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方剂学总论2

1

方剂与治法

考点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经典原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益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

真题演练

1.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者,宜选用的治法是-53

A.汗法

B.和法

C.托法

D.消法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九版教材P8凡外感表证、疹出不透、疮疡初起,以及水肿、泄泻、咳嗽、疟疾而见恶汗发热、头身疼痛等表证,均可用汗法治疗。人卫二版教材P21汗法尚有透邪、散湿、消肿等功用,某些虽非表邪所致,但邪有外出趋向的病证,可用汗法因势利导以治之。如麻疹初起,疹未透发,应用汗法可使疹毒随汗透而发于外,诸证得解。代表方如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故此题选A。

2.“消法”的理论依据是-

A.甚者从之

B.结者散之

C.逸者行之

D.坚者削之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人卫二版P23消法:即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痞结癥块的一种治疗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为本法最早的理论依据。故此题选BCD。

其余各法最早的理论依据整理如下:

?汗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吐法:“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下法:“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和法:“其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当和解则可”《伤寒明理论》

?温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法:“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治热以寒”《素问·至真要大论》

?补法:“虚则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素问·至真要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3.最早系统论述“八法”的医籍是-43

A.《黄帝内经》

B.《医学心悟》

C.《伤寒杂病论》

D.《伤寒明理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九版教材P7具有代表性、概括性的当推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之“八法”。故此题选B。

A选项:《黄帝内经》中关于治法记载较为丰富(详见“经典原文”),为中医学奠定了治法理论的基础。C选项: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总结出若干具体治法,如“可发汗,宜麻黄汤”“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等。D选项:金·成无己所著之《伤寒明理论》开创了方论的先河,标志着对于方剂的认识开始从经验上升为理论;首次对“七方”和“十剂”进行阐发。

2

方剂的分类

考点还原?点击查看大图

真题演练

1.“七方”之说源于-43

A.《神农本草经》

B.《内经》

C.《伤寒论》

D.《圣济经》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七版教材P14“七方”说始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偶,制大其服。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这是“七方”说的最早记载。故此题答案选B。

A选项:《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收载药物种,分上中下三品;提出四性五味;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C选项:《伤寒论》,即《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后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编辑整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被誉为“方书之祖”(载方首),创造性的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辨证论治之先河。D选项:宋·赵佶的《圣济经》于每种治法之后加一“剂”字,如《圣济经·审剂篇》云:“故郁而不散为壅,以宣剂以散之。”

2.下列关于“十剂”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有-

A.通可去闭

B.宣可解表

C.泄可去实

D.涩可固脱

注释:五版教材原文“涩可固脱”;七版、九版教材原文“涩可去脱”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BC

此题涉及各教材版本表述不同,在此分别作出阐述。

五版教材P4“十方”说始于北齐徐才之,《本草纲目·序例》引《药对》曰:“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镇怯,涩可固脱,滑可去著,燥可去湿,湿可去燥。”

七版教材P15唐·陈藏器《本草拾遗·条例》记载:“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九版教材P11治法分类,亦称功能分类。始于北齐·徐才之《药对》,但原书已佚。据《本草纲目·序例》记载:“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3.下列各项中,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

A.补方之制,补其虚也

B.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C.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

D.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

4.下列各项中,属于《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的有-

A.攻方之制,攻其实也

B.固方之制,固其泄也

C.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

D.用散者,散表证也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两题答案均选ABCD。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引》原文:“补方之制,补其虚也;和方之制,和其不和者也;攻方之制,攻其实也,用散者,散表证也;寒方之制,为清火也,为除热也;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因方之制,因其可因者也。凡病有相同者,皆可按证而用之,是谓因方。”

编辑/许晶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儿童白癜风能治得好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