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

导读: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者敬重,学生赞扬。所收弟子众多。创办江南蔡氏经方医馆,自编中医歌诀如《热病一百问》、《太阳表证歌》等等,撰有《蔡长福经方锦囊》,并集《伤寒杂病论》与《黄帝内经》之精华自创《六经辨证图谱》,使读者可以更好的通伤寒之理,临床上见病知源。

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能小题大做

蔡长福老师讲稿

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岂期然;

推其形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

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

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

要我说天下就两个病:一寒一热。别把中医看复杂了,当医生一定不能小题大做,舍近求远。伤寒论写的是什么?写的就是衣食保暖,就这么简单,它可深可浅,深,深不可测,浅,浅就在皮毛!什么叫皮毛?空调开着吃饭,好身体的人没事,身体差的人吃完饭回家,第二天就难受,这是为什么?受了风寒!风寒在自然界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与风寒抗衡,体质好的不会生病,体质不好的非生病。

我们谈谈六经,何为六经?!我们读伤寒的人,要知道一个六,二个六,三个六,四个六,五个六,六个六。六病,六经,六方,六证,六脉,六法。何为六病?六病和六经,同行的争了不少年,有的人说没有六经,我认为其实不然,我们不能欺师灭祖,不能藐视前人。六经不是仲景提出来的,也不是后世人杜撰的,是来源于黄帝内经的。大家看我的六经辩证图谱上,太阳病,脉弱浮,这是仲景的,看岐伯与黄帝的对话,那是内经的,六经病变里面的。

医生不讲家族,学术不谈门派。孝父母,尊老师,这是人之常情。学术不能有一点虚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六经和六病,经病同源,一回事,没有六经,哪有六病?是草有本,是话有音,我们的孩儿是父母所生,这就是源头啊!长江滚滚向东流,它的源头在西方。没有六经哪来的六病?没有树根哪来的树头?我们不能为了一句言论在这争论,没有意思。六病来源于黄帝内经,不是前人喻嘉言说起,也不是仲景所写。是仲景从黄帝内经中简化出来的,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我这辈子有三个愿望,食道癌,胰腺癌,心脏搭桥。前面两个病在我的掌握中。

