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倪师伤寒论笔记V.0
年4月
.基础
)病的发展趋势(实际是表里):
l太阳(小热)到阳明(大热,绝对没有里寒)止。阳明原则上无死症,即使是大肠癌、胃癌,因为阳气在。太阳病汗出不彻,才转阳明。伤寒一旦出现容易出汗,就转阳明了(但久虚之人无汗,身体里像虫跑那样痒)。阳明病,能吃叫阳明中风,不能吃叫阳明中寒(实际就是胃寒)。
l太阳之内:伤寒,失治变成小青龙(表寒里寒,表寒就是全身关节痛,恶寒,脉浮紧;里寒就是舌苔白,不口渴,白痰),小青龙再失治,陷下去就变成结胸。
l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入少阴开始有死症。因为阴逐阳出,虚极。
l有合病并病之可能。三阳并病,小柴胡和解之。
l以上是常人的病发展趋势,但是身体有宿疾的人可能病程不同。
l例如酒客、疮家、喘家、中焦寒湿之人,血瘀之人,外伤之人等等。
l身体有寒实的人得了太阳病,于寒湿中求之。(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l危症:一旦大小便失禁/不停,汗不停,手脚逆冷,吃不进东西,难治。主要死症都在于中焦(包括肝、脾、胃)寒湿隔拒上下焦不能沟通,水火不能交融,火炎上则咽喉痛,汗出,寒湿下则下利。顾好脾胃,去掉中焦寒湿是重中之重。胃能蠕动是因为胃里面有津液储存热,就像电池,如果汗吐下灸把津液弄没了,热就上冲,但头汗出。
l好转:原则上三阳无死症。病人胃口正常(脾胃好),睡觉好(心脏好),大小便正常(肾好大小肠好),不口渴,运动有流汗(阴症无汗),基本就没有生命危险。
2)寒热:
l真寒假热:身大热,反欲近衣,热在皮肤,寒在骨髓。真热假寒:身大寒,反不欲近衣,寒在皮肤,热在骨髓。
l寒湿:脉细小,慢,脚冷,不渴(湿重的人都不渴,没胃口,脚无力)。舌苔白厚。
l里寒的人一般很瘦。瘦子寒多,胖子热多。
l每天黄昏就开始燥热,阳明热,可能有燥矢堵住。
l手脚热,代表胃气在。(吃点饭手脚会热)
l舌苔黄,胃热:
i.实热:如果又黄又厚乃湿热(例如胃炎),用黄芩黄连;如果又黄又燥乃胃里燥热,胃口非常大,吃百碗不解饥,用石膏。
ii.虚热:舌苔淡黄。(实热:舌苔黄,干,裂。)
虚实:
实症:脸色光鲜,讲话声音大,拒按,舌苔比较黄比较厚。痛症都是持续痛。实在阳明很简单,通大便即可。实在少阳或者五脏,就是肿瘤硬块。
虚证:虚证看不到厚苔,脸色按,讲话声音小,喜按。痛症都是断续痛。
只要病人恶寒怕冷又流汗,表示表虚了。
身体里的水(人有精、气、津、液、血、脉):
精:阴阳调和生精。精脱,耳聋。桂枝汤就是调和阴阳,再加一些龙骨牡蛎。
津:汗水,皮肤腠理里的水分。人参补津。
液:谷气入胃产生的营养,入骨髓、关节。(头脑的智慧、关节的屈伸等)生地补液。液脱,耳鸣
血:阿胶补心血(虚人用)。
其他:
脾主湿的意思,是它管湿,让身体不要太湿。脾喜燥。脾没有办法给小肠提供津液的时候(叫脾约),小肠会干掉,会变成羊大便。湿太多了伤脾。脾脏管饿不饿,胰脏管吃饭有没有味道,胃管能不能消化。
心里要有津液才能藏阳,吐下之后伤到津液,心神不藏,就容易受到惊吓,还有悸动。所以心下悸用桂枝壮心阳。
治疗原则(先解表,后攻里;下之后不可再吃桂枝汤;一般阳症利大便,阴症利小便,阴症很少利大便)
虚寒可灸,实热不灸。有表症,不要灸,汤药最好。
表症不能用冷水洗。
汗吐下的用法(逆之则容易伤到心脏的津液,产生惊和悸。):
汗:病在表(恶风恶寒、脉浮、发烧)/水肿在上半身。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淋家(小便不利者)不可发汗。疮家不可发汗。衄家不可发汗。(天仓凹下去代表血虚)亡血家不可发汗。
吐:病在上膈(吃坏十五,肺里痰多,胸腔或者鼻黏膜谈很多),上焦有热有实采用吐。
下
利大便:便秘,堵在下焦。
利小便:水肿在下半身。病人失去水分的时候,只要小便利,病都会自己好,津液已回头。
耳朵眼睛出问题,是病在少阳,不可吐下。
有表症,不可攻下(亦不可攻痞)。如表里俱实,先解表后攻里。少阴厥阴一般不攻大便,攻小便。确定但热不寒(大渴,燥渴,高烧,脉洪大),一定要急下寸阴。攻大便容易,没有通不出来的,攻小便难,腹水难治。
一定要确定没有表症才能攻下:脉不浮,肌肉关节不痛,没有胸胁苦满,没有头痛项强,不怕风,不怕冷。
攻下:第一没有表症,第二确定攻的部位。
伤寒论基本不用补阴虚的药:小补甘草,中补大枣、白芍,大补人参,厥阴篇又加了一个当归,无他。伤寒论阳药多,主要为了补足阳气,阳气在人则活。
汤丸散的用法:
汤:重症、枯症、增益气血目的的
丸:逐破积聚,例如硬块、肿块、肿瘤,慢慢去攻
散:病在四肢,久病,风湿痹症
辩脉
寸为阳,尺为阴。
虚实:一按下去脉就没了,脉来的很虚,这就是虚。
