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听错温补药也可以退热,代表方就是

中医认为机体阴阳失调时,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这是说明阴阳与寒热之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普遍适用理论原则,治疗上当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法。但也有气虚发热、血虚发热的,实热可泻,虚热宜补。因虚致热需用甘温之品治其气虚、血虚之本而达到除其标(热)。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不可妄用苦寒药物,以免更加耗伤人体的阳气。甘温除热法就是中医很有特色的治法,用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养血作用的方药,治疗气虚发热或血虚发热的治法。所以发热的原因很多,是虚是实引起要分清,自己不可随便乱吃退热药。

甘温除热法由金元时期名医李杲最早创立,他受《素问·调经论篇》“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等启发,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脾胃论》中首次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常用人参、黄芪、甘草、当归等益气养血的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用治由于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下陷,脾湿下流,郁遏下焦阳气,阴火内生所致之证,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选用参、芪、术、草等益气补中,升麻、柴胡助黄芪升举下陷之阳气,并除肌热,方中用味辛甘性温的药物为主,补益脾胃之气,调理脾胃之升降,具有甘温益气退热之效,故谓本方为“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若病属实热,或阴虚发热,就不宜用。

补中益气汤所体现的甘温除热之宗义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分析思路,现代本方常运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还常用于原发性低血压,神经衰弱之失眠、健忘,鼓膜内陷,慢性咽炎等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多种疾病。

主任中医师杨德义个人







































白癜风公益帮扶
广州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gm/1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