今天我就讲讲食道癌。八月十八号,我二次去云南,这次接了两位食道癌患者。一位患者61岁,两年内放疗了五十四次,化疗了六次,还有一位患者58岁,今年一月份检查出食道癌,这半年多的时间只能吃些稀粥,人饿的又黑又瘦。这两个患者治疗了一段时间后都有很好的疗效。去深圳的时候,医院送一个食道癌病人在我面前,八天没吃一口饭,我给他号过脉,开了方子后告诉他准备好稀饭药后半小时服用,病人及家属半信半疑的回去,果真如我所料当天晚上那人吃过药后半小时就能吃饭了,第二天一早那病人说蔡医生你的方子太管用,现在能吃饭了。今天我把这方子告诉大家,大家把方子记下来:麻黄15细辛15炙甘草20桂枝20制附子20干姜20.我们就看几味药,食道癌我就总结了七味药,最后一味药还没用上。我第一次拜访老师,老师家很穷,这是我第一位老师,是个大地主,我老师给我煮了两头猪,把这猪往桌上一放,说:“我没有别的招待你,这是前几天猪生下来死的两头猪。”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时代背景没有办法,他也掉泪,我也掉泪。这在这时候,一个炸雷很响,大雨下来了,那雨越下越大,我的老师站起来走向门口说太阳病了!太阳病了!开始学伤寒论,这个太阳病到底是什么东西,搞不清,我问老师什么叫太阳?大自然有一个太阳,好多人不知道太阳到底起什么作用,我今天就谈这段,你明白太阳这个道理,讲了伤寒论你很快就入门了,太阳是怎么病了呢?风云突变,天下大雨,如果隐隐约约十天半月,不见日光万物糜烂,大自然庄稼不能生长,太阳被云彩遮住了,这是自然的太阳病。人身上也有太阳病,好了话题引出来了,人身上到底什么叫太阳,在人身上叫膀胱,膀胱不得了!仲景伤寒提笔就写太阳病,第一条就写太阳病: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太阳病首先就是这些症状。太阳病到底是什么东西,膀胱只有下口没有上口,小便从哪里来呢?正常的情况下,五脏六腑的功能特别强,源头的正气压给膀胱,到膀胱里头聚尿成液,尿在体外,这是小便。它里面还有热气气化了,这气化拿什么标准它?夏天你看不到,到冬天零度时小便解到地上冒热气,这就是膀胱经的气化。膀胱不能气化,人天天有病,人冬天解小便,小便解完后打寒颤。膀胱经怎么能到体外呢?五脏六腑功能强的情况下,从十九椎往外发,何为十九椎,人靠脊柱,脊柱是二十一椎,中医从上往下数,大椎到长强,我们的肺长在第三椎,心长在第五椎,肝长在第九椎,脾长在十一椎,肾脏十四椎,膀胱长在十九椎。什么叫靠山?五脏六腑的靠山就是脊柱。脊柱强,肾不亏,骨头不空,你不会生大病。骨一空,肾一亏,脊柱一空虚,五脏六腑必然衰败。五脏六腑一衰败,膀胱不能气化。人天天怕冷,没有感冒啊,我们常见感冒不发烧。一感冒就淌眼泪,淌鼻涕,这种感冒常见,这眼泪从哪里来的啊?是膀胱经。那鼻涕从哪来的啊?那是少阴经。这叫两感。我一个人讲了三句话,一个叫阴来和阳,一个叫阳来和阴,一个叫阴阳合病。这就是伤寒论的源头。膀胱在十九椎,功能好的情况下,十九椎发出温度上升下达保护后背及全身,从十九椎往上行,经过十四椎命门,这是人体的总开关。肾要虚狠了,命门开合不闭,太阳病的风寒就从十四椎命门直入脏腑。少阴经下达到小肚两侧,从前阴两彻入股内经过阴陵三阴交斜插到前掌到涌泉,上行,一直从胸膈穿透到咽喉,这是少阴经的走向。少阴经到咽喉下端就停止了,少阴经的寒邪到咽喉的底端前止不进。太阳经路过大椎风池、风府,玉枕天柱,从百会眉冲到攒竹,从攒竹穴从两个眼睛往里行,到咽喉的上端,就与少阴经交汇了。我们医生常说肝胆相照,脾胃相连,肾与膀胱相表里。这就是从十九椎膀胱经走到十四椎的时候,这个相表里才能接得上。一个走里行、一个走外行,到咽喉交汇,两寒归一,咽喉受不了就生病。咽喉水肿,西医说咽喉炎,电视广告说吴太牌消炎片,千万不能吃哦。这个吃出了多少食道癌啊,就是吴太牌消炎片吃坏的。这是少阴寒化,根本不能见消炎药,见了就封喉。嗓子越来越干,没食欲,越来越严重,就变成了食道癌。少阴两化,这是寒化症。金匮上有方,半夏厚朴汤说,妇人咽中有炙脔,什么叫炙脔?火烧红了,切一块很白的肉,往锅上一撂,往上一沾上就下不来了。咽喉就像粘上东西,咳不出,咽不下,不能吃饭,时间长了,影响身体、慢慢消瘦,开始怕冷。

七个方子七味药,就把食道癌给治了。第一个方桂枝汤、第二个桂枝去芍药汤、加上半夏散及汤、加上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甘草干姜汤、加上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上麻黄桂枝甘草汤。伤寒论治咽喉有两个方:半夏散及汤和苦酒汤,何为苦酒汤?鸡蛋打个洞,把生半夏和醋往里倒,用张纸用水打湿包着,用油灯点着往上面烤,纸烤糊了,醋油膏就形成了。鸡蛋黄是油一见醋就成膏,苦酒汤要慢慢咽下,为什么?食道癌到后期,上腭干,没有一点水,能干成什么样呢?我打个比方,就像80岁老人吃炒面,就会干成那样,东西就咽不下了,不但咽不下去,咽一口气一回,就吐,吐的是粘液。食道癌我这辈子治的不少,我看好多都是活活饿死。人一刀杀死不受罪,饿死就受罪。他不是饿一天两天,有的几年。有的人问为什么敢用这七味热药,我把这道理讲给大家听,这病就是两证,哪两证?这个病在少阴大纲上有:少阴病,背恶寒,口中和,脉沉细,但欲寐。何为但欲寐?这种病人十几二十年,这种人瘦不耽误吃饭,就是怕冷,背部怕凉,就是吃饭厉害。嘴里味道始终厉害,口味重,见饭就想吃。少阴病这种人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他困,他坐那就睡,他能困成什么样呢?有的骑脚踏车就栽下来了,吃饭吃的筷子掉地上。这是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怎么讲?少阴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是主方。这个寒化与热化是什么区别?热化脸发红,嗓子肿疼,不能咽饭,实际里面化脓,烦的夜里不能睡觉。一个贪睡一个不睡,这不是很好鉴别吗?这是少阴篇就掌握了。