主要四脉:浮沉(位置)迟数(速度)。浮数为阳,迟沉为阴。
浮:轻轻碰到皮肤就摸到。浮脉病在表,为风。
沉:骨边。沉脉病在里。
迟数:以一息四至为准。迟代表寒,数代表热。
紧:寒
弦脉:表示寒。阴脉弦代表里寒。
滑:有痰。
结代:跳停。54下少跳下是允许的,少于54下是病态。结脉好像脉打结一样,代脉停跳后很艰难的回来。代表心脏受伤了,原因来自于小肠。
涩:有湿。
脉沉细也不代表就是少阴症: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骾,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有表复有里。脉沉细,病在里;头汗出,病在表。如纯阴结,没有外症,此为半表半里。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如无效,得屎而解。
辨症:
手足热说明胃气在,小便利说明阴还在,都可救。80%的癌症都跟便秘有关。
感觉饿,不能吃。说明脾阳回头,但是胃气不足。
喉咙是三阴交会,是我们查阴够不够的地方。头部是诸阳之会,是看阳够不够的地方。咽喉烂掉了代表阴伤到了。头上又流汗,代表阳又虚掉了。开喉结:一般半夏苦酒汤(食物或痰堵住),喉癌的时候可以用硫磺硝石。
头痛:前额(印堂)痛,阳明。巅顶痛,也是阳明。两侧偏头痛,少阳。后脑痛,太阳。
头晕:
起则头眩:苓桂术甘汤,通常加一点半夏排水。(主要是湿多)
真武汤症:头重脚轻,头昏眼花,晕眩的很厉害,肌肤润动。寒湿严重。(还有寒)
虚烦、心下痞骾,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萎。独取阳明。把脾胃健好。小建中汤可。
耳聋:精脱者耳聋;津液伤到也会耳聋。
善忘:上气不足,下气过实(可能蓄血,可能便秘),其人善忘。
口渴:瓜蒌根专治血管里面的水不够了(例如糖尿病)石膏是去胃热补胃津液,瓜蒌根是去肺热补肺水。
谵语:大肠堵,或者胃水竭。
烦躁:躁动、失眠、暴躁都属于烦躁。脉微弱且烦躁代表阳气一直往外走,不可发汗。烦躁一般代表津液不足。虚热去掉会好。病人里虚可以不用管,但是一旦烦躁,就必须处方。
胸满:胸中胀满,心口疼、刺痛,气喘,所有胸部不舒服都叫胸满,不用白芍。
咳嗽:有汗大热且咳喘麻杏甘石汤;无汗大热且咳喘大青龙汤。
结胸vs.藏结vs.痞:
结胸: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结胸一般都是表症误下,水跑到肺里跑到心窝里。病发于阳(表症)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下之太早故。胸前或后背挺出很大一块,例如肺炎、肺积水、肺脓疡(痰、水、热并结),都要用陷胸汤给他陷下去。结胸者脉浮大者(阳要绝)不可下,烦躁者难治(可以攻坚加茯苓四逆汤)。
热实结胸:病人热,舌苔黄厚,气色光鲜,声音很大,脉浮紧数。大陷胸汤。小陷胸汤浅,大陷胸汤深。舌苔黄,痰出不来,胃热。
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低烧,不渴,冷,喜欢喝热水。例如肺癌病人。
十枣汤症:只有水结,咳的厉害,但坐不得卧。大陷胸汤是痰水热并结。
病发于阴(表症且脾胃虚弱)而反下之,因作痞。
藏结:
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冠脉小细沉紧。舌苔白滑者难治。藏结简言之就是脏和腑之间又粘稠的白痰(寒湿)把脏和腑分开,腑没有问题所以能吃,但是不能传递给脏,所以时时下利。一般四逆汤、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吴茱萸汤这些热药加减,把寒湿从小便利出去。柴胡、白术、茯苓、生附子、炮附子
病人肋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为藏结。可能疝气/肠炎/腹膜炎/盲肠炎/大肠癌/睾丸癌等。
恶心:
水饮造成的,不渴:半夏
渴且恶心:吴茱萸
吐:
饮水即吐:五苓散
食则吐:半夏苦酒汤
朝食暮吐:
虚证:里虚(吐了好几天),刚开始用大半夏汤(生半夏人参白蜜等量),严重了(胃酸、反逆,烧心)就用吴茱萸汤(胃下垂特效)。嗝气的厉害冲到食道的时候就要用旋复花代赭石汤。(胃中虚,吃不了也消化不了,甘草干姜汤。甘草4干姜2,再严重加吴茱萸人参,变吴茱萸汤)。吴茱萸汤也是很好的治酒客的房子,加苍术5泽泻6,把酒精从小便排掉。
实症:
腹痛:只要有肚子痛都用白芍。经期小腹痛,需要问小便是否利,如果不利,要考虑膀胱结石(桃核承气汤)。
腹胀:
虚胀:没有便秘,排期很多。小便淡白。喜按。
实胀:便秘,小便黄。拒按。
小腹硬满(腹不满而自觉满,有淤血在内):
血结:狂妄,小便利,抵挡汤。
