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RadixAstragali]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荚膜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黄芪作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应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经过两千多年历代医家对黄芪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方考》为明代医家吴昆所著,是第一部方论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不仅内容丰富,注解全面,同时又有吴昆大量的临床经验与用药心得,全书按病症分类,对每首方剂进行了透彻剖析。本研究通过对《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提取其组方配伍的规律,旨在为临床科学合理地运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1方法
1.1含黄芪方剂的筛选
以《医方考》作为方剂的来源,收集方中含有黄芪、方剂中药物总数≤15味的方剂,且方剂的相关资料均齐全,如方名、组成、剂量、用法与用量,主治和功效均明确,排除重复方。对其中的药物、功效与类别进行规范化处理。
1.2统计学方法
对含有黄芪方剂中的各个药物出现的频次与频率建立Excel数据表格进行统计分析,药物按照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中药学》进行归类并排序。
2结果
2.1与黄芪配伍药物分类本研究共筛选出方剂41首,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共73味,总频次次。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分类情况详见表1。
2.2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
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频次≥5)的归类情况详见表2。
2.3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
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与其配伍的高频用药前20位详见表3。在这些高频药物中,有些药物在上述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频次≥5)的分类中未见到,故可认为这些药是黄芪在此功效时的“特异性”配伍药。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医方考》中收集到含有黄芪的组方,且组成药味总数≤15味的方剂共有41首,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共73味,与黄芪配伍使用前6位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其高频配伍的补益药有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和熟地黄。黄芪配伍补益药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其发挥补益作用。为发挥黄芪的补气作用,可重点选配甘草、人参、白术。因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虚会导致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故黄芪与补气、健脾、化湿药物的组合符合脾的生理特征,如黄芪汤、归脾汤。为发挥黄芪补血作用,可重点选配当归、白芍。因气虚日久,必损其血,当归为补血活血之要药,黄芪与当归配伍,能补气生血,阴阳之间可以互生互化,如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加葱白汤等;能补气行血与补气摄血,如止衄散、补阳汤。白芍与黄芪配伍针对脾气虚寒、里急腹痛者,是“酸甘化阴”的典型治法,如黄芪建中汤;为发挥黄芪补阴作用,可重点选配熟地黄,如当归六黄汤。
与黄芪配伍居第2位的为解表药,最常配伍的解表药为防风、升麻、柴胡、桂枝、羌活,是取其轻清升浮之性。其中升麻、柴胡为升举阳气的要药,升麻升阳举陷力极强,脾虚气陷证常佐之,柴胡疏肝理气而升阳,助中气复位,如升阳顺气汤、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均采用了黄芪与升麻、柴胡的组合,是发挥升阳举陷功效最佳组合。黄芪与防风是升阳举陷、托毒生肌的常见配伍,因防风辛散而胜湿升阳,如升阳除湿汤、黄芪防风汤等。
清热药配伍频次居第3位,最常配伍的清热药为黄柏。黄芪配伍清热药的主要意义有:1)针对气虚下陷与湿热内存病机共存的情况,治法可为升阳举陷、补气清热,如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2)针对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黄芪能固表止汗,黄柏除了有清虚热的作用,还有养阴之功,如当归六黄汤等。
理气药配伍频次居第4位,最常配伍的理气药为陈皮与木香。陈皮长于理气燥湿健脾,使得补中有散,补中有行,是补气健脾方中最常配伍使用的药物,以免补益类药物的滋腻碍脾,如人参养荣汤、清暑益气汤等;此外,陈皮辛香,能去胃中陈腐之气,故多与黄芪配伍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如调中益气汤、升阳顺气汤等。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黄芪配伍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如归脾汤、调中益气汤;另外,木香能化滞,调壅实以归于和,故与黄芪相配能起到托毒生肌的作用,如书中的内托散与内解散。
利水渗湿药配伍频次居第5位,黄芪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配伍利水渗湿药能增强其利水消肿的作用,最常配伍的利水渗湿药为茯苓。黄芪与茯苓相配,能发挥甘温补气、升清降浊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活血化瘀药配伍频次居第6位,最常配伍的活血化瘀药为川芎。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为治疗痈疽的佳品。川芎与黄芪配伍,于补中增强其动、散、升之效,增强其透脓排毒之功,如内解散、内托散等。
本研究对与黄芪配伍使用频率最高前20味的高频药进行了统计,发现《医方考》中黄芪在发挥不同功效的时候,除了常配伍的高频药以外,还有一些高频药物配伍对黄芪发挥特定的功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故认为这些药物是黄芪在该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药。如黄芪在发挥益气补中的功效时,远志、桂心、泽泻等养心利水药物可以协助黄芪发挥益气补中的作用。又如,黄芪在发挥升阳举陷功效时,其配伍苍术、知母、蒿本等,这些药物能协助黄芪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黄芪在发挥托毒生肌的功效时,常配伍穿山甲、金银花、皂角刺等,这些药物均可以协助黄芪发挥托毒生肌的功效。书中并没有黄芪发挥利尿作用的方剂,说明黄芪这一功效可能在明代还没有相关医家对此研究过。
综上,黄芪与一般药物的配伍顺序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每一类药物又有其高频配伍的药物,把握黄芪一般配伍药物的类别以及每一类别下所配伍使用的高频药物,结合黄芪发挥不同功效下的“特异性”配伍,有利于临床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黄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