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医心悟一
l脉象沉弦细:心脏不好,厥阴病症。
l肾炎初起同外感之脉,宜表里同解之法(越脾加术汤),湿热两解。肾气亏面肿之象,身中呈无序状态十分危险。由喉扁桃体炎症,迁延而致肾炎。
l中医要成为一种熟练的手艺、艺术,应深入去学,留心细节,忘却俗事。认识脉证由经验总结而来[1]。如夏天脚肿,由于脾胃湿热。
l男怕穿靴(心脾肾虚),女怕戴帽(心包炎,大头瘟)。
l金银花,何首乌用于血脂高。
l开的药要尽量好喝,才疗效更好。先要自己吃药,明白药之性,调理好自己之身体。
l腰痛在左,痛引脾脏。脉见少阳弦脉者,多为三焦与胰脾之病,非寻常之腰痛。
l下齿痛多为大肠之证,上齿痛多为胃之证。
l磨牙、胃痛就是肠胃痛,用柴胡桂枝汤。
l咽堵气降不利者,心跳过速就是甲亢,用参附龙牡收之安神。
l腰痛多由腹治,先腹切诊断明。
l诊断:病、脉、证、腹诊合参。
l关于秃顶:肾气足头顶热秃;斑秃——溢脂;体质当开顶,不开则坏眼。
l相法:全身长小红痣,要生财。眼眉的头侧长痣,生活十分浪漫。
l病菌说:中医先有病后生菌,西医菌是因后有病。
l流鼻血:白芨5(收敛止血,消肿生肌)、茅根10、藕节20、桃仁10、生草10、生石膏30、灶心土(补脾)20、大青叶2、牛膝10
l阳暑:不可发汗,只可以清热。方曰: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生草10、黄芩10、川连2、竹茹5、防风5、菊花5、生石膏(先)20、车前子(包)10
l十二筋脉皆过肾、膀胱、毛际丛,故曰“宗筋”。所以阳痿须多方面考虑。面瘫是阳明筋急,坐骨神经痛少阳、太阳筋急。
l处方配伍之心法:鹅掌风-湿气,食盐,用少许水搓手。尿毒症-不可食桔,不吃生冷(三焦、胰不喜用冷),过食生冷之食有寒之害。
l胰证的重症在建里周围起疹现危候。
l元参之应用应知:肿瘤、虚弱之患者慎用,易使阳证转阴证。或元参加桂枝,元参加生姜。
l淋病单用生甘草泡水饮用见效。
l血压高之人也眼压高,病主在肝。眼压高的兵刃,用草决明煮水用。
l西瓜食用过量,反而不利尿,同时瓜毒产生高价铁Fe3+
l肾炎病人,本虚,利水药用后,要以麻细附温化之。
l疝气:肝脾湿热,经筋松弛,小肠下坠。臀部垫高,用震荡之手法,托其复位。
l苦夏之证(夏日乏力气短):人参3、甘草5、生石膏(先)30、泡水或用越脾加术汤(麻黄5、白术5、生石膏30、甘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20、连翘5、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川连2-3)。
l药对:茵陈、竹茹(调胆汁);陈皮、法夏;丹皮、酒军(苦寒凉血)。
l小儿外感发热至手足心热,非表证,乃转为阳明证。
l小便可,今口不苦,不呕,尿道感染,六一散(生草、人参、滑石),旨在平肝。或用:麻黄3-5、苍术5-10、黄柏5、人参3、桂枝3、酒军3-5、滑石10、生草10、荆芥5、防风10、银花10、连翘5、黄连2、白芍10、石苇5-10、海金沙5、生石膏30、焦白术5。
l川连败心火,入心经,外感初起不宜。蔓荆子用外感初起兼咳嗽者。生苡仁、泽泻利水分但伤阴,外感初起少用,否则不易退烧。夏日高烧加霍香、薄荷、法夏、茯苓、生姜两片用以发散。
l针眼:蝉蜕5、蔓荆子5、菊花5、桑叶5、酒军5、银花10、穿心莲5、生石膏20、生草10
l鹅掌风:大肠津枯,皮肤失养,方用麻细附加阴药,用湿盐搓。
l案:坐骨神经痛,脉弦洪微迟,气虚双寸陷。甲方:党参20、黄芪30、党规10、茯苓10、远志10、菖蒲10、升麻3(升厥阴)、柴胡10(升少阳)、生草10(用柴胡、升麻止痛);乙方:越术加桂:麻黄3、桂枝3、黄芩10、川连2、白芍10、银花10、连翘10、四君子、臾肉10、枸杞子10、生苡仁20、泽泻5、车前子10、寄生10、牛膝5
l血小板少(血虚、出血淤血):黄芪20、党规10、银花10、阿胶珠2(后下)、升麻炭3、茅根10、白芍10、熟地20、党参20、白术5、茯苓10、甘草10
l外伤肿痛方:乳香、没药、苍术、黄柏、丹皮、栀子10
