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花笔记状元岭之行

傍晚时分,到了阳台看葛花的晒况,未曾想看到这一幕,一枝蓝雪花正旁逸斜出,与微干的葛花相互映衬,交响着绝妙的蓝紫梦幻。

▲蓝雪花(夜晚拍摄的蓝雪花颜色变了个样。)

蓝雪花(拉丁学名:Ceratostigmaplumbaginoides)别称山灰柴、假靛(河南),角柱花等,多年生直立草本,为白花丹科、蓝雪花属植物。中国特产。主要分布于河南境内(鸡公山、伏牛山、太行山),北沿太行山(山西)至北京,东至江苏(徐州)、上海与浙江舟山群岛(衢山)。现各地栽培。

进入植物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一句话就能引领一段行程。植物群的小香说在状元岭发现短柱茶,于是就找个时间杀将而去。

可结果是没有找到目标植物,却在路程中收获了很多意外的惊喜。

在秀峰路国家检察官学院附近发现了大量的丹桂,绕着学院走了一大圈,才发现它原来就是属于检察官学院的,有点暴殄天物,那么一大片的丹桂,没有对外开放。

但是也不要紧,就在检察官学院不远的地方——琴湖公园,金桂和丹桂正一树一树的花开,一树一树地飘香。

废话不多说,直接晒图了。

▲丹桂

▲金桂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学名: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有时,任何语言也无法表达直观的美。如这桂花,如这葛花。

沿着状元岭的山路而上,两侧是数不尽的野葛。

▲野葛

野葛,外文名Puerarialobata(Willd.)Ohwi,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蝶形花科植物,春、秋季采收,生于草坡、路边或疏林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可以说,野葛全身都是宝,葛花是解酒神药,葛叶是上古以来“葛麻”“葛衣”等衣物织物的原料,葛根更是西方人眼中的宝,并认为它可以改变女性第二青春,不但可以美容养颜,更可以丰胸。

▲葛花与芒在一起有了更多的野趣。

芒草(学名:Miscanthus)是各种芒属植物的统称,含有约15到20个物种,属禾本科。原生于非洲与亚洲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

其中一个物种中国芒(M.sinensis)的生长范围延伸到了温带亚洲,包括日本与韩国。一部分高大的芒属植物,如中国芒与巨芒(M.giganteus),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源作物,被应用来作能源作物,以生产生物燃料,主要为酒精。也有一些芒草培养用来作为观赏植物。更多则以杂草的形式,都在野外或人工设施周围生存。

◆◆青色按:在野外,我们常看到芦苇样的植物,其实稍微有点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那不一定是芦苇。芦苇、芒和荻三者容易混淆,正因为混淆不清,在古文学中,常把芦苇和荻合称了芦荻。北方盛产芦苇,南方盛产荻草,故有“北芦南荻”之称。从它们生长地方来说,芦苇长在水中、水边或沼泽地里;荻生长在水边及低山坡,水陆两生;芒则生长在山坡上。它们最重要的区别是芒花的小穗有芒,而荻花和芦花则无;芦苇的茎是空心的(在水里),荻茎是中下部空心,上部是实心(水陆),芒茎是实心的。

前几日刚买的背篓用上了。看着葛花一点一点地堆积起来,真是满满的喜悦。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顺便剪了些苍耳,野葛的果实备做插花的花材。

就这些葛花和丹桂够我忙一个晚上了。葛花晾晒做葛花茶,丹桂做桂花蜜。

生活不就是由一个个小美好穿缀而成的吗?

篱栏网结仔了。未曾想这丑陋不堪的种子,明年将开出灿烂如阳光一样的花。

篱栏网

▲篱栏网(学名:Merremiahederacea),是旋花科、鱼黄草属的植物。分布在马兰西亚、泰国、斯里兰卡、越南、印度、澳大利亚、马斯克林群岛、热带非洲、加罗林群岛、缅甸、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云南、江西、广西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灌丛和路旁草丛,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朱砂根结果了,只是还要再过一段才能成熟。不过已经足够惊喜了。原来状元岭有分布朱砂根。红通通的“金玉满堂”是元旦前后最喜庆的果实。