水结:没有血症,五苓散。血症,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
水血并结:小便不利,小腹硬邦邦,大黄甘遂汤。
肝腹水(不管是肝硬化还是肝癌),治肝先实脾,而且腹部的水都是脾在管。:
实症(精神好,讲话大神,颜色按,肚子长大,脚肿):分消汤(《万病回春》):苍术3茯苓3茯苓3陈皮2厚朴2,枳实改成枳壳就叫实脾饮。分消汤加实脾的药:香附子2猪苓2泽泻2枳实大腹皮西砂仁木香灯心草把干姜
虚证(气色暗黄,形也没了,瘦干干,肚子大):补气建中汤(《济生门》):分消汤去掉厚朴+人参泽泻3麦冬黄芩2。
病人很冷,心脏力量不够时,加生附子5钱,生硫磺6钱
肾脏水肿:肚子重,手脚肿。四神汤主之。
下利:
寒利:舌苔白,下利清谷,甘草泻心汤/桂枝人参汤。
热利:口渴,舌苔黄,小便黄,腹痛,大便臭,
有表症:葛芩连汤
太阳少阳并病下利,黄芩汤:有腹痛
黄连汤:寒热并结
白头翁汤:纯热利,下重,大便一天十几次,肛门很痛,里急下重。
涩剂:赤石脂禹余粮汤
实在止不住:利小便。
便血:先便后血,外痔;先血后便,内痔;血便混合,大肠炎。
淤血:渴不欲饮,三阴交压痛。久病,癌症都会又淤血。
贫血:不要光想着补血,要查到贫血原因,一般都是因为便秘,大便一正常胃口就开,贫血就好了。
身黄:阳黄伤到胆,阴黄伤到肝。手掌红(红、鲜红、暗红)说明肝有实症。
阳黄
病人无汗有表症: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皮肤病也可用);
有汗且实热在里:茵陈蒿;
无表症又无里实:栀子柏皮汤(栀子3炙甘草黄柏3)
穴位探病:
肾结石:太溪到复溜这一块,画成肾脏样,找压痛点。(猪苓汤)
阑尾炎:足三里下一寸压痛。
淤血:三阴交压痛。
骨三阴:耳后高骨,膝盖骨(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囟门。这三个地方鼓起来,代表阴实。
药性:
桂枝:解肌,温化(胃),所以胃干枯状态不用桂枝。桂枝通冲脉。吐血不可用桂枝。游走的痛为风,都要先想到桂枝。
芍药:一补里虚阴不足。二治腹痛。救逆的时候不用芍药,芍药是酸性收敛的药,会减缓回阳的速度。
麻黄都要先煮。单一位麻黄不会发汗,只会让人兴奋。凹下下去的疮都可以用麻黄汤助发。
石膏表面寒药,实际它主管阳的所在,可以除烦,让阳气回头。石膏:清热,只要石膏+杏仁=麻黄,就没问题。
干姜温中,最主要是温胃和肺,上焦;
附子:
生附子:温心阳,补命门火衰。心阳不足,心脏半跳半停,生附子下去刺激它跳起来,同时温经脉,通利三焦,也可以壮命门火。
炮附子:补肾阳。肾水里面的热就是附子。去里寒。温阳化水(把寒水变成热水和气)。敛阳,流汗不止,尿中带血,夜尿都可用。
硫磺,补命门火:
肚子积水/全身积水
脚无力。
甘草:
生甘草:肠胃解毒,蓄水(补肠胃津液),和百药。
炙甘草:有寒,病人心脏的力不够。
巴豆:神农本草里最热的药(所以用巴豆一定是寒实),比硫磺都热。身体里面的结毒,硬块,痞块,在很深的地方发不出来,都可以用巴豆。
巴豆桔梗贝母,就送到肺上去工作(三物小白散),例如治寒实肺癌肺脓疡等。
巴豆和贝母,把喉咙打开。一般半夏苦酒汤(食物或痰堵住),喉癌的时候可以用硫磺硝石。
巴豆和杏仁(走马汤):心胸结毒(非常痛,拒按,吃了吐,又便秘,上下不通)。肠胃里又坏死的食物,或者胸腔肺的地方有胶痰。
巴豆和大黄干姜:专门用在下腹结痛。可能是大肠癌或者肿瘤,便秘。
巴豆和炮附子吴茱萸:专治心胸寒痛,胃里面冰冷。
巴豆和芫花:大腹积水还有痞积痞块。寒实可用。热实可以越婢汤发表或者五苓散利小便。
厚朴:只要是腹部胀满,不管虚实,不管是肝硬化腹水还是肚子有虫还是气胀或便秘,都可用。厚朴不仅降气,还把脾脏的湿移到小肠去。
枳实:只要是胸部胀满,不管胸痛胸闷,一律不用白芍,用枳实。枳实能够把管道撑开,例如肠壁或肠与宿便粘连,把大小肠撑大,胆结石的胆管撑大。(胆结石方:炙甘草(强心让胆汁喷出来),柴胡,黄芩(去湿热),枳实(宽胆),也可加五倍子,海金沙)
茯苓:看到茯苓,就知道要把湿从小便排掉。茯苓还可以补心脏里缺的水,治疗脐下悸。能够去热生津除烦。茯苓加龙骨牡蛎可以让心阳回复。
大黄/黄连/黄芩:发炎:胃之上大黄,胃黄连,胃之下黄芩
大黄去实:把东西推出去;芒硝攻坚:把东西(大便、胶痰、肿块等)削成片;
黄连:苦味,可坚肾解尿毒。肾脏心脏有问题的时候都可以用黄连。黄连也可以解百毒,尤其血里面的毒素,还可以去心脏胸腔和胃的热毒。
黄芩:解三焦淋巴系统、肝胆、胃的热毒。如果舌苔很黄很厚,就可以吃黄芩黄连去湿热。肠胃炎一定会用到(胃里有问题大黄黄连,肠子有问题黄芩,生甘草用在胃里,炙甘草用在肠子里)。
瓜蒌实:开结。心气没法疏通,心脏痛,可以用瓜蒌实。
利水药:
泽泻利全身的水,茯苓去中焦的水,肚脐以下用猪苓(肾结石、膀胱结石尿不出来都要想到猪苓)。
生半夏:排胃周围的水,排脑部积水(病人不渴的时候才能用)。
