核中,多加骨碎补、川续断、鹿角片、狗脊、虎骨、豹骨等补肾强筋骨药,以利被破坏的骨质再生,使功能障碍恢复正常。骨髓炎、骨结核严重的多有功能障碍,甚者有畸形。余多在该病愈后,予壮筋骨、通经活络之品进行调理,对功能恢复确有效果。
今天没有划重点。
文章内容部分摘自《平脉辨证相濡医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士懋、田淑霄。编辑/校对/小丸子她爹。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联系。
推荐阅读:
1.学习李士懋老先生4则治疗失误的病例分析——临床怎会没有失败病例?青年中医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