▲朱砂根

朱砂根(学名:ArdisiacrenataSims)是紫金牛科,紫金牛属灌木,高可达2米,果球形,鲜红色,5-6月开花,10-12月结果(有时2-4月)。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南部至台湾,湖北至海南岛等地区,海拔90-米的疏、密林下荫湿的灌木丛中。印度,缅甸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均有分布。

朱砂根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之一,根、叶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通经活络,用于跌打风湿、消化不良、咽喉炎及月经不调等症。果可食,亦可榨油,土榨出油率20-25%,油可供制肥皂。亦为观赏植物,在园艺方面的品种亦很多。

秋天刷山,确实会邂逅很多的果实,这不,没走几步,又遇到另一种正结着红果子的植物——毛冬青。

看到红果子,别问我能不能吃,反正我是不敢随便尝。

▲毛冬青

毛冬青(学名:Ilexpubescens)为冬青科冬青属的植物。又名茶叶冬青(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密毛假黄杨(台湾植物志),密毛冬青(台湾木本植物图志),生于山野坡地、丘陵的灌木丛中。

别名乌尾丁、痈树、六月霜、细叶冬青、细叶青、苦田螺、老鼠啃、山冬青、毛披树、茶叶冬青、水火药、喉毒药、米碎丹、高山冬青、猫秋子草、毛雌子、美仔蕉、毛莱、六青、矮梯、耐糊梯、火烙木、山熊胆、毒药、酸味木。分布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西、台湾等地。根可入药。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中心性视网膜炎。

◆◆青色按:某种植物的别名越多,说明它的分布越广,甚至有些别名直接与它的药效相关。

三脉紫菀也是这个秋天野外最常见的植物,一不留神,就有一丛三脉紫菀突然冒出。记住,它的叶片是三出脉,而且是离基的(好像有点专业哈,但通俗地说用文字真不好表达)。

▲三脉紫菀

三脉紫菀(学名:AsterageratoidesTurcz.)为菊科紫菀属的植物。别称野白菊花、山白菊、山雪花、白升麻、三脉叶马兰、鸡儿肠。分布在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特点:下部叶在花期枯落,有离基(有时长达7厘米)三出脉,侧脉3-4对,网脉常显明。湖南绥宁、陕西太白、湖北利川、神农架、五峰有引种记载。

秋天的红果子真不少,有些真是不错的花材,名字俗气的鸡眼藤,与丹桂倒真是相映成趣,多了几分雅致。

▲鸡眼藤

鸡眼藤(Morindaparvifolia),茜草科巴戟天属多年生植物。枝密披短毛,叶子形状根据生长地不同会呈现不同形状特征,常见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海南、广西等省区。全株药用,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等药效。

在一个小山坳里看到这一丛单瓣木芙蓉。许是多年前,一只鸟儿无意中衔来了它的种子,于是它就在这里安居乐业,独自开成一片。可惜怎么都无法靠近一睹她的芳颜。只能远望。

▲木芙蓉

木芙蓉(HibiscusmutabilisLinn.)又名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华木,原产中国。其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寒,忌干旱,耐水湿。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于枝端叶腋间单生。花、叶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之效。木芙蓉还是成都市市花,其花语为纤细之美,贞操,纯洁。中国多省区有栽培,系中国湖南原产。

发现一棵黄毛榕,可想而知,它身上长满了黄毛。可惜没拍到它的果实。常想,福州是榕城,或许应该有一片榕属科普植物园,种植着各种榕树,挂着各种榕属物种的学名和简介,这才是真正的榕城。

▲黄毛榕

黄毛榕(学名:Ficusesquiroliana)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挝、台湾岛、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贵州、广东、海南、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米至2,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喜欢刺蒴麻的清丽,每一次遇见它,都要蹲在它的身边好好端详它,再轻轻抚摸它。它的果实和苍耳子很像,所以又有一个别称,小苍耳子。刺蒴麻属中的小刺蒴麻的果实常掺杂于中药苍耳子当中,干着浑水摸鱼的勾当,它是苍耳子的伪品。

▲刺蒴麻

刺蒴麻(学名Triumfettarhomboidea)为椴树科刺蒴麻属半灌木,高约1米,全株稍被毛,茎或分枝,下部的叶菱状宽卵形或宽卵形。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热带亚洲及非洲有分布。全株供药用,辛温,消风散毒,治毒疮及肾结石。

