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女人的命补气血四步走

中医几千年传承研究记载:“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是人存在的根本,是健康的决定性因素。气血不足虽不是大病,但它却是很多疾病的根源所在,也是养生保健的根本,尤其对女人来说,气血充足,对人的精气神都有正面意义。

1

什么是气血?所谓“气”:

是指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在生理上具有保持活力、温暖人体、防御外邪等功能。

“气”就像是人体的“汽油”,推动五脏六腑的运行,使体表保持正常温度,防御各种病毒入侵。

“血”则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西医讲的流动在脉管中的“血液”,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

其二是指与“气”同在的运行载体,气推动血的运行,血濡养气的充盛。

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这一点,不仅对整个人体如此,对每一个脏腑也是如此。

2

10个症状自测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非常广泛,气虚和血虚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出现。以下是气血不足的十大主要表现。

健忘心悸

视物昏花

面色萎黄

皮肤粗糙

头发干枯

手足麻木

失眠多梦

月经量少

头晕耳鸣

疲倦无力

3

除了女性,还有2类人易气血不足

女性

女性以肝血为本,所以气血不足时常常出现双目干涩,肢体肌肉麻木,月经量少,舌体瘦薄,或舌面有裂纹,苔少,脉细而无力等症。

妇女气血不足会影响月经、白带、怀孕和生产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甚至导致早衰,更年期提前到来。

儿童

儿童气血不足若未及时纠正,生长发育就会迟缓甚至停滞,一旦错过此阶段将很难补回来。

儿童气血不足多表现为脸色发暗、发青或发白,头发稀少、发黄,眼睛不明亮、目光散乱,手脚不温,食欲变差,运动后也不想吃饭,精神不振,不爱说笑等,家长们可以照此多加观察。

老年人

老年人的体质处于下滑阶段,气血运行趋于缓慢,代谢能力下降,也容易形成气血不足。

人体的正气不能运行周身、气血的濡养功能不够,会首先体现在四肢末梢部位,其次还会造成肩颈腰背等出现麻木、疼痛、活动不利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偏瘫。

5

4步补出好气血

中医认为,阴阳和谐,气血健旺,经络顺畅,则百病不生。因此,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大体可通过4个步骤来调理。

1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2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科学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3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有益气健脾之效。

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

补血可用“四物汤”,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

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毫升水中,煎至毫升时,空腹热服。

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4远寒邪

中医认为,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亲,如果你出现以上症状,宫寒、不孕、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亏气亏血、经血少,停经、提前绝经方面的烦恼,如果你想20不痛经、30不乱经、50不绝经、年轻10岁,长按以下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复方卡力孜然酊效果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1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