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强先生病案集

孙玉强

生于一九四九年元月十四日,自十八岁自学中医,二十岁在农村民间行医,后考入陕西中医学院成人大专班学习四年,医院中医科实习一年,于一九九二年至二oo九年开诊所。学用中医五十余年。对于儿科(发热,咳喘,积滞,泄泻,小儿多动症,面肌抽动等)

二)妇科

经,带,胎产,不孕不育,下乳,回乳

三)内科杂证

四)男子不育(死精症)

集有一定经验,并长年辅导陕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临症,辨证用药。欢迎咨询,就诊。

孙玉强,人多称孙老,学术主要私淑近代医学泰斗蒲辅周和秦伯未两位老前辈,精研二老学术与经验,涉猎清代及民国多家医案。儿科私淑上海名家董廷瑶,妇科上海名家朱南孙,北京刘奉五等,内科经验主要精研孟河医派“上海医林三杰”及旁及多位名家。外科以南京许履和为主及藏书颇丰。学术主张寒温一炉,故伤寒温病均通,尤擅长温病。临床经方时方并行不悖,和而用之。处方用药以清灵为主,主张用药,因人,因病,因时,用量即不可药过病所,又不可药不及病。五十年来造福一方,深受患者敬重与爱戴。故乡邻称孙老为德艺双馨的好中医。

孙玉强老中医写

用药公式宗秦老

++

第一步

:问诊。

:问诊,脉诊。

:望诊,闻诊,问诊,脉诊。

第二步:

:思考

++之间的因果关系。

疾病,未来发展的走向,并如何纠正。

第三步:

考虑用药效果。

1:阴阳判断。

2:虚实判断。

3:表里判断。

4:寒热判断。

5:病位判断。

6:六经判断。

7:气运行判断

8:血运行判断

9:邪盛运行判断

10:津液运行判断。

11:左升右降判断。

12:病邪如何排出体外判断。

13:正邪对比判断。

14:患者配合程度判断。

15:中药品质性能判断。

16:整体配伍配合判断。

第四步:

开出方子。试用2剂。

根据孙老推荐的书,分析如下。

辩病,辩证,

术后,伤气血。

癌病,久病伤正。

面色白,血虚或寒。

失眠,心神(失养)。(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梦多,肝阴(血)。(熟地,当归,川芎,白芍便溏去除。

眩晕,实与虚。

乏力,气不足。(参术芪

气短,心脏失养。(龙眼,柏子仁

纳差,胃。(鸡内金,麦芽

便溏,脾肾。(砂仁,

麻痹,四肢失养。

舌唇淡,血不足。

舌有瘀癍,气血不足引起,即使有瘀,不考虑或酌情考虑。

脉细缓,不足,

孙老效方,山药10

鸡内金5

神曲6

五味孑6

孙老效方,山药10

鸡内金5

神曲6

五味孑6

肝主筋。~《素问·宣明五气篇》

肝主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肝藏血。~《灵枢·本神》

肝藏魂。~《素问·宣明五气篇》

肝主疏泄。~清叶天士《医效秘传》

肝者,幹也,以其体状有枝幹也。~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夫肝藏血而心主之,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

肝者,干也,状如枝干,居在下,少近心,左三叶,右四叶,色如缟映绀。~明高濂《遵生八笺》

肝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其系亦上络心肺,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无窍。~明蒋学成《尊生要旨》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肝主目,目是肝之余。~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肝伤则目必损,肝窍于目故也。~明傅仁宇《审视瑶函》

肝乃魂之宅,夜睡眼闭,则魂归宅。~明傅仁宇《审视瑶函》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灵枢·脉度》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传之秘在剂量。

肝肾无病,则目决不病。~明傅仁宇《审视瑶函》

修肝则神魂安定,补肾则精魄流通。~明《银海精微》

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曚眩晕。~明《银海精微》

肝液,味咸,有毒。~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肝为相火,有泻无补。~清叶天士《医效秘传》

孙玉强老中医写

用药公式宗秦老

++

第一步

:问诊。

:问诊,脉诊。

:望诊,闻诊,问诊,脉诊。

第二步:

