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佛国,因为如来佛祖和佛教诞生在那里。如来佛祖即释迦牟尼,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相传他在菩提树下,沉思默想。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恍然大悟,确信已经洞达了人生痛苦的本源,断除了生老病死的根本,使贪、瞋、痴等烦恼不再起于心头。这一年释迦牟尼35岁。
既然印度有释迦牟尼,那么为什么玄奘的目的地是那烂陀寺呢?
因为释迦牟尼在玄奘去印度求经之前就已经圆寂了。
不过虽然玄奘没有机会得见佛陀,但他也去了那颗菩提树下感悟佛学和人生。
这个大家一定不知道吧?
人的认知总会有盲区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你不知道的唐玄奘吧
——————
各位看官早上起来一定会刷牙洗脸。
对,我们要说的就是刷牙。
有资料记载,我国从唐代开始才有刷牙的习惯。
(唐朝开始,人们用柳枝做成刷,蘸药水揩齿,唐医书《外台秘要》描述以升麻、白芷、沉香等为药,碾碎成散,将杨柳枝头弄扁,点药擦洗牙齿)
但是印度居民很早就开始刷牙了。
(印度人曾经用杨枝刷牙,所以杨枝又叫“木齿”。)
据传:是玄奘将刷牙的习惯带回国的!
可以看到玄奘对生活习惯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
一提到取经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游记》,
小编曾在后台收到过无数的私信问《大唐玄奘》是不是《西游记》的改编版!
其实玄奘西行是历史真实事件,《西游记》只是根据其改编。
而电影《大话西游》、《三打白骨精》、《大圣归来》是《西游记》的衍生品,也就都是《大唐西域记》的改编了。
玄奘西行,其本意在于求经取法,但此次出行的文化价值可能远远高于其宗教价值。
西行求得的法相宗、唯识论不久即由于种种原因而归于衰落,然而西域诸国之政治、宗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却因此而大明于世。以往人们可能忽略了玄奘西行的文学意义。实际上,此次西行对唐朝和唐朝以后的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是大家熟知的《西游记》。
此外,玄奘也开创了中国的佛国外交。在他西行求法的路途上,已经有天竺各国以佛经为纽带,展开对唐友好往来。在他回国以后,日本、韩国也有佛徒陆续到大唐求法,大唐也陆续有人赴日韩传播佛学,比如著名的鉴真高僧东渡去往日本。由此形成中日等国的友好往来,增大了大唐的外交领域。
印度人对玄奘非常推崇。因为他们不善于治史,甚至一度不知道释迦牟尼是印度人。是《大唐西域记》帮助印度人找回历史、找回佛教。在印度许多文物都是参考《大唐西域记》而发掘成功的,故印度人称此书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不只是印度,在吉尔吉斯斯坦,那里的人民把玄奘奉作英雄,并把他的头像印在地图上,因为玄奘保留了他们国家非常详细、非常准确的记录。可以说因为玄奘,今天的很多国家的人们才知道他们的过去是什么样子。
今天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么多,
大家有没有了解到以前不知道的唐玄奘呢?
我知道不如你知道,
你知道不如大家知道。
想了解更多有关玄奘的故事吗?
想知道玄奘西行一路上发生了什么吗?
4月29日去电影院和玄奘大师
一起游历一番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