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升麻 >> 升麻成分 >> 中药材升麻

中药材升麻

中草药大全弘扬民主文化传承中药国粹

升麻为常用中药,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别名:莽牛卡架、龙眼根、窟窿牙根

来源:为毛茛科多处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和升麻燎去须根的根茎。野生。

采收与贮藏: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东北、内蒙古等地;四川、陕西、青海亦有产。

原形态:

①升麻,又名:马尿杆、火筒杆。

多年生草本。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有洞状的茎痕,须根多而长。茎直立,分枝,高1~2米,被疏柔毛。数回羽状复叶,叶柄密被柔毛;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5厘米,边缘有深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被短柔毛。复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枝顶,狭窄或有时扩大成大形的圆锥花序;花两性;萼片5,卵形,覆瓦状排列,有3脉,白色,具睫毛;蜜叶(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比萼片长;心皮2~5枚,被腺毛,胚珠多数。蓇葖果长矩圆形,略扁,先端有短小宿存花柱,略弯曲。种子6~8枚。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

②兴安升麻,又名:地龙芽(《盛京通志》),苦龙芽菜(《铁岭县志》),达呼尔升麻、苦菜秧、苦力芽、苦壮菜。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明显的洞状茎痕及多数须根。茎直立。单一,高达1米余,密被柔毛。2回三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柄上被柔毛,中央小叶有柄,两侧小叶通常无柄;小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5~11.5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深裂或浅裂,边缘有深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圆锥状复总状花序;总花梗甚长,侧生花梗较短,小花梗长2~4毫米,均密生灰色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罕为两性;每花下有一小形苞片;雄花萼片5,倒卵形:有3脉;蜜叶2枚,先端2深裂,各裂片顶端常具1明显花药;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微扁,花药卵形;子房退化;雌花心皮5,无柄。蓇葖果5。种子多数。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及林荫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地。

③大三叶升麻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圆洞状茎痕,多须根。茎直立,高1~1.5米,光滑或被疏柔毛。2回3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中央小叶的柄较长,两侧的柄较短,均被白色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9~11厘米,宽5~9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浅裂,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均被柔毛;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甚短。花序复总状;总花梗及小花梗均被灰色柔毛;花两性;花萼5,广卵形,早落;蜜叶长卵形,顶端具一蜜腺,黄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略扁,花药卵圆形,2室;心皮3~5,分离,光滑无毛,有短柄,胚珠多数,花柱短,柱头小。蓇葖果3~5枚,先端有短小宿存的花柱,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草丛中及溪沟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性状:

①西升麻

又名:川升麻(《纲目》),为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呈分歧极多的不规则块状,大小相差甚悬殊,长3.5~13厘米,直径0.7~6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茎基痕的圆形空洞甚密,成分歧状的突起,洞径0.4~1厘米,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维管束。周围细根残基极多,坚而刺手。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臭无,味微苦。以个大、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白色或淡绿色者为佳。

主产陕西、四川、青海、云南。此外,贵州、新疆、河南等地亦产。

②北升麻

又名:窟窿芽根、苦老菜根。为植物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物,多分歧成结节状,长9~18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较密的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花纹,周围残留细根,质坚刺手,下侧凹凸不平,具细根痕。体轻而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纤维性,微带绿色。臭微,味微苦而涩。以肥大、外皮黑褐色、无细根、断面微绿色者佳。

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此外,湖北、内蒙古等地亦产。

③关升麻

为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外形与北升麻极类似,但稍大,分歧较少,直径1.5~2厘米;上面具数个深的圆形空洞,洞径可达2厘米。质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呈片状,中有大空洞,洞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气无,味微苦。以个大、整齐、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灰色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广东、福建所产的"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在当地亦习惯作升麻使用。参见"广东升麻"条。

主要成分:兴安升麻含多种甾萜类成分及其降体温作用的升麻糖甙等。

升麻的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蜜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kg升麻,用炼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晒干。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黄。