食道癌为什么嗓子暴哑?为什么干的没有水?大家知道这两个为什么,食道癌就彻底掌握了。睡一觉,第二天就不能说话了,这种病人不在少数,突然暴哑无声。黄帝内经上面有两句话,喑痱跛足?喑啡就是说不出话的意思,它下面怎么注的呢?《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色欲过度,精气耗散。突然受大凉,嗓子暴哑,双下肢无力。肺为华盖,肺为玲珑之窍。一旦肺受到大寒,只能虚不能实。痰饮一多,肺不空虚,就没有玲珑之窍的功能。肺为华盖,离外感最近,喜温怕寒,一寒就病,就这样暴哑不出声。为什么嗓子干,干的没有水?我们在讲这段,人有两泉,涌泉和玉泉(海泉穴)。涌泉要是没有火了,没有温度,突然受大凉了,人肾脏就没有阳气了,人肾脏就不往上潮。舌底下有个玉泉,就吸收涌泉的水,我们吃饭咽下去就是玉泉的水,咽喉就是个窗户,下面有个东西往下掉,别看这东西小,作用大。食道能不能咽饭就是咽喉起的作用,它的作用就来源于玉泉的津液,把它润潮,底下胃气足,上下接上食道,一旦涌泉不涌,玉泉不玉,咽喉就成了一块死肉。津液不能下达,食道开始干。

六病大道常常开,有缘之人入门来。

门里才知经方贵,刻苦专研莫等待,

读透伤寒与金匮,圣人文章心中揣,

药到病除如桴鼓,一步登天到圣台!

大家知道仲景开卷第一汤就是桂枝汤,伤寒论仲景就写两条,桂枝汤和麻黄汤,变出了法,两条往下写的,伤寒论是在这样的背景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亦言道:‘予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澻弃官学医,瘟疫来了,张仲景害怕了,看到阳中发烧,什么叫阳中发烧,头脸透红,有鼻子眼泪,身上出汗,怕风,仲景想到六淫风为首,就写了太阳风;无汗,头晕,身上皮肤干燥,浑身痛,这种人怕寒,所以叫伤寒。一个叫伤风,一个叫伤寒,伤寒论开篇就讲这两条。陈修园写道:“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桂枝汤:项背强,几几然,脉浮缓,自汗出,鼻鸣干呕,恶风怕冷。麻黄汤:浑身疼,脉浮紧,呕逆。呕是干呕吐不出东西,逆,逆是想吐能吐的出东西。呕逆要分清,有些人到高烧时候吐那就是麻黄汤证,要是不知道止呕吐就错误了。麻黄汤喝过马上就没事了。张仲景第一证是脉浮缓,这是正常人、好身体的人出现浮缓脉,如果没有浮缓脉,它症状齐备,还有几句话:太阳病,其证备,脉沉迟,瓜蒌桂枝汤主之。这是金匮第一方,太阳病的证都一样,就是脉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仲景说的很清楚:久病体弱之人,胃气已衰,受到风寒,胃气衰败,不能抗邪,脉就沉。脖子难受,一摸脉,脉细软,桂枝汤出来了脉不对症,还是离不开桂枝汤。问病人胃怕凉怕冷不?病人说:我看到冷的食物就打寒颤,这叫胃寒,桂枝汤加理中汤。喝过之后脉不细了,也不软了,这是中阳不建,形成脉细软无力。如果脉沉细软,天天颈椎后背难受,问病人胃有没有烧心感,难不难受.病人说:一饿就有烧心感,这是阳虚携带病症。何谓阳虚。人一饿就有烧心感,胃气太多,人不能抗邪,天天风寒携带,肚子一饿,外面的风寒往里钻,热气往上来。一饿就难受,这是大肠热,胃虚胃寒,加干姜、加大黄。我当初治一个病人十二年不能起床,能吃能喝,就不能起床,左半身无汗,右半身发凉,这是阳虚到极点,偏到一侧,大剂量的重用黄芩和干姜,理中汤。十五天就起来走路。他的脉小细弱,能吃能喝,为什么起不来?阳虚到一定时候了,血管闭塞了,桂枝通阳。脑梗塞、脑硬化、心血管病,桂枝汤上去都能打开。从饭店吃了饭出来,兜兜风,摩托一骑回家,第二天就难受,人受风邪更能吃。风为阳邪,胃里有热,越受风越能吃。这是为什么?风病能食伤寒不食,要是麻黄汤证感冒了就不想吃饭,闻饭就够,闻油就够。要是桂枝汤证感冒了睡到床上照吃照喝,这叫风为阳邪,风能化火,胃里有热,所以消化食物快。伤寒论第一经写太阳病桂枝汤。二经本是阳明证葛根汤。三经本是少阳证,少阳没有桂枝方。阳明少阳表不解,仲景的柴胡桂枝各半汤。四经本是太阴病,桂枝加芍汤。五经本来少阴病,少阴没有桂枝汤方。尺中脉迟禁发汗,用小建中汤还是有桂枝。四肢常怕冷,仲景写下四逆汤,还是有桂枝。读伤寒要把桂枝放在头,没有不效的,只要号脉症状出来,问几句话就行:胃可胀,大便可通,嘴巴可干,喝水量可大。这四句话一问桂枝汤管用不管用就知道了。病人说:夜里口苦,就是少阳证,桂枝汤加柴胡黄芩。病人说全天口苦就是阳明证,桂枝汤加柴胡黄芩加小承气。对桂枝我总结了四句话:

月中桂枝月中贵,月在人间桂上贵。

神农拿它当本草,仲景伤寒第一味!

我们看桂枝汤的配方,小建中汤桂枝三两、倍用白芍。为什么要这样用呢?桂枝对外感,有一份表证没解,吃了就胀,浑身难受,有表汗一解,气化一动,胃气一来就想吃饭了,身上就不难过了。伤寒论深不可测,浅在皮毛,皮毛就是解表。病人进屋要问他后背怕不怕冷,桂枝汤就出现了,他没有汗,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一点汗,汗不多,麻二桂一用上。桂枝汤不但能解表,而且能通阳。长期恶寒怕冷,桂枝上去就管用。

下面我们谈谈葛根汤,我们有三条路要知道,太阳走于后,阳明走于前,少阳走两侧。六病就是六经的定位,太阳病定位在颈椎,阳明病定位在面部,少阳病定位在耳门。“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我当初治一个老头眼眶痛十二年,眼胀,一到睡觉不能见一点亮,我一摸脉,脉沉而无力。浮长脉是葛根汤的正阳明。面上都属阳明证,首先问病人,眼眶疼不疼,眼睛胀不胀,入睡可难?只要脉浮长,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就是正阳明。如果脉不符,症状符合,能不能用葛根汤?大胆的用,脉细软就加理中汤,我问那病人,吃凉的可照?他说不照,肚子冰凉。这就是内里亏虚,中阳不见。就加上附子理中汤,十二年的病就好了。还有一个病人,身上发臭,他的脉不但长大而且有力,口干、能饮、脸上难过,眼眶胀,眼疼,怕光怕亮。我就加黄芩黄连。鼻子热气往外冒,加石膏,十天药吃过就不臭了。身上为什么臭呢?!他是长期表不解,时间长了热气化里,胃里的热气散出臭气。记住脸发烫是黄连证,鼻子冒热气就加石膏。我还有一个病人,身上淌油汗,从头到脖子好出汗,条文出来了:头汗出、齐颈而还,茵陈蒿汤主之。就用葛根汤加茵陈蒿汤,十天过去油不出了,汗也不出了。还有一个病人,上半身痒,脸上长痘痘,身上发烫,不能穿衣,睡不着,起来跑。葛根汤加升麻汤加白虎承气汤。葛根治阳明,皮肤发热发烫发痒,白虎承气汤治气分之热,热气多了,全身发烫,那是阳明气热,气分太盛,两付就好了。我有一个学生流汗流了二十多年,脉浮长,大汗淋漓,葛根汤合黄连汤一付药就好了。这是为什么?久汗必伤阳明津液,葛根生津解表,止渴清热解毒,别看他有汗,照用葛根麻黄,葛根汤解表,黄连汤清热,一付药彻底好了。葛根汤能治上热下寒。我以前治一个妇女,夏天的时候,下面裹着被子,上面扇着空调风扇,夏天就这样过的,流汗三十年,葛根汤加黄连汤,上热下寒黄连汤。下寒肾着汤这个汤我用的特别多,人到中年肾亏之后,下肢发凉,下面要穿鞋穿袜子,不穿袜子不敢着地,葛根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肾着汤。张仲景八十一方配桂枝,麻黄汤十几个方,张仲景对表证非常重视。我治一个女同志29岁,鹅掌风,非常痒,未孕,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加酸枣仁柏子仁,一个月之后痊愈,怀孕。表不解,里不和,葛根汤加当归四逆汤内补,酸枣仁养血,柏子仁养心。