甘遂:去水力量很强,去肺还有子宫周围的水。甘遂不仅去水,还能涤痰。
大戟:去三焦系统的水;
芫花:去腹部和胸腹之间的水;
细辛:可以去下焦积水,肠子里积水。它是通过热把寒水化掉。病人寒咳的时候也用。
祛湿药:白术去关节上面脏腑之间的湿。柴胡桂枝干姜汤去血脉里的湿。
祛痰药:蜀漆祛痰力量很强。葶苈子祛痰。杏仁温补肺,也能祛痰。桔梗祛肺部寒痰。贝母祛喉咙痰。
排脓汤:
术附:化脓在很深的地方,如骨边,术附等量,把寒湿逼出来。糖尿病人得了葛根汤症不能收口,葛根汤加术附,加白芍,把血液循环起来。
当归赤小豆散:排痔疮脓。
只要出现惊、烦,都用龙骨牡蛎。
牡蛎:所有硬块都可以用,例如乳房硬块等。牡蛎专门降浮阳(但头汗出)。心阳肾阳外散就要加龙骨。
龙骨收敛,涩精。牡蛎生津。
伤寒论仅有的两个补药:小建中汤补阳,炙甘草汤补阴。
治法
太阳病
太阳中风
发热、汗出、恶风、脉缓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恶寒恶风,鼻鸣,干呕
桂枝汤
桂枝3芍药3炙甘草2生姜2大枣2枚(大火)
服粥,微汗出止后剂
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汤+葛根4(不需粥)
喉咙痛(+连翘/银花/蝉蜕/浮萍都可)、面部中风好用(可加葛根到6)
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不呕(说明不在少阳)。
脉微缓者,自己会好。脉微而恶寒者,阴阳俱虚,不可汗吐下(先理中)。面色热,身必痒,麻黄桂枝各半汤。(根据热多寒少的情况,也可以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麻黄桂枝各半汤
桂枝两6铢芍药甘草生姜大枣4枚麻黄杏仁24个去皮尖
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躁,脉微弱,此无阳,不可发汗(桂枝汤配麻黄石膏,敛汗,阳会回头。)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麻黄各8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4枚,石膏24铢(包),
桂枝汤证,带咳嗽或喘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节,外症未去子宫肿瘤、淋巴癌,甲状腺肿大,不管什么病,只要病人说怕风,忽冷忽热,有点恶心,就可以用。(大剂的柴胡用下去,疏散整个三焦),有肿块可以加牡蛎。
柴胡桂枝汤
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
痨症第一方,风湿在血脉,血管粗大。
一般病人说忽冷忽热,口渴,全身肌肉没力量,小便不好,没胃口,不恶心,胃里很不舒服,不管里面是肝癌肝硬化胃癌胰脏癌,都可以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5桂枝3干姜2黄芩3瓜蒌根4牡蛎2炙甘草2
温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
脑膜炎,水痘
鼻窦炎:黄鼻涕,葛根汤加白术、黄芩
白鼻涕,葛根汤加白术、附子
葛根汤
小孩子感冒发烧,一问喉咙痛即可用。
葛根4,麻黄3,桂枝2,芍药2,炙甘草2,生姜3,大枣2枚
太阳伤寒
恶寒、体痛、呕逆、发热或不发热,脉阴阳俱紧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麻黄汤
麻黄3,桂枝2,炙甘草,杏仁70个去皮尖(大约2克)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
表寒里热(高烧,舌苔黄,口渴,黄痰)
夏天天气一热就开始喘,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
麻黄6,桂枝2,炙甘草2,杏仁50个,生姜2,大枣2,石膏鸡子大(大约5钱)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
表寒里寒(白痰、不咳)咳嗽厉害,喉咙痒,不渴。
小青龙汤
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3两
五味子半斤,半夏半升
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3
若微利,去麻黄加芫花鸡蛋大
若打嗝,去麻黄,加炮附子一枚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4两。
若喘,去麻黄加杏仁。
