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解表药升麻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这样的好信息

  《本经》

  ShēnɡMá

  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

  为毛茛科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状茎。春、秋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

  

  ①升麻,又名:马尿杆、火筒杆。

  多年生草本。根茎呈不规则块状,有洞状的茎痕,须根多而长。茎直立,分枝,高1~2米,被疏柔毛。数回羽状复叶,叶柄密被柔毛;小叶片卵形或披针形,长2~4厘米,宽1~2.5厘米,边缘有深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被短柔毛。复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枝顶,狭窄或有时扩大成大形的圆锥花序;花两性;萼片5,卵形,覆瓦状排列,有3脉,白色,具睫毛;蜜叶(退化雄蕊)2枚,先端2裂,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比萼片长;心皮2~5枚,被腺毛,胚珠多数。蓇葖果长矩圆形,略扁,先端有短小宿存花柱,略弯曲。种子6~8枚。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林下、山坡草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江苏等地。

  ②兴安升麻,又名:地龙芽(《盛京通志》),苦龙芽菜(《铁岭县志》),达呼尔升麻、苦菜秧、苦力芽、苦壮菜。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明显的洞状茎痕及多数须根。茎直立。单一,高达1米余,密被柔毛。2回三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柄上被柔毛,中央小叶有柄,两侧小叶通常无柄;小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5~11.5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深裂或浅裂,边缘有深锯齿,两面均被柔毛。圆锥状复总状花序;总花梗甚长,侧生花梗较短,小花梗长2~4毫米,均密生灰色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罕为两性;每花下有一小形苞片;雄花萼片5,倒卵形:有3脉;蜜叶2枚,先端2深裂,各裂片顶端常具1明显花药;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等,微扁,花药卵形;子房退化;雌花心皮5,无柄。蓇葖果5。种子多数。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山坡及林荫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湖北、四川、山西、内蒙古等地。

  ③大三叶升麻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有圆洞状茎痕,多须根。茎直立,高1~1.5米,光滑或被疏柔毛。2回3出复叶,在茎下部者有长柄;中央小叶的柄较长,两侧的柄较短,均被白色柔毛;小叶片卵形至广卵形,长9~11厘米,宽5~9厘米,中央小叶片再3浅裂,边缘有粗大锯齿,两面均被柔毛;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甚短。花序复总状;总花梗及小花梗均被灰色柔毛;花两性;花萼5,广卵形,早落;蜜叶长卵形,顶端具一蜜腺,黄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略扁,花药卵圆形,2室;心皮3~5,分离,光滑无毛,有短柄,胚珠多数,花柱短,柱头小。蓇葖果3~5枚,先端有短小宿存的花柱,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草丛中及溪沟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①西升麻

  又名:川升麻(《纲目》),为植物升麻的干燥根茎。呈分歧极多的不规则块状,大小相差甚悬殊,长3.5~13厘米,直径0.7~6厘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茎基痕的圆形空洞甚密,成分歧状的突起,洞径0.4~1厘米,洞壁断面有放射状沟纹,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维管束。周围细根残基极多,坚而刺手。体轻而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带灰绿色。臭无,味微苦。以个大、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白色或淡绿色者为佳。

  主产陕西、四川、青海、云南。此外,贵州、新疆、河南等地亦产。

  ②北升麻

  又名:窟窿芽根、苦老菜根。为植物兴安升麻的干燥根茎。呈不规则的块状物,多分歧成结节状,长9~18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较密的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花纹,周围残留细根,质坚刺手,[FS:PAGE]下侧凹凸不平,具细根痕。体轻而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纤维性,微带绿色。臭微,味微苦而涩。以肥大、外皮黑褐色、无细根、断面微绿色者佳。

  主产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此外,湖北、内蒙古等地亦产。

  ③关升麻

  为植物大三叶升麻的干燥根茎。外形与北升麻极类似,但稍大,分歧较少,直径1.5~2厘米;上面具数个深的圆形空洞,洞径可达2厘米。质硬而轻,断面黄白色呈片状,中有大空洞,洞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气无,味微苦。以个大、整齐、外皮黑色、无细根、断面灰色者为佳。

  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广东、福建所产的广东升麻,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在当地亦习惯作升麻使用。参见广东升麻条。

  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甘辛微苦,凉。

  ①《本经》:味甘辛。

  ②《别录》:甘苦,平,微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性温,味辛。

  ④《汤液本草》:微苦,微寒。

  入肺、脾、胃经。

  ①《医学启源》: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足阳明。

  ②《汤液本草》:手阳明经、太阴经。

  ③《本草经解》:人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①《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②《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③《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露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匿。

  ⑤《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⑥《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⑦《纲目》:消斑疹,行窃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肾经不足,及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病,法咸忌之。

  ②《得配本草》:伤寒初病太阳,痘疹见标,下元不足,阴虚火炎,四者禁用。

  《*辞典》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咨询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pf/11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