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肝郁
刘渡舟时病医案
陈女士,32岁。
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心烦、头晕、失眠、胸胁苦满,午后低烧、欲手足贴近砖墙凉而始爽,饮食无味、口苦、时时太息,经期前后不定、量少、色紫、挟有血块。曾服芩连四物汤等寒凉之药无效。
其人面容消癯、面颊色赤。
舌红而少苔。
脉弦赉赉。
此乃肝郁化火,血虚不柔所致,又屡服苦寒之药,损伤脾阳,清阳不能升发,而阴火反乘上位。
治仿东垣之法
粉葛根3克、升麻2克、羌活2克、独活2克、防风3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6克、红参3克、生姜3克、大枣3枚。
连服两剂,发热渐退,心烦少安,余症仍然不解。
此乃肝郁血虚。
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9克、丹皮6克、黑栀子3克、煨姜2克、薄荷2克、香附5克、郁金5克、鳖甲9克、牡蛎9克。
服药后,一夜酣睡,心胸豁然,渐能饮食。但觉神疲乏力,心悸不安,脉来缓而软,改投归脾汤间服逍遥丸,调治数日,午后之热全退,体力渐增。又以参苓白术散三剂善后,病愈。
医案分析
气郁化火之证,其治当遵“气郁达之”,“火郁发之”之旨,宜用疏达肝胆气机之品。反投苦寒,则不但闭阻气机,使火郁更甚,而且内伤脾胃,遏抑清阳,非见肝治脾之义也。审时度势,治当升脾胃之清阳,兼泻心中阴火。选用升阳散火汤,俾脾气升发,则木郁自达。然血虚肝郁,其势未已,故再以丹栀逍遥散加鳖甲、牡蛎,以养血柔肝而见功。本证从战略上讲,离不开脾胃虚弱的问题,故又用归脾汤、参苓白术散而收全功。
邀请函如果您想和更多的中医同路人一起讨论学习,共同进步,欢迎加入针灸医案群。加群步骤:
1.扫描(长按)下方群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