伤寒,脉浮滑(痰),此表寒里热,白虎汤主之。
真正的表寒里热是大青龙汤,这里实际是纯热症?燥渴,发壮热时用。
白虎汤
知母6两石膏斤甘草2两梗米6合
小孩发烧没有大热的,例如发烧以后身体好了,就是有点咳嗽,还有点喘,短气,可以吃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
麻黄3杏仁2甘草2石膏4
风温
自汗出,身灼热者
脉阴阳俱浮,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
误治补救/并病/合病:
发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汤+枚炮附子
6碗成3碗,汗止停
误下,脉促胸满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汤-芍药
误下,脉促胸满微恶寒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汤-芍药+炮附子一枚
若重发汗,复烧针
四逆汤
炙甘草2,干姜.5,生附子一枚破八片(包)
桂枝症,下之,利不止,脉促,喘而汗者,表未解
胁热利食物中毒,肠病毒
葛根黄芩黄连汤
不腹痛下利
葛根半斤,炙甘草2两,黄芩黄连各3两
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汤;
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汤
腹痛下利,一般小孩子肠胃炎、霍乱
黄芩3炙甘草2芍药2大枣2枚
再加上半夏和生姜(小半夏汤)就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太阳与阳明合病,
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而呕者:
葛根加半夏汤。
喘而胸满者,不可下:麻黄汤
伤寒,胸中有热,胃下有邪气,欲呕者,黄连汤
发炎:胃之上大黄,胃黄连,胃之下黄芩
黄连汤
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各3两,半夏半升大枣2枚
下后,不可再吃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麻杏甘石汤。舌苔黄,咳喘,低烧。
麻杏甘石汤
热症
发汗过多,心下悸
桂枝甘草汤
桂枝4,炙甘草2
发汗后不渴而心下悸者
(厥阴篇)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否则水侵入胃,必下利。
茯苓甘草汤
茯苓2桂枝2生姜3炙甘草
发汗后,脐下悸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半斤,炙甘草2两,大枣5枚,桂枝3两
发汗后,腹胀满(虚胀)肚子很大很胀气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炙厚朴半斤,生姜半斤,半夏半斤,人参一两,炙甘草2两
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身为阵阵摇者。
苓桂术甘汤
中焦水饮
茯苓4白术2桂枝3甘草2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润动,振振欲劈地者,真武汤。
真武汤
温中除寒
茯苓3炙白术2芍药3生姜3炮附子一枚(3钱)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
芍药补里虚,炮附子去里寒。(静脉曲张/静脉瘤)
芍药甘草附子汤
去杖汤
芍药3炙甘草2炮附子两枚破八片
发汗,若下之,病不解,烦躁四逆者
茯苓四逆汤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生附子一枚,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
太阳病,发汗后,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烦躁不得眠(津液伤,不可再发汗)消渴者。
古代瘟疫用。利小便,把皮肤表面的水(病毒)从小便排出。
吃不下东西,喝水都会吐,五苓散。
五苓散
只要渴,小便不利,即可用
猪苓3泽泻6茯苓3桂枝2白术3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呕者,栀子生姜豉汤
伤寒五六日,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栀子豆豉汤。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
