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导读
导读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作者通过汲取前辈治疗经验和积极实践,对运用大气下陷督络空虚理论治疗颈椎病有所体悟,介绍了部分有效病例。
第一则为大气下陷、脾肾两虚、督络失养案,患者为男性,56岁,主诉:项背疼痛3年,加重2周。其从事较重的脑力劳动,经常低头伏案工作,3年来颈部有不适感,项背酸痛,偶尔上肢麻木,伴气短乏力,曾被诊断为“颈椎病”,就诊的2周前着凉使得疼痛加重。刻下面色萎黄,项背酸痛难忍,身体倦怠,腰膝酸软,时有腹泻,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辨证分析认为,其气虚、乏力为大气下陷所致,面色萎黄、腰膝酸软、项背酸痛、上肢麻木为督络失养、脾肾两虚,故辨证为大气下陷,脾肾两虚督络失养证。治当补气升陷、健脾补肾、疏通督络。药用黄芪、柴胡、升麻以补中益气、升举中气,用鹿角霜、菟丝子、韭菜子、露蜂房以补肾气兼充实督阳,用丝瓜络、细辛、片姜黄、蜈蚣疏通督络兼搜风,用炒白术、炒鸡内金等醒脾和中。
第二则为大气下陷、瘀血阻滞、督络受损案,患者为女性,52岁,主诉:颈背疼痛2个月,伴右上肢麻木、上举欠利,颈项转侧不利伴针刺样疼痛,其1年前颈部曾受过外伤。刻下除了前述症状外,还伴有气短乏力、寐差,但纳可,舌质紫黯、苔薄淡白,脉弦涩。X线片提示颈椎增生退变,CT提示颈椎间盘突出。辨证分析认为其因外伤扭错、过度劳累引起颈椎病,局部气滞血瘀是该例患者的主要病机,因血流不畅,气血不能荣养颈项部的筋骨、肌肉,造成疼痛、麻木、活动不利等症状。辨证为大气下陷、瘀血阻滞、督脉受损证,治当升提大气、活血化瘀、修复督络。药用黄芪、升麻、柴胡益气健脾、升举中气,乳香、当归、丹参、没药等活血化瘀,鹿角霜、蜈蚣、露蜂房温督脉以通络,若瘀血重者,可加红花、鸡血藤等。
第三则为大气下陷、风寒内侵督络案,患者为女性,34岁,主诉:近1个月来颈部酸痛,右上肢麻木肿胀,就诊前一日洗澡后颈部酸痛加重、活动受限,右肩臂疼痛麻木并向桡侧指尖放射,伴头痛、头晕,气短叹息。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辨证分析认为患者洗澡着凉后症状加重,头痛、畏寒、脉浮紧,为风寒内侵之征,而气短、叹息为大气下陷之征,风寒伤人体之阳,肩背为阳气汇聚之地又经常裸露于外,故此类颈部病变较为常见。辨证为大气下陷、风寒内侵、督络受累。治当补气升陷、祛风散寒、温补督络,药用黄芪、白术、防风等固护卫表,片姜黄、防风、羌活、细辛、桂枝等驱逐风寒于络外,鹿角霜、蜈蚣、露蜂房固护督络。
第四则为大气下陷、痰湿阻碍督络案,患者为男性,48岁,主诉:近2个月来头、颈部疼痛,恶心呕吐,加重1周,其体态肥胖,平素嗜食油腻、辛辣,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酸痛,伴短气,1周前因饮酒着凉,病情加重,坐卧不安,颈肩麻木伴头痛、头晕、疲劳、气短、呕吐痰涎。辨证分析认为其素体肥胖、贪食油腻,致使脾胃困乏而痰湿内生,阻碍了阳气的运行。辨证为大气下陷、痰湿阻碍督络。药用陈皮、法半夏、茯苓、胆南星化解痰湿之气,黄芪、柴胡、升麻、鹿角霜、蜈蚣、炒白术升举阳气、固护督络。若痰湿重者可加薏苡仁、枇杷叶。
气的固摄作用使关节更加牢固,气虚是关节病变的重要因素,而督脉是一身阳气之根,所以督脉空虚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自拟升陷培督通络汤(即黄芪、柴胡、升麻、鹿角霜、菟丝子、韭菜子、蜈蚣、炒白术、丝瓜络、露蜂房、片姜黄、自然铜)作为治疗颈椎病的基础方,供同道参考。
阅读原文
(左右滑动进行翻页,点击图片可放大)
张金燕,暴书海,秦玮,等.应用大气下陷督络空虚理论治疗颈椎病的体会[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39(8):-.DOI:10./cma.j.issn.-..08..
年第8期目录↓↓↓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年第8期目录
本栏目历史文章↓↓↓
朱建贵运用平肝治晕方治疗老年眩晕的经验下载全文
姜德友应用当归芍药散辨治杂病经验举隅下载全文
成肇仁经方验案三则下载全文
审稿专家招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公开招募审稿专家
推荐期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