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禦
味甘辛。
主解百毒,殺百老物殃鬼,闢溫疾,障邪氣毒蠱。
久服不夭。一名周升麻。生山谷。
味辛、苦、微甘,性寒,入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經。
利咽喉而止疼痛,消腫毒而排膿血。
《金匱》升麻鱉甲湯,(升麻二兩,鱉甲手掌大一片,甘草二兩,當歸一兩,雄黃五錢,蜀椒一兩。水四升,煎一升,頓服。)治陽毒爲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吐膿血。
陽毒之病,少陽甲木之剋陽明也。
手足陽明,皆行於面,少陽甲木,從相火化氣,火之色赤,故面見赤色。
足陽明之脈,循喉嚨而入缺盆,膽胃壅迫,相火瘀蒸,故咽喉痛而吐膿血。
其病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甘草,清咽喉而緩急迫,鱉甲、當歸,消凝瘀而排膿血,雄黃、蜀椒,瀉濕熱而下逆氣也。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升麻二兩,鱉甲手掌大一片,甘草二兩,當歸一兩。)治陰毒爲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
陰毒之病,厥陰乙木之剋太陰也。
厥陰乙木,開竅於目,木之色青,故面目青。
脾主肌肉,足太陰之脈,上膈而挾咽,肝脾鬱迫,風木衝擊,故身及咽喉皆痛。
升麻、甘草,清咽喉而緩急迫,鱉甲、當歸,破結滯而潤風木也。
陽毒、陰毒,病在肝膽,而起於外邪,非風寒束閉,鬱其藏府,不應毒烈如是。
升麻清利咽喉,解毒發汗,表裏疏通,是以奏效也。
《傷寒》麻黃升麻湯(方在麻黃。)用之治厥陰病,咽喉不利,吐膿血,以清咽喉而排膿血也。
升麻辛涼昇散,清利咽喉,解肌發表,善治風寒侵迫,咽喉腫痛,嘔吐膿血之病。
最能解毒,一切蠱毒邪穢之物,入口即吐。
避疫疠煙瘴之氣,斷泄利遺帶之恙,止吐衄崩淋諸血,消癰疽熱腫,平牙根臭爛,療齒疼,醫口瘡,胥有良效。
手陽明自手走頭,足陽明自頭走足,二經昇降不同。
升麻昇提之性,入手陽明爲順,入足陽明爲逆。
咽喉之病,以及口舌牙齒,其位在上,須用升麻而加清降之藥,自高下達,引火歸根。
若足陽明他病,悉宜降藥,不宜昇提,惟用於湧吐方中乃可。
後世庸工,以之昇提足陽明胃府清氣。
足陽明順下則治,逆上則病,何可昇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