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声嘶泡点胖大海就好哪有那么简单

文/禤影妍(医院中医师)

冯惠玲(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声嘶,指发音时失去了正常圆润、清亮的音质,变得毛、沙、哑、嘶。

多见于长期用声过度群体,尤其是低幼教职人员,患者常出现发音疲劳,声音嘶哑,严重者嗓子干涩,疼痛不适,甚至失声。

很多声嘶患者认为自己是中医所说的“上火”或“阴虚”,经常以胖大海等清热利咽的中药泡茶代饮,但因职业需要,无法避免用嗓过度,且长期用嗓过度,肺气耗损,盲目清热攻伐,反受其害。

肺气不足,宜补脾健肺

中医有“金击有声,五音皆出于肺”“话多耗气”的说法,喉属肺系,肺为清肃之脏,主发声。肺气足则气道流畅,声音洪亮;肺气虚则气道失利,音哑无力。

声音由各个脏腑共同作用产生,五脏功能失调或受到损害,都可以引起声音嘶哑。

但对于长期声嘶的患者来说,气的盛衰与嗓音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故声嘶患者往往还伴有声怯懒言、神疲乏力、脸色胱白、容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的症状表现,对于这类明显的气虚患者,治疗上以补脾健肺,益气开音为主。

可予补中益气汤化栽:

[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脾益胃。

[升麻、柴胡]起协同作用,升举清阳,提升下陷之气。

[当归]补血和营。

[陈皮]调理气机。

“气充则声宏”。

若伴嗓子干涩,喉干舌燥,可加百合、麦冬、石斛;

若伴声门开合乏力,可加诃子、胖大海、五味子、蝉蜕、木蝴蝶;

若伴脾虚痰湿内生,可加茯苓、制半夏祛湿化痰。

痰凝血瘀,忌闭门留寇

中医认为,“病久则入血入络”,有的患者患声嘶多年,由于气虚不足,经脉气血运行无力,痰湿阻滞,中医辨证为痰凝血瘀型。

此类患者常感到喉咙有异物感,除了声音嘶哑外,还表现出“吭咔”动作增多,干咳有痰。

此时若仍以补脾健肺为主则有“闭门留寇”之嫌,治宜攻补兼施,行气化痰祛瘀,利喉开音,可予会厌逐瘀汤化栽。

会厌逐瘀汤攻补并用,化会厌中瘀血,使声门开阖自如,对痰瘀互结型声嘶收效较好。

长期发作,重视日常养护

声嘶多发生于教师、演讲者、销售人员等职业用嗓过度的人群,但在歌唱家、相声演员、主持人等演艺行业人员中发病率却相对不高。

这是由于演艺人员在科学发声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平时比较注重嗓子的养护。可见,声音沙哑长期反复发作,很大程度是由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方式以及不科学的用声方法引起的。

因此,临床治疗方面除了药物、一些辅助的外治法以及手术外,要真正地解决长时间困扰患者的声嘶问题,还应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嗓音训练课程,普及正确的护嗓知识,指导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具体如下:

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保证睡眠充足,保持愉快的情绪,避免嗓音滥用。

系统训练患者腹式呼吸和调息,选择性地进行口腔和咽喉肌肉协调性训练;学会用鼻咽腔共鸣;做好嗓子的日常养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养嗓护嗓习惯。

(原文刊登于《医院·医师在线》杂志第期“颐养照护”栏目。原题:“长期声嘶,治则与养护并重”)

医师在线:jcyy

百万基层医生的成长阶梯

↑↑↑长按识别







































白癜风好的医院
网站运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2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