附:蔡长福《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有张机,医圣当。活人书,好文章;六经辨,辨胃肠。伤寒论,写人类;六经辨,脏腑详。论伤寒,中风伤;身无汗,麻黄汤。身有汗,桂枝汤;太阳病,第一章。中风病,桂枝汤;伤寒病,麻黄汤。二阳病,葛根汤;少阳证,柴胡汤。三阳病,三个方;三个方,领头方。太阳病,第一方;中风病,桂枝汤。太阳病,第二方;要发汗,麻黄汤。太阳病,第三方;有风寒,青龙汤。阳明病,第一方;合并症,葛根汤。脉洪大,有汗淌;不怕冷,白虎汤。阳明病,第三方;胃腹满,大承汤。少阳病,第一方;有寒热,小柴汤。少阳病,第二方;呕不止,大柴汤。二阳热,第三方;表里热,柴芒汤。好学者,九个方;记得住,胸中藏。九个方,九文章;要熟记,良医当。天下病,九个方;要学会,走四方。治百病,九个方;加减好,大病良。伤寒论,能传世;六经辨,要记详。伤寒论,是国宝;华夏人,国宝藏。华夏人,真自豪;六经辨,回天良。弟子们,看到上面三字经的歌谣,放到你们电脑的桌面上,你们要把它背熟,教育你们的下一代,你们下一代背熟了,也就算传世了。弟子们,你们有责任,要把你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孩子们不懂的,叫他背熟后,要给他们解释。什么叫《伤寒论》,什么叫六经辨,一定要给孩子们解释清楚,《伤寒论》张仲景写的是人类,人的体质,什么叫《伤寒论》,论就代表讲,天天和孩子们讲,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和孩子们讲,要做好衣食保暖,给孩子们说,人得病都从风寒开始,人病都从风寒而起,风寒是人类得病的开初,不懂得衣食保暖,肯定家中不平安,跟孩子们说冬天要穿棉,要少洗澡,体质再虚,保好暖,人不会生病,口味不变,很快,身体就还原了。古人说,女人要坐月子,什么叫坐月子,就是女人生下孩子后,伤了血气,汗淌多了,就怕受风寒,一个月之内,汗淌多了,不要受风寒,一个月内,不受风寒,产妇口味不变,大吃大喝大饮,一个月体质就还原了,这就叫坐月子。什么叫六经辨证,管你脏腑里什么病,管它有多少症状,还想到他的表证,没有表证就没有里证。如果腹不满,病还在三阳,那以汗解为准绳,汗后,腑证全部消失。如果汗解后,还有腑证,那就是里热形成了,口干口苦口燥口渴,那是里热经热造成的。那该要清热的清热,那就需要小柴胡汤加减,热狠了过烦,那柴胡证没罢,那加上栀子,如果患者口苦口渴好出汗,要怕风加上桂枝,要不怕风,口渴汗出,那就是石膏证出现了,柴胡汤合上白虎汤,一方而愈。如果口渴口苦已罢,小肚子还不舒服,那就成为里实证。如果不怕冷,吃过饭顶胀,那是调胃承气汤证。常常胸满胃脘胀的难受,那三物厚朴汤,常常气不顺,左不升右不降,感到小腹满,半腑实,没有表证的情况下,用小承气汤,如果患者常常胸满腹胀,肚子胀的疼,夜里睡着就出汗,那大承气具备了,那用大承气汤,一方而愈。提醒弟子们,因为你走上中医这个行业,走上这个道,你这辈子不要有别的想法,你这辈子就是看病的命,任劳任怨为病人,作为一个中医,首先要学会自保,保自己,保家人,保亲戚保朋友。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虽说短暂的几十年,你活的有尊严,你活的有价值,有多少有志者,大人物,该活到的年龄,没有活到,他什么都会干,有些人,智慧能力超人,就是不能自保,不能保护家人,有些人创下万贯家绩,中年一场大病,你认为你有钱,你拿钱去买命,钱什么都能买到,就是买不来命。治病的医生是个特种行业,你遇到良医,你还有救,遇到庸医,你的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一个有志者,你来到人间,你要有安全感,你活的才有尊严,安全就是怕生病,如果你懂得医道的话,你就有安全感,你不懂得医道,大病一场,可能万贯家绩,全部抛弃,撇下满堂儿女,你不感到你这辈子很遗憾吗?人来到人间,开始什么都不要学,首先要懂得医道,就是你不愿意干这个行业,有志者,你可以干其他行。一旦你有病了,你就可以自保了,你不会把一百多斤交给医盲。

:更多“蔡长福经方”的医库,请扫描如下







































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28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