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机理是什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0916/7467667.html
神农氏尝百草,先分有毒无毒,再分寒热温凉,为药物食物定性;继之,鼻嗅腥臊香膻臭五气,口辨酸苦甘辛咸五味,为其定味。这是以人为本认识自然的方法,根据人体对药物的感觉、反应,判定药物的性质。
性就是指药物的寒热性质,或使人热,或使人冷。细分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因为这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的变化。热性的药物或食物有热毒,对于阳气衰微或阴寒内盛的人最合适不过,正常人服用就会感觉燥热,加之火性炎上,吃多了会导致“上火”。因为食物或者药物大部分都有其偏性,所以对于它们的炮制以及合理搭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通过炮制加工去改变药物的毒(偏)性以及寒热性质。雷公的炮制法,开辟了后世药物修治的道路,其炮制药歌云:“芫花本利水,非醋不能通……地榆医血药,连梢不住红。”在这几句话里,可以体会到中药必须加以修治和炮制,否则不但无益于病,相反的还能有害于人。炮制方法是否得宜,会直接影响药物性能和疗效。
那寒热性质是如何改变的呢,比如地黄这味药物本来是寒凉的,如果把它蒸熟了,它的性质就转变为温热的了。生地黄是寒性的,而经过九蒸九晒之后,药性由微寒转微温,补益性增强,《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配伍”改变药物的寒热性质。配伍是中医的一个专用术语。配是配合、配对的意思,伍是队伍、为伍的意思。所以配伍指的是将两种以上的药物一起应用。一种凉药,如果医生把它与足够分量的热药放在一起使用,那么它的寒凉性质有可能不再表现出来,合在一起的各种药物,它们的整体性质会表现为温热。
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人参是温性的。假如一位患者既有气虚,又有火热,用人参给他补气吧,很可能会加重身体里面的火热。怎么办呢?医生有一个办法,一方面给他用人参补气,一面再用一些生石膏,生石膏不仅能清除他身体里面的热,它还能够控制住人参的热性。《伤寒论》方用有石膏者较多而用知母者只有三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麻黄升麻汤。临床常用的清热方实际只有白虎汤,可见石膏是清热的通用药,而知母是清阳明之热的专用药。石膏在白虎汤中,一则协同知母共起清热作用,一则以其辛透之性,制约知母沉降之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