去虚热。本身肠胃虚寒的人不能吃。
栀子5,香豉5。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栀子厚朴枳实汤
栀子4枚,炙厚朴4两,枳实4合
伤寒,脉浮,被火迫,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烫伤第一方
桂枝3炙甘草2生姜3大枣2枚龙骨4牡蛎5蜀漆3(洗)
被火,奔豚
桂枝加桂汤
桂枝汤+桂枝2
被火,烦躁
甲状腺肿大用此方加减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2牡蛎龙骨2茯苓4
桂枝汤症被下,汗出不恶寒,发作有时,完全没寒证,一派热症,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表解里未和。
肺积水:但坐不得卧,坐在那儿不咳,但是沿着肋骨边疼(结胸是正中间疼),一躺下去就咳,水往上冲。
不管是肝硬化、肝癌,只要看到以上症状就可用。
十枣汤症
朱雀汤
甘遂芫花大戟各/3钱共捣为散,用大枣0枚煮汤早上服
表症被下,寸脉浮,关脉沉,结胸
膈内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恼,胃中空虚/胃(心下从胃到关元)硬邦邦的拒按一直痛,阳气内陷,心下鲠,为结胸。急性肺扩张/肠梗阻/肺脓疡、脑膜炎、乳癌、食道癌、胃癌、恶性淋巴癌等等,只要热实结胸都可用
大陷胸汤
热实结胸
从心下上往下痛
大黄6两去皮(去热),芒硝一升(祛痰)甘遂一钱(去水)
结胸者,如项强,下之则和。
大陷胸丸
从下往上痛
大黄葶苈芒硝杏仁等量,甘遂末白蜜
小结胸症,正在心下,不按不痛,脉浮滑。
小陷胸汤
黄连生半夏5瓜蒌实大者枚(5)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
三物小白散
桔梗3分巴豆分(2粒),贝母3分
柴胡症,被下,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若满而不痛者(按之软),此为痞,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5黄芩3人参3黄连干姜3甘草3大枣2枚
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
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表未解时有痞,亦不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五官出血,乃胃热上冲
大黄2黄连(是泡的,不能煮)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
胃炎,同时表虚。舌苔一定是黄的,有点轻微便秘。
附子泻心汤
大黄2黄连2黄芩(3味碎末泡,降胃热)炮附子枚(大约3钱补表虚)煮汤纳入
伤寒,汗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鞭,打嗝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胃中不和(有停水),恶心呕酸,舌苔黄,打嗝,胃里不舒服,呕酸、肠鸣、下利
生姜泻心汤
生姜4两切,炙甘草3两,人参3两,干姜两,黄芩3两,半夏半斤,黄连两,大枣2枚
太阳病虚人误下,谷不化,腹中雷鸣,胃里胀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甘草泻心汤
寒利
甘草4黄芩3干姜3半夏5黄连大枣2枚
外症未除而下,利下不止,心下痞骾,表里不解者
就是有外感而且下利的时候用
桂枝人参汤
寒利
桂枝4炙甘草4白术3人参3干姜3
病如桂枝症,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骾,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胸中有寒,宜瓜蒂散吐之。
瓜蒂散
亡血家不可与。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分和治为散,香豉一合煮汤合散服。
伤寒解后,心下痞骾,打嗝
胃里一直胀闷,嘈杂,反酸。(火烧心,胃酸反逆)
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3人参2生姜5代赭石大招2枚炙甘草3半夏5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结者,可攻.