:思考

++之间的因果关系。

疾病,未来发展的走向,并如何纠正。

第三步:

考虑用药效果。

1:阴阳判断。

2:虚实判断。

3:表里判断。

4:寒热判断。

5:病位判断。

6:六经判断。

7:气运行判断

8:血运行判断

9:邪盛运行判断

10:津液运行判断。

11:左升右降判断。

12:病邪如何排出体外判断。

13:正邪对比判断。

14:患者配合程度判断。

15:中药品质性能判断。

16:整体配伍配合判断。

第四步:

开出方子。试用2剂。

面对着病家,我们首先要通过四诊,既要详细,又要突出主症,把症状,罗列出列,不怕症状多,要通过中医的理论,辩证求因,(亦可说是审症求因)知道了病因,还得疾病发生的部位,结合主症。这就等于抓往了疾病的关迠。

举个浅近的例子作以说,以便理解。比如岁寒冬。一儿,六岁,受凉后,流清涕,微热,无汗,有轻微咳嗽,察咽不红,不肿,舌苔薄白,无积食等症。病才发一天半。辩证为伤风,风为感冒之病因,清涕,咽不红,不肿,排除风热。故辨证伤风在表(肺卫)故立法便是疏风散邪,因微咳,佐以宣肺,选方便是葱豉汤加味

葱白二寸

豆豉九克

荆芥五克

防风五克

辛夷三克(包煎)

杏仁三克

桔梗三克

甘草三克二剂(待续)接上文

肉联厂家属一男儿,八岁,素有哮喘,今数日又发,不发热,口微渴,胸闷,气短,吐黄痰不多,舌红薄黄苔,脉浮数,辩为邪热闭肺,清热宣肺。宗蒲辅周之原方一剂效,二剂愈。

生麻黄三克

生石膏二十克(先煎)

杏仁五克

炙甘草三克

苏子五克

肝阳上亢

肾水不足

睡眠久佳

举例

疏风散邪→豉,荊,防,夷。

利咽止痒→桔+僵+蝉+射+草。

药要紧贴治法,才能絲絲入扣。

柴胡临证用量个人浅见如下

1)和解半表半里(少阳病)→15g

2)妇人调经→10g

3)升清举陷→3g

4)截疟→20g

5)疏肝理气→10g

(仅供参考)

1)柴胡+黄芩

2)柴胡+升麻

3)柴胡+香附

4)柴胡+青蒿

5)柴胡+当归

6)柴胡+白芍

7)柴胡+川芎

8)柴胡+常山

9)柴胡+人参

10)柴胡+前相

(举一反三,各有意义)

葱辛通阳善发汗

蒜辣凉拌黄瓜鮮

姜温开胃吃得欢

厨房三味美味添

临证处方举例

1)风邪袭表

豆豉,荊芥,防风,苏叶,杏仁,桔梗,甘

草。

2)风寒犯肺

麻黄,杏仁,桔梗,前胡,苏子,紫苑。冬花,甘草。

3)风邪袭卫,肺热已起

豆豉,荆芥,防风,杏仁,桔梗,石膏,桑皮,甘草。

4)风热在表,肺津己伤。

桑叶,菊花,杏仁,卜荷,桔梗,玉竹,沙参,花粉,甘草。

5)风寒犯肺,夹痰湿。

麻黄,杏仁。半夏,茯苓,陈皮,紫苑,冬花,甘草。

6)痰饮渍肺,久郁化热。

桂枝,白术,半夏,茯苓,橘红,石膏,葶苈子。

7)湿困中焦,肾水不足。

苍术,厚朴,白叩,陈皮,熟地,山药,山药,女贞,旱莲,茯苓。

8)疏肝养血。

柴胡,枳壳,香附,郁金,当归,白芍,熟地,川芎,阿胶。

9)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炙草,鸡内金,枳实,神曲,麦芽,砂仁。

10)温阳利水。

附片,白术,茯苓,桂心,泽泻,車前子。(举例而己,举一反三,仅供参考,于此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应活泼,灵巧,紧贴病机)