5、麸制:先将锅烧热,加入麦麸与升麻片,炒至微黄色,筛去麦麸,每升麻10kg,用麦麸1.5kg。

性味:甘辛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能:升阳,发表,透疹,解毒。

主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注意: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之证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证。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升麻的功效作用

1、发表透疹

用于麻疹初期透发疹毒,常与葛根同用增强发表力量。

2、清热解毒

本品善解阳明热毒,用于胃热齿痛、口舌生疮、皮肤痒疹等,可配石膏、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

3、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清阳下陷的少气倦怠、下利、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人参、黄芪同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升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其变种绿升麻CimicifugafoetidaL.Var.SimplexHuth.的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北升麻对大鼠角叉等胶或右旋糖酐所致脚肿胀均有消炎作用,对乳酸或醋酸引起的肝门溃疡,有使其缩小面积的趋势。

3.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升麻水提取物注射于动物有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的作用。

4.兴安升麻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能降低血压,加强心跳振幅而不影响其节律;松弛小肠平滑肌;可用于轻型高血压患者,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它还能增强支气管及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对子宫有收缩作用,有时用于月经不调。

5.解热作用:北升麻提取物1-2g/kg灌胃,可使大鼠正常体温下降,并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致发热有解热作用。

6.镇痛作用:北升麻提取物1g/kg或5g/kg给小鼠灌胃,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但对尾压刺激法不显示镇痛作用。

7.对平滑肌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升麻能抑制离体肠段与妊娠子宫,对未孕子宫及膀胱则呈兴奋作用。齿阿米醇对氯化乙酰胆碱,盐酸组胺或氯化钡所致肠痉挛均有一定的作用,齿阿米素的作用弱于齿阿米醇。

8.其它作用:北升麻醇提取物能抑制樟脑或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并具有抗菌及抑制人子宫颈癌细胞JTC-26株的作用。另具升高白细胞,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及释放功能。

毒性:人应用大剂量后出现头痛、震颤、四肢强直性收缩,阴茎异常勃起;升麻碱无特殊药理作用,能使皮肤充血,乃至形成溃疡;内服则引起胃肠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谵妄等。小鼠灌胃、大鼠灌胃,异阿魏酸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1g/kg及7.9g/kg。

升麻的食用方法

1、升麻炖大肠

平时升麻能与猪大肠一起炖食,炖制时需要猪大肠六百克,升麻十五克,黑芝麻一百克,大葱十克,生姜与盐还有黄酒适量准备一些。把猪大肠洗净以后把升麻与黑芝麻一起放进去,扎紧两头,然后入锅加葱姜和盐以及黄酒,再加入清水一起炖制。炖到猪大肠软烂就可以取出食用。

2、人参升麻粥

升麻也能煮粥喝,煮粥时可以把取粳米三十克,人参十克,升麻三克,把人参和升麻放一起加清水煎汁,取出药汁以后加入粳米一起煮制成粥就可以,这种人参升麻粥能补益气血,也能升阳举陷,对人类的气虚与女性月经不调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升麻的鉴别应用

葛根、升麻、柴胡,都有发表升阳作用,但葛根为阳明经之主药,既能解肌退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生津止渴,煨熟能升阳止泻;升麻能散肌表风邪,去阳明头痛,又善升脾胃之阳气,主治阳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柴胡主散少阳之邪,善治往来寒热,又能升举阳气,常与升麻同用,治气虚下陷之症。然升提之力不及升麻。又升麻、葛根均能透发斑疹,升麻可解毒,柴胡能疏肝,为其不同之处。升麻蜜制升阳力胜,炒制收敛止血。

临床应用

1、用于解表透疹。麻疹初起,透疹不快时用之,配葛根、牛蒡子等,方如升麻葛根汤。但要注意热盛过甚,或麻疹已透,或有呼吸迫促者均不宜用。

2、用于升阳,与益气药同用。用于治疗脱肛、子宫脱垂、中气不足、脾虚泄泻等,作用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前人谓能升提中气),配柴胡后,升提力量较显著。方如补中益气汤。