可能是膀胱(结石)、子宫,淋巴结。一定会小便不利。
桃核承气汤
外伤淤血第一方。
桃仁3(攻淤)桂枝2(加速动脉血液循环)
大黄4芒硝2炙甘草2(这个是调味承气汤)
太阳病,六七日表症仍在,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发狂者,热在下焦。小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说明膀胱没问题,可能在子宫),下血乃愈。
阳明病,其人善忘者,必有蓄血。矢虽鲠,大便反易,其色黑者,抵挡汤。
抵挡汤
血症第二方
太阳病,被冷水洗,被灌。
文蛤散/五苓散
伤寒愈后: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在少阳),不渴(不在阳明),脉浮涩,桂枝附子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
风湿第一方,全身肌肉痛,不能转侧
桂枝4炮附子3枚生姜3炙甘草2大枣2枚(把桂枝汤的芍药换成附子就变成桂枝附子汤)
若大便溏,小便自利者(说明素有湿),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有寒湿,但没风)
桂枝附子去桂枝加白术汤
炮附子3白术4炙甘草2大枣2枚生姜3
风湿相搏,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被,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皮肤热但实际里寒
甘草附子汤
痛风特效
炙甘草2炮附子8,白术3桂枝6
阳明病(胃家实也。是东西堵住,不是胃家热,胃不仅是胃,也包括肠。口渴和便秘是主症)
基本原则:但热不寒,完全没有寒症,大渴,燥渴,壮热,津液不够,一直喝冷水。舌苔黄,干燥,肚子拒按。外症表现: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
阳明经热:白虎汤;
阳明腑热:承气汤,大便从头到尾都是干的是正阳明,才可攻,前干后溏是胃寒,不可攻。胃中虚冷想蠕动动不了会影响到膈肌,就会打嗝。
谵语:基本都是宿便。
阳明经病
大汗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恶风,
舌上干燥,若饮水数升者
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
白虎人参汤
知母5钱,石膏一两(包),炙甘草2钱,梗米2钱,人参2钱,水一斗煮米汤,温服升,一天三次
朝食暮吐,实症,舌苔黄,胃恶心,吃坏东西
大黄甘草汤
朝食暮吐,虚证
吴茱萸汤
阳明腑病
便秘,小便黄,印堂痛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十二指肠(下脘到建里)压痛
感觉吃坏肚子要吐掉比较舒服
调胃承气汤
酒洗大黄(去皮)4,炙甘草2,芒硝2
堵在小肠:关元附近压痛,放屁,
小承气汤
酒大黄4炙厚朴2炙枳实3枚
堵在大肠:天枢压痛,不放屁,
大承气汤
酒大黄4炙厚朴5炙枳实5枚芒硝3合
堵在盲肠(阑尾):右脚弓,阑尾穴压痛
大黄牡丹皮汤
如果破裂了,变腹膜炎
当归赤小豆散
胆囊破裂也可用
大便堵在大肠和肝的接口处,痛,肚子水声大
己椒苈黄丸
便秘,恶心
大柴胡汤
跗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约,麻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
(羊大便)
麻子仁2芍药6枳实6炙大黄2新人2炼蜜为丸
如果大肠癌,堵在大肠头
大黄牡丹皮汤(当盲肠炎)+薏仁附子败酱散,
后面再大柴胡汤
阳明病,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津液已伤,汗多而渴者,不可利小便
猪苓汤
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小便滴滴答答都可用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两
把阿胶滑石换成桂枝白术就变成五苓散
五苓散收表水,猪苓汤直接攻下小便
阳明病,体弱或年老气衰,没力气排便,可以导便。
土瓜根方
大猪胆汁方
蜜煎导法
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颈项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淤热在里,身黄,茵陈蒿汤主之。就是下焦堵,中焦湿,上焦热
茵陈蒿汤
茵陈蒿6两栀子4枚大黄2两
朝食暮吐,虚证。(实症是大黄甘草汤)
吴茱萸方
吴茱萸升人参3两生姜6两大枣2枚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
少阳=三焦系统。包括西医说的淋巴系统。所有肌肉之间,脏跟腑之间的油网,五官,脑部,乳房、子宫,胸胁等等。
基本原则: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胸胁苦满的,只要大便溏,小柴胡,大便硬,大柴胡。
往来寒热,如果没有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还在太阳,可以桂枝二麻黄一或桂枝麻黄各半汤。
病入少阳,三焦淋巴系统就会累积很多水,压迫胃,产生恶心。
少阳症: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欲呕。
任何肝炎,都是小柴胡汤加减,不欲食:加茯苓白术;郁金:行肝气,破肝气郁结;身黄:茵陈;虚烦不得眠:栀子。
淋巴癌:小柴胡汤+生硫磺(很热,一下就把三焦系统清干净),跑脑部去,加重生半夏
经期感冒:如果腹痛,加白芍。
乳癌:意识小柴胡加减,然后循经络针灸用药。乳头正下方肝经,就加疏肝药。神经,加入肾药,还有胃经、心包经。
甲状腺肿瘤,都可小柴胡汤加减。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意思是大承气汤必须00%阳明症才用,有一点牵扯到其他脏,都不可用)
小柴胡汤
柴胡5黄芩3人参2半夏6甘草3生姜3大枣2枚
小柴胡汤,赶上下利或者被下,黄昏潮热
先小柴胡汤解外,后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5半夏5黄芩3甘草3生姜3人参3大枣2枚,芒硝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见好,再给小柴胡汤。
小孩子山根青黑,就是肚子里寒,腹痛不吃东西。
小建中汤
虚寒的腹痛
病在少阳和阳明之间,少阳证加便秘
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骾,呕吐而大便不利者
大肠癌,阳明无死症,把大便排出来(要放心用芒硝),肿块慢慢就消除了。
大柴胡汤
柴胡5黄芩3半夏6生姜5大枣2枚炙枳实4芍药3大黄2
伤寒八九日被下,胸满(心包与三焦表里),惊烦(心包),小便不利(水在三焦),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桂枝解肌)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半夏人参大枣生姜铅丹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
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骾,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脉是浮而缓)太阴病以脾为主,没有提到肺。
自利不渴者,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