l退目屎之用:乌贼骨、蝉蜕、大腹皮、菊花
l舌之前半部麻木难受,为心火所致。
l治阴黄:茵陈为主药,配(1)五苓散加桂、术、泽泻、生姜;(2)五皮饮;(3)附子(阴寒较好);(4)八珍汤
l高血压(胃气不降,则肺气不均,肺气不均则气血不均),周潜川认为痰饮留内而致肝水。
l木土发争,位于绛宫,剑突下寸半,左开半寸至一寸,解剖位在胃窦部位,贲门之下。
l肝气出于左,行于右,所过为肓俞。
l胃为肾之关门:咽炎(1)-胃病(2)-肾病(3)水肿。第一阶段:小青龙加石膏,麻杏石甘汤;第二阶段:越脾加术汤;第三阶段:阴证,麻细附。首先治咽,再调胃、三焦,最后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丹医心悟(二)
l中医治病不以症病为主,以脉为主,又曰“治脉”。
l药对:苍术、茅根
l血见愁:草药,对胃肠炎症、便血、腹泻、痢疾,有奇效。
l舌体见胖大肥厚:小承气下其有余之胃气。元明粉为引,可逐体内淤积淤血,如脾肿大等。
l颈椎腰椎病,骨质增生:由于内脏气亏,经筋失养、紧缩,导致各种症状。非因为骨质增生而致,且此种病人多为酒色之徒。津精走失,骨髓津空。近人以为内脏之疾为脊椎错位而压迫所致,十分无知,本末倒置。实因内脏病变引发。
l寸口脉弱,女性须问其乳腺是否有增生,是否有雌激素过剩,多为服用补药太过。
l面上有疙瘩,是胃不好,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主之。
l口眼涡斜:附子、天麻、全蝎、白芷、石膏,四物汤。(合天全散之义,白芷引之)
l面肌抽搐:湿热内动生风。越脾加术汤。麻细附加石膏、生苡仁、蔓荆子、藁本、天麻、元明粉(用蔓荆子、藁本是发汗兴阳),加白芷入阳明散风(经引,否则无效用)。
l蝴蝶斑:治法开发心气,小承气汤加小活络丹(小活络丹:归、芍、丹参、乳香、没药)。热之重者用丹参1-2两。乳香没药开发心气,强心;可用菖蒲、远志代之。
l另:菖蒲、远志可治尿血、血尿之长期不愈者。如(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菖蒲、远志)有效。归脾汤引血归经,此类归脾汤之义(中用菖蒲、远志)。
l斑者,血之淤也,承气汤,酒军除淤生新,因脾不好故新血不生,去淤血而后生新血。
l小活络丹又治红肿(有人立夏前后脚肿,在于心、脾之弱),夏天心脾之气生发不起来,用之有效。此谓脚气病,亦心脾病。若天人不合一,则春调肝,夏调心,秋降肺气(沙参、麦冬、枇杷叶、苏子、莱菔子)。胡麻仁有收敛作用,喻氏书中有述。
l人与自然的类同是比配之法,如秋天叶落,人在秋天最易受孕,因秋天是打子的时候,全身能量变成肾水。道者“空”也,尽天地之玄机。
l秋天不宜发散(从症除外),应滋阴降气,冬时人与动物都安静地补肾水。
l冬应滋阴,夏应养阳,以顺天之时也。逆四时者亡。
l生发太过也应收敛。冬天应收敛,但肝不好也要发散。分清阳亏、阴亏或兼之。如:归、桂、芍、细辛、通草,当归四逆汤之义。
l蝴蝶斑是胃不好,应开发心气并健脾(麻细附加芒硝)强心肾的力量,才能强胃气。“健脾要补肾”,“强心要健脾”。注:心气发散至多太过也致面黑,类于蝴蝶斑阴亏之人。要补阴收敛心气,六味地黄丸。
l珍珠母可使心肾之力收敛一些,面色会好,新陈代谢下降,生阴气才能生长。阴虚之火烧人十分厉害,“雷龙之火”如肝经火旺头痛(当归、龙牡、桂枝、附子)。
l万年青强心去火。白芍苦平收敛。黄连、焦栀子也是去心火的。掌握阴阳,从脉象之上看。
l牙龈黑是脾不好(湿热),越术加发散药、酒军10
l鼻衄:鼻属阳明,阳明有热者出血,刺三里、合谷泻下。方:茅根、藕节、桃仁、白芨(收敛止血)、小蓟(血热可用小蓟,寒不用)、灶心土(补脾)。流鼻血,有水土问题,或食物、辛燥用得多。藕节调气止血。桃仁润肠止血。灶心土可用净黄土,澄水煎药代之,有养脾胃之用。白芨有止血之用。水土不服用灶心土效。含铁质多的土令人长血脉,血中热多。白芨有增血小板的作用。调节脾胃宜用家乡之灶心土。阿胶、黑木耳、灶心土、白芨均有增血小板的作用,清胃中之热,清脾脏之湿。
