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一
男,13岁,发热39度,恶寒。无咽痛,无咳嗽,咽部轻度充血。自诉上学午休空调太冷。此孩子自幼体弱,易外感。处方:葛根30,炙麻黄10,桂枝10,白芍10,生姜6,炙甘草5,大枣20。两剂,嘱啜热粥,频频饮药。
两日复诊,热不退,咽痛加剧,仍时恶寒,时发热,药轻病重,有入里化热之势。本次加炙麻黄至15克。处方:葛根30,炙麻黄15,桂枝10,白芍10,生姜6,炙甘草5,大枣20,生石膏30。两剂。
两剂后来诊,仍低热,时热时不热,咳嗽加剧,再不控制,有恶化为肺炎的趋势。咨询询问,医院点滴青霉素一次。
分析药量喝的不够,且多次用退热西药,伤津化热,并用点滴更减缓了中药退热的力量,现在大众的医疗常识,不用西药就认为延误病情,大有西医用药不论对错,杀人无过,有法律保护,中医被边缘化,治病也无功。奈何?
此时身体正气已伤,虽仍处于正邪交争阶段,正气败退与邪气胶着在半表半里之处,只能用柴胡剂来挽救入里之势。处方:柴胡20,黄芩10,党参20,半夏10,生姜8,炙甘草6,大枣20,生石膏40,杏仁10,瓜蒌10,桔梗10。
两日后来诊,回去服药一次后热逐渐褪去,没再反复,患儿精神已好转,食欲也开。
医案二
女,1岁2月,发热一天。有鼻塞,流清涕,无咳嗽,舌质淡,苔薄白,肺部听诊正常。处方:葛根20,升麻8,炙甘草5,桔梗8,玄参10,山楂10,麦芽10,防风6,生石膏20,炙麻黄5。
第二天晚仍高热,近40度,考虑处方阳明清热药力量不够,因已近十点,再处方也不方便,只能让其妈妈去买了小柴胡冲剂给喝上。
清晨妈妈反映用药后一直会有汗,体温在38度左右。此日妈妈没来复诊。
第二日晨惦记这个孩子发热情况,问及,妈妈反映因白天温度不高,没来复诊,但晚间又高热,医院,开双黄连口服液和澳司他韦服用,早晨已经退热。
又过两日,妈妈询问孩子突然出红色颗粒及片状疹子,告知此诊属高热后幼儿急疹,热退疹出。
此病例分析因第一次处方剂量稍显不够,加之现在高热家长都会急急退热药,加重阳明热出现,去医院开的抗病毒药物澳司他韦有没有效果,也未可知,因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本来就不确定,双黄连口服液倒是歪打误撞符合病机,起了作用。
医案三
男,2岁,孩子不明缘由夜间哭闹三天,此前打过三联麻腮风防疫针,分析还是和防疫针有关。处方:柴胡15,黄芩8,姜半夏6,大枣15,炙甘草5,党参10,蝉蜕6,钩藤8,牡蛎15,龙齿15,枳壳10,白术10,花粉10。
服药两天后妈妈复诊,娃哭闹减轻,发烧一天,继续服药一天热退,但有轻微咳嗽。处方:炙麻黄5,杏仁6,前胡8,防风8,苍术10,厚朴8,浙贝10,钩藤8,蝉蜕8,炙甘草5,大枣15,生姜4。
服药过程中再次高烧,咳嗽加重,考虑反复发热,咳嗽也加重,医院检查下,医院太麻烦,检查太多,时间还长,坚持用中药。处方如下:柴胡15,黄芩6,半夏6,党参6,大枣15,炙甘草5,厚朴8,玄参10,牛蒡子10,桔梗6,生姜4。
服药1天后热退,2天后明显咳嗽减轻。
此患儿治疗也颇曲折,不是妈妈信任,也无法执行下去,开始夜间哭闹还是因防疫针引起反应,服药后由里及表让病邪外排,出现了发热现象,并且咳嗽,继续治疗宣肺解表,但仍有余邪停留体内,因机体恢复抵抗力,就再次发热、咳嗽。再次处方清解少阳阳明余邪,身体得以完全恢复。
医话四
中医经典《伤寒论》把人体的结构层次分为六经,因此疾病的层次也分为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所以治疗也按六经病来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发烧的经典。
感冒初起邪气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侵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人为伤风所伤,则正气外散,皮肤摸上去黏糊糊的像有汗;被寒气所伤,则表皮内敛,摸上去干巴巴的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两个处方在使用时也不是照搬原方,而是根据患者所出的地域、个体的体质的寒热虚实进行变通,开出适合患者的合宜方子来。
这两种情况,我们都采用发汗退热法,这也是感冒初期最常见的退热方法。这个时候虽然用体温计量是发烧的,可是患者自我感受是怕风怕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寒感冒,所以风寒感冒判断的依据是身体的主管感受,而不是体温计量的温度,中医就是这么人性化的医学。经常见到很多妈妈来判断是寒还是热用鼻涕是黄的还是白的,其实鼻涕是黄的未必就是热,鼻腔存放鼻涕的位置很多,如果放的时间久一点,人体的温度会让白的鼻涕变黄。
