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名医大家,无不熟读经典。而“读经典,做临床,跟明师”则是成为“明医”的不二法门。因此,弘医太学即日起推出“书香弘医”栏目,邀大家一起品读中医经典。四大经典中,我们先从《伤寒论》开始。
学习《伤寒论》的方式和角度有很多,自《伤寒论》问世以来,为之注释者,大有人在。其中提出“以方归类”的,则以清人徐灵胎为代表。在这里,我们仅以类方的形式邀大家一起学伤寒。
/5/4第26期
(祝大家五四青年节快乐!)
原文第33条。
药物组成(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葛根四两(12g)、麻黄三两(9g,去节)、炙甘草(6g)、芍药二两(6g)、桂枝二两(6g,去皮)、生姜二两(4g,切)、半夏半升(10g,洗)、大枣十二枚(3枚,擘)。
方歌:
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和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方解:
用葛根汤解二阳在经之邪,加半夏和胃降逆以止呕吐。
选注
成无己:“邪气外甚,阳不主里,里气不和,气下而不上者,但下利而不呕;里气上逆而不下者,但呕而不下利,与葛根汤以散其邪,加半夏以下逆气。”
尤在泾:“夫邪盛于外而之内者,仍当先治其邪。葛根汤合用桂枝、麻黄而加葛根,所以解经中两阳相合之邪。其不下利而但呕者,则加半夏以下逆气。而葛根汤解外,法所不易矣。”
胡希恕:“如上述的太阳阳明合病,若病邪不下迫为利,而上逆为呕者,宜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按语
胡希恕:“葛根加半夏汤,不但治太阳阳明合病不下利而呕者,亦治太阳阳明合病既下利又呕者,即不论是不是太阳阳明合病,凡葛根汤证若恶心或食欲不振者,亦宜加半夏,不可不知。”
刘渡舟:“呕逆虽为内证,仍为经邪不解所致。根据“从外之内治其外”的原则,故本方以葛根汤发汗治其外,加半夏和其内。外解里和,其证自愈。”
医案赏析
程女,25岁,未婚。初春寒风料峭,因患感冒,头痛面赤,畏恶风寒,发热呕吐,脉浮而苔白润。辨证:阳明经受风寒之袭,引发胃气上逆之证。
疏方:葛根12克,麻黄6克,桂枝6克,生姜9克,半夏9克,炙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7枚。
服两剂,汗出身凉,呕吐不发而愈。
(刘渡舟医案)
.5.4
(我们正青春,一起加油学习呀)
END
往期推荐
论剑中医第19期
胆囊息肉
品读伤寒第26期
麻黄升麻汤
文案:《新编伤寒论类方》
图片:弘医太学
编辑:弘医太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