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 https://m-mip.39.net/pf/mipso_4784103.html《中医临床经验心传》耳鼻喉科之过敏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AR)也称过敏性鼻炎,通常是指由IgE所介导的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反应,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变应性鼻炎常伴有鼻窦黏膜的变应性炎症,故近年将伴有鼻窦变应性反应者称为变应性鼻-鼻窦炎。此外,它还可以导致或伴发咽炎、中耳炎、气管和支气管炎、哮喘和眼结膜炎等,其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我国发病率更高,据有关部门统计,可能高达36%左右。过去,将变应性鼻炎区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后者又称天花粉症。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参与下,由37位国际知名学者起草、包含篇参考文献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rhinitisanditsimpactaonasthma,ARIA)一文发表,系统地介绍了AR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并提出,应从症状持续的时间特征和轻重两个方面对AR进行么类。从症状持续的时间来看,如果相关症状持续时间少于4d/周或总病程小于4周,则诊断为间歇性AR;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多于4d/周,且总病程在4周以上,则诊断为持续性AR.从症状的后果来看,如果AR症状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特别是睡眠),则为轻度AR;反之则为中重度AR.将上述分类综合起来,则AR分为4个亚型,由轻至重依次为:轻度间歇性AR、中重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最新的再版方案继续肯定了该分类方法。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已经证实,空气污染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小儿患者也不少,无明显性别差异。其危害性主要在于影响患者的睡眠、发音功能、面部发育以及生活质量和公众人物的社会形象等。
中医称本病为鼻鼽。如《素问·脉解篇》说:“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素问·气交变大论》也说:“岁金不及······民病肩背瞀重,鼽嚏·...··”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元亏损。肺主气,司呼吸,宣发卫气,若肺气虚寒,则鼻塞流涕;脾为气之源,若脾气虚弱,不能上输于肺,肺气亦虚,肺气虚则鼻失濡养;肾为气之根,肾虚失其摄纳作用,肾不纳气,气不归元,阳气耗散于外,上越鼻窍而为病。
1.肺气虚弱,风寒犯鼻证
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遇冷即发作。鼻黏膜水肿,色苍白或灰暗;兼恶风怕冷,易感冒,气短自汗,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温肺散寒,祛风通窍。温肺止流丹(《辨证录》):细辛5g,荆芥5g,人参10g,甘草5g,诃子10g,桔梗5g,鱼脑石20g.或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苍耳子散(《严氏济生方》):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白芷10g,辛夷花10g,苍耳子10g,薄荷5g.
2.肺脾气虚,水湿泛鼻证
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涕;鼻黏膜苍白水肿;兼神疲乏力,怕冷,纳呆便溏;舌质淡或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脉濡弱。健脾益气,祛湿通窍。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30g,炙甘草5g,白术10g,当归10g,升麻5g,陈皮5g,柴胡5g,人参10g.或用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5g,山药12g,扁豆12g,莲子肉12g,薏苡仁12g,缩砂仁10g,桔梗5g.
3.肾气亏虚,鼻失温煦证
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病史较长;鼻黏膜苍白水肿,腰膝酸软,夜尿多,肩背冷,面色淡白;古淡,脉沉细弱。温坚阳。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12g,山药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2g,杜仲10g,肉桂10g,制附子10g,菟丝子12g,鹿角胶12g,当归12g。郑氏脱敏汤: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功能:凉血疏风,脱敏止嚏。主治:作为一般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对重症及病证复杂者,力不能及。用法:水煎内服如常规,每天1剂。方解:茜草凉无病之营,活已伤之血。紫草活血凉血,止一切瘙痒。墨旱莲活血解毒。三草之作用,仅仅以凉血为主,充其量还可制止鼻中作痒。蝉衣疏风,地龙镇静,俱有良好的脱敏作用。
按语:郑伟达教授幼承家学,又师承名师新中国中医药的奠基人,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主任中医师),郑孙谋教授(全国五百老,主任中医师)等著名专家。从医40多年,深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尊经不泥古,尚经方,时方而创新,励行实践,注重实用。主治肿瘤病及各种疑难疾病。内,外,妇,儿,眼,鼻,喉科。临床治疗方面,诊断确切。立法严谨,以法统方,喜用合方,方中有方,方方相扣,处方用药,灵活稳当,尤其擅于运用经方,不拘时方,验方均广为采用。其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独具一格,疗效优异,治愈癌症和疑难病者不计其数。
主编:郑伟达
副主编:许鹏飞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