l桂枝汤热,用小柴胡合之正好。柴胡桂枝汤调和经络血脉。桂枝为太阳之药,柴胡为少阳之药。柴胡汤中加莱菔子下气,使肺气与肾水沟通,如不能缓解加全栝蒌通便润肠(比例为柴胡5、桂枝2、栝蒌20)。若无寒气,血脉亦好,只有气结,用小柴胡加莱菔子、焦三仙,可有效。有寒象加桂枝温化。如腹中有硬块加吴萸子和桂枝。
l柴桂能够解痉。刚痉用葛根汤发汗,破伤风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热重用桂枝、栝蒌,大便不通加栝蒌润之可通,总之在治三焦、胰脏之病(柴桂瓜入胰脏治病)。
l三焦通则尿通畅(三焦为脚渎之官),抽筋非桂、瓜不可。
l桂枝强心利尿,加木通又是利尿之品。
l经方之法要先断是哪一经的病,再开药,依经辨证。
l尿毒症,忌食酸,辛辣稍可。此中病人夏天出汗可好点,冬天较重。
l风池、百会、肩髃用于四肢血脉不同,外感头痛皆效。腋下背阔肌,捏点祛湿。
l夏日“伏阴在内”,腹内为阴所至。怀孕2-3月,脉有结脉,非为心脏之病。
l眼科内障凡属阴证者,宜大量用附子。注:周潜川用药分量十分大,且很少用补药,且方中多有发散之药,因其理论“汗法即是兴阳”。
l青城丹药派,以热药为泻药,发散药为补药。青城派弟子:周潜川,肖凤来,张觉人,廖静庵,蒲补一,成都李老头(先问病人好人坏人)-接骨绝技。
l麻黄碱,先作用于中枢,再作用于气管平滑肌。麻黄加石膏则发汗力差。
l很简单之配伍:蛇胆、川贝、陈皮、枇杷叶。
l小柴胡汤中柴胡提升作用,高血压用之不行,或加赭石、苏子即可。
l呃逆:胃寒、心气亏用丁香、柿蒂;湿气重呕用陈皮、竹茹。
l血见愁(草药)治淋病、性病,治泌尿系统特效。
l治腹水:(1)九头狮子草烤干,研末为蜜丸;(2)桂香平胃散;(3)鸡内金研末吞服。
l蹻脉维持周身气场。走路平地摔跤则为蹻脉病。三阳经盛则入阳蹻,三阴经盛则入阴蹻。
l按摩手法:龙探爪,放能,适于阴证;十指踊动,使适用于炎症(阳证)。
l阴黄:腹内郁结,用桂枝加大黄。
l柴胡桂枝证:同为少阳脉,都是柴胡桂枝汤。(1)阳证有热:祛桂或加阴药;(2)阴证:加桂枝;(3)便秘:加大黄、栝蒌、去桂枝;(4)便溏:加白术、茯苓。
l肉桂、川连、紫石英,可用于心脏病。
l越脾加术汤加桑枝、桑寄生,祛湿力好。
l麻杏石甘汤加香薷、地龙、蔓荆子治鼻窦炎(鼻塞,偶尔通气,常流涕浊,发绿,有臭气,时头额胀闷)。
l荆防败毒对春阳气不振之温病效好。麻杏石甘汤加味,表里两解,风寒、风热全面。
l梳木加红花,治妇女经前腹痛。乳房胀痛,用苍术加黄柏。
l三焦胰脏病,低血糖,低血压,晨起恶心呕吐,如缺糖营养不良,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补气清热。
l丹医:用阴药者先行温化。
l治羊角风:朱砂4-6厘(1-2克)、生石膏1-2克,上两味压为面,生石膏变红即可。绝不可以此方收钱,不带任何功利之目的,否则绝对无效,脑中要一片空白。
l胃者肾之关门,按蹻术中,按胃、三焦俞即调其周身的水液循环代谢,解决排尿问题。
l癫、狂、癇:人参、浙贝5、法夏、莱菔子、蝉蜕5、生石膏、赭石5(或生石膏2、朱砂0.1吞服之效)。主方:(1)越术;(2)麻细附;(3)苏合香丸(石朱丸)
l小腹痛(有寒者):(1)香附、苏叶(引经药)加平胃散(陈、苍、草、枳);(2)肉桂、香附、苏叶加平胃散;(3)附子理中加酒军。
l寸脉小,按脉,抬手脉随之起则弹手;抬手脉不随上则反弹弱,为寒证,不可用凉药。
l先天癸水:不仅指男精女经,还包括内分泌的某些液体,如卵巢、前列腺等。
l艾滋病表现:(1)带状疱疹;(2)发痒剧烈咳;(3)卡勃齐氏肉瘤(硬结溃烂)
l甲状腺病:白胖子,脖子粗,脉大。吐酸水,反胃,乃胃中有热非寒也,用四君子芩连二陈加石膏。
l诊法要点:(1)看脉,弦脉少阳;(2)腹诊(少阳)胆部血墟有反应。胰部,腹上横杠;(3)经络,头痛,耳后远耳-胆证,耳后近耳-胰证。
l傅青主云:治胃必先强心,治脾必先补肾。
l热伤风:夏患。苍术白虎汤加三仁汤。炒苍术10、茯苓10、黄柏3、酒军5、草10、石20-30、茅根10、生苡仁20、杏仁10、车前子10、滑石10、麦冬10、元参20、知母5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