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是我的前辈。二十年前,我和她都供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当时她所在的“中药研究所”,我们称为“大白楼”。从我毕业分配到那就知道,“大白楼”里在搞“青蒿素”,只是其最终能获“诺奖”,是始料未及之事。
中药的药效,还取决于炮制办法
屠呦呦在回忆时说:当时曾实验受挫,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了她灵感和启发,这就是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书中这样写:“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注意到,这里注明的是“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的“水煎”,她由此领悟到,“水煎”可能会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就尊“绞取汁”之意,改用低沸点溶剂,药效明显提高,直到最终获奖荣归。这也提示我们,中药的药效不仅取决于中药本身,还取决于药物的炮制办法,这一点,在我们日常吃中药时,也同样重要。
有个肺癌的亲戚咳嗽严重,抗生素无效,中药也无效,我为此找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他开的方子很简单,只是一味“开金锁”,也称苦荞麦。我迟疑了,因为之前的中药中有这个药,但止咳无效。何教授嘱咐说:这个药绝对不能混在其他药物里一起煎,而是要隔水蒸之后喝。按照他要求的隔水蒸了“开金锁”,咳嗽真的大减!这时候再去细看经典记录,对于“开金锁”是这样写的:“置陶器中密封,隔水蒸煮3小时,得净汁。”就是要将药物放在碗中,加水,再将碗放到锅中蒸煮3小时,之后喝这个蒸出来的药汁,这就是隔水蒸,像我们蒸鸡蛋羹一样,不是直接把药放到水里煎煮,后者的煎药方式会使药物失效。
很多药不是无效,而是你吃错了!
经常有网友在“值乎”上问我,便秘怎么办?大多数便秘都不是上火,特别是慢性的,持续很久的便秘,其中气虚、血虚者占很大比例。这种人并不是因为大便干燥而便秘,而是因为无力排便而便秘,对此,必须用补药帮助他们通便,健脾的白术就是首选。
具体的方子我也公布多次了:生白术30克,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升麻5克。很快就有人告知无效,这个时候我就会追问:你吃的白术,是生的还是熟的?一问,大多无效者对此一无所知,无效的原因也在这里:同样是健脾,只有没经炮制的生白术,才有通便效果,如果是炒白术,就只剩下健脾作用了,作为虚性便秘的主药,如果用了炒白术,自然效果不显。
一般的药店,只要你的处方上没有特别标注是生的,药店给出的都是炮制过的,是熟的,很可能抄方子的人不知道中药生、熟之间有如此差异,随手就把生字去了,拿回来的炒白术自然影响了通便的效果。
再有就是薏米,薏米能健脾除湿是人所共识,但很多人吃了之后反倒腹泻,难道她们吃的是假薏米?其实不然,《本草纲目》载:生薏米味甘,性微寒。是生薏米的寒性导致了腹泻。正确的办法是要用小火把薏米炒至金黄色,带有微微焦香味道,所谓"焦香入脾",经过炒制的薏米与生薏米相比,少了一分寒利,多了一分温涩,健脾的功效也就明显。
?END?
夏季养生,关键是要将体内的“暑热”及时排出。一旦暑邪积聚在人体,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心烦失眠、头痛发热等症状。
佟道养生馆遵循“药茶同源”之准则,严选优质乌梅、橘皮、薄荷、竹叶和金银花,制出专用于夏季祛湿消暑的“乌梅橘皮饮”。
每日一饮,清热又清心;及时排清暑热,预防夏季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