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学习四物汤的加减运用及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四物汤为最常用方之一,源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世咸称为补血调血,及治妇女疾病调经养血之首方。
四物汤之衍化,加减方甚多。
一为圣愈汤(《医宗金鉴》),即四物汤加人参、黄芪,主治气血虚弱,不能摄血者。
二为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即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主治月经不调,有瘀腹痛者。
三为芩连四物汤(《沈氏尊生书》),即四物汤加黄芩、黄连,主治月经先期,色紫量多,血虚夹实热者。
四为八珍汤(《正体类要》),即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加姜、枣,统治气血两虚之各证。
除此以外,《陈素庵妇科补解》只安胎门中就附《海芷胎前六合汤二十方总论》。
所谓六合汤,就是以四物汤为底方,加上2味药而名六合汤。
如表实六合汤,即四物汤加麻黄、细辛;表虚六合汤,即四物汤加桂枝、地骨皮;
升翘六合汤,即四物汤加升麻、连翘;苍防六合汤,即四物汤加防风、苍术;柴芩六合汤,即四物汤加柴胡、黄芩等等;
乃至达20方之多,以分治妊娠伤寒各证,主要是以四物汤安胎养血,加味而化裁,可称得上对四物汤运用自如矣。
四物汤之组成,药味性能,医人皆熟知之。按日本矢数道明父子所辑,解析四味药性是:
地黄药效为补血、强壮、解热,用于贫血、虚弱、疲劳、产褥热。
芍药,药效为收敛、缓和、镇痛、镇痉,用于肌痉挛,腹痛,耳痛、腹满。
川芎,药效为祛瘀血、补血,强壮,用于贫血、血症之头痛。
当归,药效为祛瘀血、镇痛、补血、强壮,用于贫血、血燥、虚劳。
可见,古今中外医家用四物汤之于补血虚、解疼痛是一致的。故四物汤用于补血调血,当是适宜。
余于临诊,读书多年来,对运用四物汤探索所得,如下。
1四物汤功能补血调血,并略具滋阴解痛之用。
但单独用本方者甚少,多为加味后运用,减味用者较少,例如《医学心悟》治腹中素有痞,饮食满闷者,四物汤除熟地,另加丹参、陈皮、香附。
余诊病极少用本方原方,总是加味用之。
如以四物汤加党参、黄芪,以治慢性肝炎之长期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谷丙转氨酶高,经中西药治后,酶已恢复正常,而锌浊,麝浊等升高,而辨证属于气虚血少者,往往得较好之治效。
运用四物汤之指征,应是舌淡脉细,唇色少华。
《成方便读·补养之剂》谓:“一切补血之方,皆从四物化出”;“血家百病此为宗”,而本方常以加味用之。重视“化出”之化字,此微旨也。
2四物汤由血分药组成,或谓:“其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此说诚然。
余读多家医案,悟出治妇科者,既宜着眼于血,亦不可忽视奇经,必须明确冲、任、督、带在妇女病中之关系。
比如,腰痛关乎督,腹痛责之冲,任虚腹胀,带弱坠下之类,均为妇科辨奇经之常见者,则需用益利奇经之药。
而四物汤久为医家治疗妇科病之主方,倘若治妇科均用地、芍、归、芎,似不免失之偏窄。
又如傅青主治妇女病,总在不损人之二天,亦不单从血立论,体现“治病必求其本”之旨。
由此而掌握四物汤之运用,亦微旨也。
3四物汤运用中宜乎加味,已如上述,尤当注意者,为气与血之关系。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顺则血顺。
故我江、浙一带医家调经效方,如八制香附丸,虽亦从四物汤化裁而成,但着重一个“气”字。
它以香附八制为君药,复加青皮,丹皮,秦艽,红花、川连、半夏等药汁加工。主要以畅肝之郁,舒肝之气,兼祛痰湿积浊。
此方体现了以气为血帅调经,久服其效显著。
又如《济阴纲目》以四物汤加香附、炙甘草为主,凡妇女经前、产后病,俱以此出入加减,亦是从“气”、“血”双方着眼也。
此亦治妇科病之微旨也。
4四物汤主治补血调血,略具滋阴解痛之功,故凡不属此类证候者,不宜用之。
余数十年来,常遇气实血盛之病。
如肝郁化热之月经超前,量多如血崩,经期吐衄,经期便血,尿血,赤带黄带;妊娠期之胎动不安,烦躁发热,子淋;产后病之恶露不绝,血晕,精神狂躁,乳泣等症,均宜疏肝,凉血,理气,清热之品,不宜补血也。
又如肝气郁结之月经涩少、错后,癥瘕,浮肿,其治亦宜疏理平消,亦不宜补血也。
总之,气盛血实之病,不宜贸然主以四物汤,此用本方之微旨也。
余读仲景之书,诸家之案,于临诊实践,并不拘一家之言,总在融会贯通之。
由四物汤之运用而对照仲景治妇科诸法:
如妊娠病之用桂枝茯苓丸、胶艾汤、当归芍药散等;
治产后病之用枳实芍药散、下瘀血汤、阳旦汤、竹叶汤、竹皮大丸等;
治杂病之用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温经汤、土瓜根散、大黄甘遂汤、抵当汤、矾石丸等。
其法井然,其方各异,使人慨然,医才之精深不易及者如此。
注:具体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何任临床经验辑要》,何任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1月。本白癜风学术峰会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