3、用于止痛。尤其适用于头面部疼痛而偏于风热者,如治轻症头面部神经痛,配苍术、荷叶,方入清震汤。治疗胃火牙痛(牙龈炎),配葛根、石膏或黄连;又治咽喉疹痛,配玄参、桔梗、牛蒡子等。

升麻的配伍应用

1、配葛根

解肌透疹。葛根轻扬升散,可解肌退热,透发斑疹;升麻轻浮上行,可发表透疹,二药合用,解肌透疹之力增强,对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者常相须为用。

2、配柴胡

升阳举陷。柴胡芳香疏泄,可升可散,能疏肝解郁,又可升举清阳;升麻长于升阳举陷。柴胡升肝胆之清阳,行气于左,升麻升阳明之清气,行气于右,二者合用,一左一右,直升胃之清阳,可用于清阳下陷之便泻、久痢、内脏下垂、崩漏带下等。

3、配石膏

清阳明胃火。石膏辛甘,大寒,为清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升麻清热解毒而散郁,又为阳明之引经药,二者相合,既清又散,走阳明而力专,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滑,对于阳明胃火炽盛、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实为佳品。

4、配黄芪

益气升阳。黄芪善补脾肺之气,且又有升举阳气之作用;升麻善举脾胃之清阳。二药合用,黄芪得升麻,则升举阳气之力增强;升麻得黄芪,则升阳之中又可补脾胃之气,对于气虚下陷之证,二者配伍,既治气虚之本,又可提升下陷之清阳,标本兼顾,使中气得补,升举有力,其证可愈。

升麻的注意事项

1、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者忌用。

2、上盛下虚及疹已透者忌用。

升麻的日常用法

日常食用剂量:1.5~5g,用水煎服。

1、代茶饮

升麻3克,肉苁蓉、瓜蒌仁各10克,炒枳壳6克,郁李仁3克,怀牛膝、火麻仁各10克。将这些药材全部用清水煎煮,趁温饮用,每日两次,可润肠通便。

2、煎服

升麻、柴胡各3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生姜5克,大枣5枚(去核)。用清水煎煮两次,将两泌药汁合并,每日早、中、晚各1次。治胃下垂。

3、煲汤

升麻、枳实各10克,黄芪20克,兔肉克,葱、生姜、料酒、盐各适量;将全部药材装入纱布袋内,和兔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熟,去除药渣,再调味即可食用。

升麻的附方

1、治口疮

升麻、黄柏、大青。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差止。(《外台》引《集验方》)

2、治齿风宣露

升麻、白附子(炮裂)各3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生地黄汁调,贴在齿根,立效。(《圣惠方》川升麻散)

3、治咽喉卒肿痛,咽唾不得,消热下气

生夜干汁六合,当归30克,升麻30克,甘草0.9克。凡四物下筛,以夜干汁丸之,绵裹如弹丸,含稍咽其汁。日三夜。(《医心方》引僧深升麻含丸)

4、治小儿尿血

升麻1.5克,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一岁儿一日服尽。(《纲目》引《姚和众小儿方》)

5、治卒肿毒起,急痛升麻磨醋频涂之。(《肘后方》)

处方举例:

1、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2.4g,葛根9g,赤芍4.5g,甘草2.4g,水煎服。

2、清震汤(刘河间):升麻9g,荷叶1张,水煎服。

升麻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2、《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3、《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4、《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

5、《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6、《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

7、《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注:

1、广东、福建、湖南产的一种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呈纺锤形,表面浅灰色,质硬而脆,易折断,具粉性,仅福建和两广使用并有少量出口。

2、甘肃、陕西、云南个别地区以虎耳草科落新妇属植物的根茎及全草作红升麻用。此外,四川产一种毛茛植物小升麻的根茎;贵州产一种菊科植物白头婆的根,称“土升麻”、“杆升麻”,均与正文所述的品种不同。药材外形差异很大,只在当地习销。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温馨提示:

想要了解更多病症中医用药,病症小偏方吗?

想要了解更多中药知识和食用方法吗?

只需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白癫疯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27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