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名药五指毛桃美名为ldquo南芪

在湿气重浊的华南地区,人们容易出现皮肤敏感、湿温潮热、体倦力乏、腹涨肚滞甚至大便溏稀的情况。不过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智慧的两广人民在与岭南地区瘴疠之气作斗争时,巧妙地利用本土植物为健康保驾护航。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五指毛桃便是其中的代表。

宜食宜药

相对于北方人对这种植物的不熟悉,两广地区的人民对于五指毛桃的使用早已烂熟于心。五指毛桃能够健脾除湿,平喘祛痰,加上五指毛桃气味芳香,所熬成的老火汤有股淡淡的椰奶香,令人爱不释口。

客家人就有采挖五指毛桃根用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这种汤特别是对于支气管炎、气虚、食欲不振、贫血、胃痛、慢性胃炎及产后少乳等病症都有明显的改善。

五指毛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可作为保健食材使用,在作为中药材治疗疾病时,更是当仁不让。五指毛桃也称“五爪龙”,国医大师邓铁涛非常重视五爪龙一药的应用,在这方面给予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他认为此药益气补虚,功同北芪却温而不燥,药性温和,补而不峻,正合《内经》中“少火生气”之意,尤其适用于虚不受补的患者。

一般黄芪选用30g以上便会出现“上火”之征,但是选用五爪龙即使量大也不会有此隐患。益气而不化火,补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兼能祛痰平喘、化湿行气,更加适合岭南多湿的气候特点,故称“南芪”。

临床应用

邓老治疗重症肌无力,主张从脾胃论治。《素问·太阴阳明论》中指出四肢不用,疲软乏力,都是脾病所致。脾主升主运,脾虚气陷则升举无力,上睑属脾,所以患者提睑无力。

所以邓老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选药时常以五爪龙配伍黄芪,使益损强肌之力倍增,其组成有:五爪龙60克、黄芪6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归头10克、陈皮3克、炙草5克。

另外,邓老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咳嗽,肺气肿,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中,均使用五指毛桃组成方药。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验方中,组成有:五爪龙30g,木贼12g,菊花10g,玄参15g,白芍15g,白蒺藜12g,桔梗10g,甘草6g,辛夷花10g,太子参15g,大枣4枚。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黎炳南教授在其治疗哮喘的验方中使用了五指毛桃作为基本方的组成。他强调“诸药合奏宣肺散邪、化痰平喘、扶正祛邪之功。所治以肺为主,兼顾脾肾,将三脏同治、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收散并行诸法熔于一炉。”而五指毛桃的益气化湿,止咳平喘的功效在这里尤为突出。

路志正国医大师也非常重视五爪龙的应用,认为“脾胃一虚,百病由生”,强调脾胃论治多脏疾病。常以五爪龙和黄芪、竹节参、太子参、西洋参等配伍使用,补脾益肺,持中央,运四旁。

慧眼识药

由于不少人工种植农户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加快生长周期增加经济效益,导致五指毛桃的药用价值下降,营养成分不足。药材市场上还常有一些用三指毛桃、四指毛桃滥竽充数。更甚者有的商贩为了防虫,竟用硫磺熏制五指毛桃以次充好,全然不顾硫磺本身有毒,而且它还能与药品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存在致癌隐患,所以要学会慧眼识药。

一:看色泽,一般以棕黄色为佳;

二:挑质地,粗黑的有效成分反而较少,根须细的比较好;

三:闻味道,没有硫磺味,有一股淡淡的椰香味。

五指毛桃煲鸡汤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院综合科主任杨小红

五指毛桃煲鸡汤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广东名汤。五指毛桃并不是桃,因其叶子长得像五指,而且叶片长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像毛桃而得名,是药食同源的植物。客家人自古以来有采挖五指毛桃根来煲鸡、煲猪骨、猪脚汤作为保健汤饮用的习惯。

制作方法:

五指毛桃45~60克洗净,老母鸡1只,除内脏,洗净切大块,猪瘦肉克洗净切大块,再准备蜜枣3枚、生姜3片。

先将鸡肉、猪瘦肉煮沸去浮沫,然后把鸡肉、猪瘦肉、五指毛桃、蜜枣、生姜片等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2升,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转文火煲煮2小时。食用前加盐调味即可。

五指毛桃又称“南芪”,即为“南方黄芪”,它具有黄芪的益气健脾功效,但没有黄芪的温热之性,因此热性体质人群也可服食。它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之功,可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产后无乳等证。另外,母鸡的肉属阴,肉厚、钙质多,补益的功效很强,适合产妇、体弱及久病体虚者食用。

五指毛桃煲鸡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独特的椰子香味,适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贫血、产后无乳、盗汗、关节屈伸不灵活的人食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jg/5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