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怕冷又一边发热,是怎么回事2种病因要

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0827.html

近日,有读者在“微博问答”上向我咨询,她说自己很怕冷,但皮肤摸起来却很热,有时还会觉得烦热难耐,不清楚这种“寒热交加”的矛盾情况是怎么回事?如果吃药治疗,是该吃热药还是凉药?

通常,这种“寒热交加”的矛盾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大家熟悉的肝郁,另一种则是气虚,这“一郁一虚”,都使中医说的“气”不得伸展,以至于“气”郁化火了。

肝郁化火

加味逍遥丸可“灭火”

先来说说肝郁,这种病很多人都听说过,且在女性中更常见,多表现为胁肋胀痛、情绪抑郁、咽中如有异物阻塞等等。

如果肝气郁滞过久,就会化热生火。这时候的人可能会一边手脚冰凉,又一边烦热难耐,特别是脸上总是烘热的,有些人甚至会呈现出粉面含春的“好面色”。只不过,这种看似健康的面色却并不意味着身体健康,她们要经常用凉手或是凉的器物去帮皮肤降温。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种郁热必须通过疏解肝郁来宣散。如果去看中医,医生多会让她们吃加味逍遥丸。一般吃一周左右,燥热的问题多会有明显地改善。

气虚发热

健脾补气可去火

再来说说气虚导致的“郁火”。我就曾遇到过这种病人。她自己很怕冷,而且特别容易累,明显是身体火力弱所致,但她的大腿皮肤很热,家人为此都不敢挨近她坐。这又是为什么呢?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最先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这是典型的“内伤发热”。治疗这种身体因虚不能及时疏散而生的“郁火”,李东垣遵循的是《内经》的意思:“火郁发之”,意思是,要因势利导的把火给散出去。不过,这个“散”,既不是清热,也不是去火,而是补气。

李东垣是“脾胃论”的创始人,最长于健脾补气。对这种郁火、郁热,他主张用大剂量的健脾药顺势导之。具体到方剂上,就是著名的“升阳散火汤”,适症于“四肢发热,肌热,筋痹热,骨髓中热,发困,热如燎,扪之烙手”,就是虽然没发烧,但却浑身热的情况。

升阳散火汤中用到了升举阳气的升麻、葛根,可以助力药效发散的羌活、独活,再用柴胡舒肝理气、芍药柔肝,最后用人参补气虚。

整个方意非常形象易懂:前面用发散药开路,后面用补气药助推。这样一来,一直不得伸展的阳气就此得以舒展,因郁闷而生之热也就散了出去。

只可惜,“升阳散火汤”没有对应的中成药,但它却给了内寒外热、表里不一的病人这两个非常有价值的提示:

首先,发热时不能一味地去火清热。清热去火药的性质都是寒凉的,过量服用会加大对阳气的损伤,郁热只会更加严重;其次,即便没有对应的中成药,但可以按照这个方意,因陋就简地组出一个变方:葛根15克、薄荷10克泡茶,送服补中益气丸。

其中,葛根、薄荷可以解郁散热,给阳气开辟通路;补中益气丸是中医的经典补气药。如此一来,坚持吃上一段时间,气血得以畅通,寒热失衡的状态也就被扭转了。

END

酸甜软糯,消食积,健脾胃

遵古方“香砂六君子”方意,甄选8种药食同源之品,口感软糯酸甜,既能减轻脾胃负担,又能随时帮你平和地健脾祛湿。

↓↓点击图片进店加购吧↓↓

策划编辑:十五子

图片来自网络,属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授权事宜。

如有健康疑问,可点击这里向我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养生好物!

有用请给我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8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