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那些事儿★
今天要来说一说痔疮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了。常言道“十人九痔”,虽然有点夸张,但对于长期久坐不动的现代人来讲,应该还是比较常见了,至少近两年我发觉身边不时就有人因为这个事去做手术,也算不得是难言之隐了,大家都表示很理解,还经常去组团慰问呢~这病跟磨人的鼻炎还不一样,起码有些人的鼻炎也没难受到马上要去手术,但痔疮不一样,鼻炎好歹那些制药厂还有些什么喷剂,口服药,痔疮这件事只靠外用药确实不好搞,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得不英勇地迈向了手术台~这个手术跟其它手术还不一样,人类的重要出口是吧,即便手术扛过去了,术后换药这些想想都还是太折磨人了!我个人觉得哈,与其看得见要挨那么一刀,不如先试试其它法子?痔疮这个病,如果用中医的方法来治,倒也是要因人而异的。主要还是内治外治相结合啦,外治现在有熏洗、擦膏药等方式(此处安利下“紫云膏”);内治呢,就得辩证了。我们先来好好认识一下痔疮吧~
痔疮
痔疮,是肛门直肠周围的血管因扩张、瘀血、水肿形成的小团块。通俗一点就是,菊花周围有很多橡胶水管一样的血管。当久坐、久蹲、便秘、怀孕时,这些水管持续受压,当有一天不堪重负时,水管就会变形,然后又不断积水、膨大,脱出,就变成了痔疮。如果大便后,能摸到一个软软的肿物掉出肛门,有时能缩回去,有时需要手推才能回去,或者大便时滴血或喷血,这一般是内痔;若肛门口出现了肿块或突起,可以摸到软软的皮赘,有时会痒、热、潮湿、疼痛,便时加重,这一般是外痔;如果运气够好,内外两开花,就叫混合痔。
小贴士直肠癌有时候也会便血,和痔疮类似,所以一定要先检查,不要把直肠癌当作痔疮治疗了,切记切记!等确认是痔疮了,才可以对证调理。
探索
痔疮啊,还是很特别的,因为只有人类会得,为什么?因为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血气下迫,同时,人还是比较懒惰的动物,喜欢坐着。当坐的时间比较长时很容易在肛门造成血气不流通的情况,就很容易生痔疮。可是,久坐不动的人那么多,也不是人人都会得痔疮啊,更可怕的是很多没有痔疮的孕妇,怎么一生完孩子就开始有痔疮了呢?看来外在的生活习惯也只是诱因,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1
这里要提到另外一个病:脱肛,即直肠脱出肛外的一种病症。(PS:反正这篇已经很重口啦,也不怕重上加重了哈~)
这病跟痔疮有那么点奇特的关系,那就是:凡有脱肛之人,必有痔疮,而有痔疮之人,却不一定脱肛。
先说前者,脱肛形成的机理就是由于中气不足,气机下陷,不能向上升,从而造成了脱肛,这种情况更容易导致气血不通畅,于是易形成痔疮。
这个可以这样理解,我们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全身内外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所有内脏都并不是全挤在一起的,这里面也没什么固定的带子让它们各就各位,那靠的是什么呢?是“气”。《内经》里歧伯说:大地在人的下方,在太虚之中也。黄帝不禁疑问,于是歧伯解释说:大气举之。就是说人身体的内脏好比我们这个宇宙中的星球,各星球之间充斥着真空,这个真空可以看做是“气”,于是各内脏各归其位,不会挤压在一起。但是如果某一块的大气托举能力不足,也就是气机下陷,自然那部分就会失去原来的平衡,而产生出(tuo)圈(gang)这种事了。把人当宇宙来看待这件事,是中医很特别的一面,这跟把人当机器来看待的现代医学很不一样。这其实是几千年来我们基因里的传统,不说身宙同构了,身国同构都是自然的,所以才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说法了。这种形而上的思想,其实并不玄幻,只要真的按这套理论治好了病,那这理论就有它的存在价值。另外,张锡纯在《衷中参西录》里讲道,如果用力去干某个活,搬个什么东西,也会造成气机下陷的情形。这样看来,妇人的脱肛就比较好理解了。因为目前医生都会让产妇躺着生产嘛,在小孩出来前,本身他的体重和扭动已经对肠子造成很大压力了,加上孕妇以这种躺的姿势排便,就很容易发生脱肛了。正确生小孩的方式是采用蹲式,由丈夫在后面撑着双肩,婴儿的体重自然下垂,不但容易出母体,也不会对肠子产生太大压力,就不会造成脱肛,避免了永久性的伤害。
PS:其实这个也很好理解,哪天你想要上大号了,躺在床上感受一下就知道了~另外,现在很多人一住酒店看到马桶就犯难,也是因为那个姿势确实不方便排便,这是身体结构的原因,你们可以搜一搜,微博有个动画讲解视频,讲为什么那个姿势不容易排便的。所以有马桶的家庭,建议买个马桶凳啊,这才是符合人体工学的操作~
综上所述,气机下陷是痔疮的第一个原因。
2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素问-生气通天论》里对痔疮是怎么看待的,书中写道:“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里解释了这句话,大意是:因为总是吃得过饱,伤了脾胃,脾气衰弱,不能消化水谷,然后无法消化的食物就流入了小肠和大肠,引起泄利。经常泄利会导致脾气和二肠之气下陷,小肠之火陷于肛门,于是最后形成了痔疮。他还说,虽然痔疮是热在肛门,但是因为脾气和小肠之气下陷,所以脾胃和小肠反而是寒湿的。一旦痔疮形成,那么但凡遇到脾胃受寒,都会引发痔疮复发。(PS:并不一定是吃辛辣才会复发哦~)黄爸爸根据这种思路,给出的药方是——茯苓石脂汤。这其实就是痔疮的第二个原因:小肠的湿热下注。看自然界就比较好理解了,比如在岭南之地,会有瘴气,就是因为那个地方经常有湿热之气;在古墓里面,有毒性气体,是有湿热在里面凝聚;阴历六月,各种药材容易生虫,也是正逢天时的湿热之气。总之没有湿热不会生虫,没有湿热也不会生毒。