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过去这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水中加冰,寒上加寒。感冒发烧相当于房子进了盗贼,房主尚有抵抗之力,正邪交战,打得乒乒乓乓热火朝天;正确的方法是打开门,给他个退路(针灸等外治法泻风寒);再送进个警察帮助主人(汤药扶正),正强邪衰,自然就不烧了。现在的办法是用各种化学药物强制机体退烧,甚至滥用激素,不行还要酒精擦抹全身,恨不得扔到冰窟里去立马退烧。这些方法退烧都是寒性的,就像帮助盗贼把主人打晕了,然后主人看不到房间里面有盗贼了,就没有战斗也就不会发烧了,你这到底是要帮哪一边呀?攻伐正气,用多了后患无穷,现在小孩子白血病显著增多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小儿如春天之幼苗,充满生机,但也容易被折,一旦戗伐,轻者影响生长发育,重者会影响一生的体质的。
说完了风寒感冒,一定有妈妈要问什么是风热感冒呢?我们大家常常用的所谓的“风热感冒”,可能是受了凉茶的广告宣传,大多数时候这只是主观想象,别说冬天的感冒,我们夏天的感冒,也是一定是进入了寒凉之地,如各种空调冷气的房间,带空调的公交,带空调的地铁,当我们在烈日下一身汗,然后进入空调环境,很大的温度变化,这个时候的感冒自然也是受凉引起。
现代化的生活,人为的在炎热的夏季制造出了冬季,非常的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人体的规律,打破了身体生长收藏的节律。在夏季本来要无厌于日,让身体充分的流汗,进行“光合作用”,充分的代谢、合成;冬季要让身体和心灵都收藏,使志若匿,早睡晚起,让身体充分的休息。所以夏季的风寒感冒很多,冬季的温病也很多。
真正的风热感冒,也就是真正的热病,在发热的时候,身体感不恶寒反而怕热的。发烧有怕冷怕风,或者感觉不明显的,绝大部分都是受寒引起的。热者寒之法,可用药性寒凉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病人(切记,在临床其实很少见),症状常有“四大”:高热不退(大热),汗出较多(大汗),口渴喜喝冷饮(大渴),脉象洪大而数(大脉)等,就是热盛津伤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宜用甘寒退热法,可用中药白虎汤来治疗。
如见高烧不退,烦躁,口燥咽干,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的,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可用三黄片来治疗。
碰到真正的热证,我们才可以喝些冷饮料来辅佐,但由于这些药物或冷饮都偏属寒凉,易伤脾胃,要适可而止。过寒也会寒遏冰伏,让热透不出来,导致病情缠绵难愈。
高烧大热还可以用通腑泄热法,也叫做“釜底抽薪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甚至病人出现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等症状。这时要用清热的药物同时配上通便的药物,大便排下后,热也就降下来。这就是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临床上可以用防风通圣丸来治疗,也可适当吃些通便的水果类,但注意不要造成过度腹泻。此外,按摩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等穴位,也能起到通腑泄热的功效。
这种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中暑轻的可以用六一散等清凉解热的药物治疗,严重可能要用到竹叶石膏汤,或者白虎加人参汤,到了这个阶段,就需要专业的医生来处理了,切莫随意自己试药。
当身体从对抗性的状态因误治或自身虚弱进入功能低下的状态,就进入人体的三阴区域,这时候的治疗就以恢复身体的功能为主,用药以偏温偏热的理中汤、四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这个时候的症状不但有发烧、怕冷、还有腹泻、腰痛、四肢逆冷等。感冒治愈后,仍有腹痛、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可用附子理中丸类的方剂调整。
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不管中医西医治疗发烧的方法都很多,但如果选错了,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往往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让患者的体质逐渐恶化。
流长阁
本文来自梅香小屋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皮肤白癜风诊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