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问你什么中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很多人都知道,那一定是甘草,因为自古就流传着“十方九草”之说,也就是说,中医在临床处方时,可能十个方子里,九个里面会有甘草这味药。为什么呢?甘草解百毒、镇咳去痰、益气补中、调和诸药,几乎是一种无所不能的中药,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国老”。要是有人问你什么疾病的出现频率最高,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也许有人知道,因为,在民间也流传着“十人九痔”的说法,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十个人中间,可能有九个人会患痔疮这种疾病,当然,有的人也许生了痔疮,但由于保养得当,却终身没有发病,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他的“痔疮”却依然存在。而有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痔疮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不得不接受治疗,甚至是手术。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直肠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或者是肛门周围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或者肛管皮下静脉曲张破裂形成的隆起物。以前多以青壮年居多,现在的发病已经逐渐年轻化了,正所谓“有痔不在年高”啊!一般来说,痔疮根据发病部位,可以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不过在临床中,内痔的发病率却最高。内痔在初发的时候,多以无痛性便血为主要症状,不过血液与大便却不相混合,且多在排便时滴血或者射血。痔疮出血大多呈间歇性,且因饮酒、便秘或腹泻、过度劳累、久坐等原因复发或加重。而且随着痔核的逐渐增大,到后期甚至排便或者咳嗽时,就容易导致痔核脱出至肛门外,如果不及时回纳,就有可能形成内痔嵌顿。所以,对于内痔来说,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痔疮这类疾病,通常涉及人体的私密处,一医院治疗的,常常会原本几幅中药就能搞定的问题,却最后拖延的只能住院手术。所以不能因为这样一个羞羞的疾病,就不去寻求治疗。要知道,中医自古就有“上工治未病”的说法,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内痔的治疗,中医从辨证施治的角度来讲,有几个代表性很强的方剂,一是针对风伤肠络的凉血地黄汤;二是针对湿热下注的止痛如神汤;三是针对脾虚气陷的补中益气汤。这三个代表方剂,只要对证了,基本上还是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的。当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配方,全部都是用的中药,但却不是中医方剂。什么?全部用的是中药,却不是中医方剂?这是怎么回事?因为这个配方是汉方。这个配方是日本汉方学家原南阳发明的,名唤乙字汤。全方由“当归6克,柴胡5克,黄芩3克,甘草3克,升麻1克,大黄1克”等六味药组成。原方主治为“诸痔疾,脱肛,痛楚甚,或前阴痒痛,心神不定”等症。对于方药配伍,《勿误方函口诀》中指出,“取柴胡、升麻升提之意,或取清解湿热之功,其中升麻自古作为犀角之代用,有止血之效”,并认为,“此方若用甘草量多无效”。乙字汤全方药味不多,仅仅六味药,而且药物剂量极轻,六味药加起来不足20克,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啊!全方以柴胡、升麻为君药,主要起到清解下焦湿热的作用;以当归、甘草为臣药,主要起到滋润调和的作用;以黄芩为佐药;以大黄为使药,主要起到泻热通肠的作用。如果没有便秘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大黄这味药。大塚敬节氏在临床运用时,常常会去掉大黄,加上桃仁、牡丹皮和蕺菜(鱼腥草)。其中,桃仁、牡丹皮化瘀血,鱼腥草缓下止血。在刚听到这个配方的名字时,很多人可能误以为这是治疗肝胆疾病的方剂,因为中医常常将甲乙与肝胆匹配,然而,这里之所以称之为“乙”,主要是取“乙”字与人体肠道的形状有着象形之处,所以用乙字汤来治疗肛肠类疾病。这个思维也是与众不同啊!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