对应到人体,就是人的身体里面长疮生虫,也是因为湿热之气。当人的身体里面气血不流畅,时间久了就会造成淤积,淤积就会化热,其热会生出湿热,当温热下注于肛门之地,便产生了痔疮。我们的身体,脾主湿,脾虚的人,因为水太多运化不过来,就很容易生湿气。当过多的湿屯积到腹部,加上又久坐不动,这个湿和热聚到一起,会导致这个过重的小肠往下坠,当直肠无法承受时便会发炎化脓。如果只是开刀或药物治疗,不明了湿热来自于小肠的话,痔疮是不会根治的。至此,我们也可以得到治痔疮的主要思路了,即一方面要提升气机、另一方面要去湿活血,这两点都是治本之道。
药方
明白了上述所讲,终于可以丢方子了,以下方子不分排名,各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方~1.来自黄元御《四圣心源》的茯苓石脂汤
组方:茯苓/丹皮/赤石脂/桂枝各9克甘草/干姜各6克芍药12克升麻3克(如果肛门很热,加黄连9克)2.黄土汤当归赤豆散
从症状上来讲,痔疮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又痛又痒,时出浊水,大便后带血;另一种是先出大量血,如箭射出,再大便出,不痛不痒。
这两种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便后带血,一个是便前带血。这两种在桂林本《伤寒论》里都有对应的方剂,前者是黄土汤,后者是当归赤豆散。黄土汤主要是清热燥湿,当归赤豆散里赤小豆就是排脓的药,当归是活血的药,很适合痔疮犯了的时候吃~3.乙字汤
乙字汤来自日本的汉方,是治疗各类痔疮的有效验方,一般服用5~10剂,即可收到止痛、止血、痔核逐渐内收之效。
组方:大黄3克,柴胡6克,升麻1.5克,甘草2克,黄芩3克,当归6克。水煎服。(剂量仅供参考,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酌情增加药量)
“柴胡和升麻配伍可以治疗肛门括约肌和直肠的松弛,上提肛门和直肠。甘草可以缓解括约肌痉挛性的收缩,帮助还纳。当归破瘀血治痔核。大黄升麻配伍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柴胡、升麻、黄芩的配伍对于湿疹和瘙痒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此方对于肛门周围以及外阴部的瘙痒也有效。”
——《汉方临床解说》,译者王欣荣
乙字汤治疗的主要是热证引起的痔疮,适应症有:内痔核的脱出、脱肛;下血,痔核出血;肛门周围以及外阴部的瘙痒。辨证要点:血色鲜红,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4.槐花散
出自《普济本事方》,功用是清肠止血,疏风行气。临床常用于治疗肠风、脏毒、痔疮便血、血色鲜红或晦暗等下消化道出血。以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组方:槐花(炒)、柏叶(杵,焙)各12g,荆芥穗、枳壳(麸炒)各6g。研为细末,每服6g,开水或米汤调下。5.补中益气汤
适用于脾虚气陷引起的痔疮。症状有:肛门松弛,内痔脱出不能回收,需用手还纳。便血色鲜或淡,并伴有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这种情况下治疗就要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主,不可再用乙字汤。
PS:因为丸剂药性缓,所以如果是服用丸剂,在发病期间需加量服用。6.地龙粉
这个方子来源于罗大伦老师,据说是他家的祖传秘方,公开前还特地做了母亲的思想工作,所以感谢罗老师的无私分享。
地龙就是蚯蚓,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效果。可以去药店买地龙50克,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6颗,早、晚各一次。你也可以磨成粉后混在肉馅里包饺子吃~不要觉得重口味啦,在国外一些地区,这就是食物,经常做菜用。
最后
其实,如果真得了痔疮,也别太担心。痔又称“血管衬垫”,可以看作是肛管的正常结构,有助于维持肛管闭合,还能避免深部括约肌操作。所以如果不痛不痒,就不用管,不用赶尽杀绝,只要治好它的痛、痒、出血等不适反应就可以了。最后,为避免痔疮复发,各位还是多注意一下生活习惯。比如专心排便,不要在蹲厕所时还玩手机。排便时间越长,肛门血管压力越大,容易诱发或加重痔疮。另外也要避免久坐,长期坐办公室的建议买个坐垫,淘宝有很多。最后真心建立有马桶的加个马桶凳,蹲坑才是最符合人体工学的~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收获,那就分享给更多人吧~
如需购买文中所提药物,请扫下方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