志书上记载,翅果菊的花是黄色的,可每次遇到的都是黄得几乎是白色的。这次认真数了数它的花瓣(专业名词舌状小花),果然是25枚,终于遇到“正宗”的咯。

▲翅果菊

翅果菊(拉丁学名Pterocypselaindica)又称为山莴苣,苦莴苣(江西),山马草(广东),野莴苣(海南),属于菊科翅果菊属下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海拔米以下的山坡,灌丛中,田间,路旁草丛中,分布面积相当广泛。花果期4-11月。全草可药用。

在一棵枯树上发现了薄树芝。当然,薄树芝和灵芝不可并论,但它可也是响当当的抗癌神药,它是所有真菌中治疗癌症效果最好的品种。据说白色边的是尚未成熟的子实体。

▲薄树芝

薄树芝(学名Ganodermacapense(Lloyd)Teng),文献名:松木层孔菌、红缘树舌、松生层孔、红缘层孔菌,子实体一年生,木栓质、无柄至有短柄。菌盖半圆形、肾形或呈扇形。生于桥梁下阴暗处的各种木材上。薄树芝与灵芝间的主要区别是薄树芝盖面油漆状光泽较强,菌肉较硬,有环纹,柄短而粗或无。分布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

这不伦不类的蒿属,真和古书中的白蒿没太大的关系,它的名字叫白苞蒿。

▲白苞蒿

白苞蒿(学名:Artemisialactiflora)是菊科蒿属的植物。全草入药,广东、广西民间作“刘寄奴”(奇蒿)的代用品,有清热、解毒、止咳、消炎、活血、散瘀、通经等作用,用于治肝、肾疾病,近年也用于治血丝虫病。分布广泛。

如果不是它的叶子和树形,差点把它看成白饭树。还是第一次看见乌桕树的果实。对,你没看错,这就是文人墨客常用的网红题材——乌桕树。

▲乌桕

乌桕(学名:Sapiumsebiferum(L.)Roxb.)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乌桕具有经济和园艺价值,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等用,假种皮为制蜡烛和肥皂的原料,经济价值极高。其木也是优良木材。乌桕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山下偶遇五爪金龙。说是偶遇,其实是必然。福州郊外除了葛花,就属这五爪金龙惹眼了。当然,很多人还傻傻地惊叫——啊!牵牛花!——哎呦,同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识花软件比比皆是,身边也慢慢有了植物爱好者或博物君,能不能下次留点心,学点小知识,分清五爪金龙和牵牛呢。

顺便提一下,五一广场于山脚下就有一大片的五爪金龙和大花牵牛,每年都开花,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五爪金龙

五爪金龙(学名:Ipomoeacairica(L.)Sweet)俗名番仔藤、掌叶牵牛。叶子类似掌状,有5~7个裂。原产热带非洲和亚洲,生长于全日照以及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地,山地路边灌丛,向阳处,有很强的攀爬能力。全株或根具医药功效,可凉血活,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骨折,风湿肿痛,闭经。产台湾、福建、广东及其沿海岛屿、广西、云南。通常作观赏植物栽培。本种原产热带亚洲或非洲,现已广泛栽培或归化于全热带。

好吧,最后晒一张山下的光叶细刺枸骨。这个果实也是让人“一见喜”的。酝酿了一个夏天的果实也应当让它出出镜。

▲光叶细刺枸骨

光叶细刺枸骨(学名IlexhylonomaHuetTangvar.glabraS.Y.Hu)是细刺枸骨的变种,常绿乔木。本变种与细刺拘骨(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叶片革质或厚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主脉上面无毛。分布于浙江(淳安、建德、镇海、宁波)及湖南(长沙)和广西(桂林);模式标本采集广西桂林(W.T.Tsang.A)。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中国植物志百科

常见的野花野草欢迎点击: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一)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二)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三)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四)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五)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六)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七)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八)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九)

平潭常见野花野草(十)

踏花笔记

站在悬崖上看风景

山坳里的伙伴

看见你,真好

踏花笔记

赴一场秋的离宴

踏花笔记

蒲桃or葡萄

踏花笔记

龙舌兰、丝兰与剑麻

欢迎加入植物爱好者群!扫一扫,备注植物爱好者,一起学习!

青色1

您的支持,是我的最大鼓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癜风什么症状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2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