(厥阴篇)大汗出,热不去,四肢痛而拘急,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如果心脏水太多了,炮附子加生姜和干姜一起上,去水很快
四逆汤
本太阳病,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血癌(脾统血,脾伤就影响到造血功能)根本就是太阴症,桂枝加芍药汤+生附子(小孩子2钱,大人5钱6钱),因为里寒很盛,胃口也不好,可以加茯苓白术利湿。里寒和湿一去掉,阳一回复就好了。(第五椎没有压痛就好了)
桂枝加芍药汤
血癌
桂枝汤,把芍药加重到6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汤,加大黄两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小便白,咽痛多,不可发汗,如尺脉弱涩,亦不可下)
少阴病只要手足热,下利止,不烦躁,可治;手足逆冷,烦躁,难治;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
复脉汤
炙甘草4生姜3桂枝3人参2生地黄阿胶2麦门冬麻子仁各半升大枣30枚,清酒7升水8升,先煮8味纳阿胶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能够把中焦的寒湿都去掉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2细辛2炮附子3
另,去大肠寒实,便秘很多天也不难过,小便白
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2细辛2炮附子3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
里寒不是很严重的时候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2炙甘草2炮附子3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病人脉沉细,手脚冰冷,失眠,口渴,溏泄
黄连阿胶汤
少阴症虚烦不得眠主方
黄连4黄芩芍药2鸡子黄2枚阿胶3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关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
炮附子6茯苓3白术4人参2芍药3(人参换成生姜就变成真武汤)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
赤石脂(2.5煮,2.5冲),干姜梗米升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
吴茱萸人参生姜红枣
少阴病,下利,咽痛,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
猪肤斤,水0碗煮成5碗,去渣,加白蜜碗,米粉半碗,熬香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甘草汤,还不好,桔梗汤。
甘草汤
桔梗汤
甘草一味
桔梗甘草2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
喉咙痛,吞不下东西
苦酒汤
半夏破开如枣核大4枚,鸡子0枚去黄,内苦酒,。。。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喉咙痛,可以吞下东西
半夏散及汤
半夏桂枝炙甘草等分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
下利脓血用桃花汤,下利不止救逆用白通汤
白通汤
葱白4根干姜生附子3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
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加猪胆汁汤
白通汤+人尿半碗+猪胆汁碗
少阴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通常眩晕,头重脚轻),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若咳者,加五味子2细辛干姜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3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6
真武汤
炮附子3茯苓3白术2芍药3生姜3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寒,其人面色赤,或或或或。。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面赤色者,加葱9根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2两;
呕者,加生姜2;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
通脉四逆汤
炙甘草2炮附子3干姜3(干姜减一半就是普通四逆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5分,并主下利;
悸者,加桂枝5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5分;
腹中痛者,加炮附子枚;
泄利下重者,煮薤白3升,以散3方寸匕纳入,煮取升半。
四逆散
胆结石常用(可以加滑石,五倍子,海金沙)
炙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0分
少阴病,小便不利,呕而渴,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
去水和热(发炎)。肾结石之类的。
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
胃中疼热(像吃了大蒜),寒湿入肝,顶到胃。
厥阴篇,忌发汗,也不是攻大便,而是利尿。
厥阴篇寒热夹杂,寒很盛热灸药找地方宣泄,往上胸胁苦满,往下排脓血。
厥阴篇只要有热在,就可救。
蚘厥者,乌梅丸主之,也主久利。
每逢考试必下利者。舌苔黄湿,肠胃冷,心包热。久利一般都是寒利。
乌梅丸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
治冻疮
当归3桂枝3芍药3细辛3大枣25枚炙甘草2通草2
细辛生下焦的阳,化掉肠子里的寒,通草能微微通便
若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胃下垂立竿见影
当归四逆汤+吴茱萸2升+生姜半斤
伤寒,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者,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
肝病吐血用
麻黄二两半,升麻、当归各一两一分,知母、黄芩、葳蕤各十八铢,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各六铢
伤寒,误吐误下,寒格(在胃中,指的就是胰脏),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干姜黄连黄芩汤主之。
干姜黄连黄芩汤
胰腺癌主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
白头翁2黄连黄柏秦皮各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