子嗽

温润之方

炙百部12

甜杏仁9

豆豉9

苏叶9

炙紫苑9

炙冬花15

百合15

桔梗6

甘草5

三剂

禁生冷辛辣,烟雾。

葱豉汤为肘后方,看似平淡无奇,又实属炊房中二味菜蔬之品,然诚被历代医家所推崇,我亦喜用之。前人谓,该方通阳解表,用于一切外感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者。我添一句,好炊事员豆豉+葱白+大肉→炸酱面哟…

我儿科处方每每选用僵蚕+蝉衣颇有深意,实系拈升降散之君臣两味,又加杏仁,射干,桔梗,甘草,作为打底,广泛用于一切外感初起,无论风寒或风热,若更合葱豉汤,通阳解表,其功伟矣,近两年半,凡入群者,或来抄方者,一但领悟,用之,屡获其效,无不拍手称奇,手舞足蹈,故应推而广之,广而告之,总而言之,好自为之。

《感冒组方药队举要》

1)葱白,豆豉。

2)苏叶,防风。

3)荊芥,防风。

4)麻黄,桂枝。

5)桂枝,白芍。

6)杏仁,桔粳。

7)前胡,枳壳。

8)僵蚕,蝉衣。

9)射干,桔梗。

10)卜荷,连翘。

11)桑叶,菊花。

12)石膏,青蒿。

13)银花,连翘。

14)柴胡,黄芩。

15)紫苑,冬花。

16)生姜,大枣,

17)神曲,麦芽。

18)枳壳,桔梗。

19)人参,黄芪。

20)玉竹,当归。

(下略,仅凭回忆,供参)

举例如下

1)豆豉,葱白。

2)荆芥,防风。

3)僵蚕,蝉衣。

4)杏仁,桔梗。

5)石膏,青蒿。

6)桑叶,菊花。

7)浙贝,瓜蒌。

8)神曲,麦芽。

9)枳实,厚朴

10)茅根,芦根。

11)桔梗,前胡。

12)桔梗,枳壳。

13)桔梗,甘草。

(信笔而拈,仅供参考)

荆芥防风散风邪

银花连翘清热毒

大黄芒硝泻腑狠

附子干姜回阳急

银花→疔毒

鱼腥草→肺痈

痰热→清气(金)化痰丸

痰血→千金苇茎(热实)

百合固金→肺肾阴虚

秋燥血痰→嘉言方,我不说你猜?

葱辛通阳善发汗

蒜辣凉拌黄瓜鮮

姜温开胃吃得欢

厨房三味美味添

1)柴胡+黄芩

2)柴胡+升麻

3)柴胡+香附

4)柴胡+青蒿

5)柴胡+当归

6)柴胡+白芍

7)柴胡+川芎

8)柴胡+常山

9)柴胡+人参

10)柴胡+前相

(举一反三,各有意义)

生黄芪12

桂枝9

葛根18

姜黄9

伸筋草10

桑枝20

当归9

白芍9

甘草6

生姜3片

大枣4枚(擘开]

五剂,功能锻炼。

1)脾虚→乏力,纳呆

2)胆热→口苦

3)卫气虚→易感冒

方宗

1)四君

2)小柴

3)玉屏

太子参15

白术10

茯苓15

炙甘草5

柴胡6

黄芩6

神曲10

麦芽10

生黄芪12

防风6

生姜3

大枣3枚(擘开)

五剂

逍遥散源于经方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经方方书之祖,后世很对妙方姐源于经方,举例说明

薯蓣丸→_→八珍汤

风引汤→_→后世镇肝熄风汤

枳术汤→_→枳枳丸

炙甘草汤→_→一/二甲复脉汤等

因此个人浅见,凡学用经方,需联系后世方,才能正确把我祖国医学源于流的关系

孙老效方,山药10

鸡内金5

神曲6

五味孑6

寒露时节雨纷纷

秋收待种雾茫茫

泥巴地里撒麦籽

来年五月庆丰收

桑叶霜打欲枯黄

菊花雨落正吐芳

柳条渐萎懒起舞

松柏迎风枝更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7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