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一张方子,补足关节正气,逼

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983144.html
3.1继承自然资源成为药材的关键是临床实践,中国医药学在几千年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医药文献传世,而且在经史子集、方志、游记中均有涉及,不同时代的医药学家,在整理前代经验时,常因一些药物不知为何物而列入“有名未用”类,对这些“历史资源”尚未组织系统的普查和考证,但仅据零星研究结果就足以证明向历史要药是一条重要途径。例如,从历代方书处方中查出天台乌药、梓州厚朴、川巴戟、龙脑薄荷、川牛膝、金毛狗脊等相对于本草记载来说是较早应用的新品种或道地药材;《史记》中关于龙骨和半夏丸、《后汉书》关于胡椒的记载均较医书、本草为早。又如首次初步普查有卷篇幅的《大清一统志》,发现有97种药不见于同时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及此前的医书、本草;从《清宫医案研究》中发现抚芎、云连、片姜黄等新品种。3.2普查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45次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药材资源普查,到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区、市的普查工作相继完成。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办公室组织多学科专家汇总整理,系统分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结果,代表了十多年来药材资源研究的主流。3.3种类药用植物涉及科,属,种(含亚种、变种等种下等级);药用动物科,属,种;药用矿物80种,共计种,是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的基本来源。商品中药材种数仅余种,但产量、产值和常用程度则占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西南和中南,约占全国种类的50%—60%,华东和西北地区居中,约占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3.4数量采用综合估算法,即把实际样方测查计数的理论数据与统计资料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来计算野生药材的蕴藏量。种植物药材的总蕴藏最为万吨左右。其中40万吨以上的道地药材有甘草、麻黄等4种;10万—40万吨的有苍术、黄芩、苦参、赤芍等8种;5万—10万吨的有防风、升麻、黄柏、桔梗、威灵仙等23种,1万—5万吨的有42种,1万吨以下的有种,此外栽培药材正常年产量35万吨左右。1万吨以上的有地黄等7种;0.5吨以上、1万吨以下者有黄芪、川芎等15种。29种动物药材中。鹿茸和珍珠为养殖,年产万吨,其余27种为野生,蕴藏量为23万吨。13种矿物药总蕴藏量亿吨,以滑石、石膏、朱砂、赭石、禹余粮、花蕊石等量较大。以地区而论。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野生药材蕴藏量在万吨以上,居全国前三位;甘肃和四川栽培药材的产量最大,——年平均年产量分别为3万吨和1.5万吨。3.5开发资源的价值是通过开发利用来体现的。生物技术生产药材、饮片和中成药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今天,开发意味着高额的利润。例如猪苓多糖是从药材猪苓中提取的,制成注射剂,用于抗癌辅助治疗和肝炎。杜仲,其树皮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补肝肾、强腰膝的记载。杜仲各部位化学成分类别基本相似,主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已证明为治疗高血压等症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贮存期样品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发现日本引种杜仲树皮的含量普通低于国内原产,然而国内所产树皮也有几乎不含此种成分的。杜仲树皮要生长15年以上才能剥取,一直是紧缺统管的药材,故对枝、叶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国内外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

  有人问我,我坚持做中医科普的动力是什么。

  我说,动力之一,是来自读者的信任。

  每一天,我看到大量读者朋友的留言。我虽然不能一一回复,但是我从大家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两个字——信任。

  这就鞭策我,必须把好经验,用好的语言,以好的形式,奉献给我的读者。

  比如下面这个,我觉得,就拿得出手。

  它的主人公,是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路志正老先生。

  路师年生人,一辈子留下太多的经验良方。我由于工作关系,得以窥探一二,实在三生有幸。

  

  有一次,路师接待一个患者,年39岁,女性。

  什么毛病呢?就是大概一年多以前,忽然不知为什么,双侧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出现疼痛。医院诊断为早期的类风湿关节炎,经西药治疗无效。

  刻诊,见患者肩膀、膝盖、髋关节都有疼痛,以左侧肩关节为重。

  但是,你看患处,不红不肿,疼痛遇寒加剧,平素喜温喜按。其他的,比如饮食、二便、睡眠,都可以。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月经和以前比延长了不少,而且有血块。

  看舌脉,发现舌体淡而瘦,有齿痕,脉象沉滑,尺部弱。

  路师详细检查之后,摘下老花镜说:“你啊,就是正气太弱了,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关节没有了正气,它肯定就疼啊。我给你的关节补一补正气,把邪气逼出来,就好了”。

  接着,看路师遣方。方见——

  党参12克,生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当归12克,炒桑枝30克,桂枝8克,白芍15克,莲子肉15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炒杏仁9克,炒薏苡仁30克,仙鹤草30克,阿胶珠(烊化)6克,炒三仙各12克,夜交藤18克,生龙牡(先煎)各30克,生姜1片的,大枣2枚。

  水煎服。

  

  结果,患者药用一个月,身体诸多地方的疼痛均有减轻。路师原方中去掉莲子肉和阿胶珠,加入附片、补骨脂、桂枝。

  这样一来,调治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疼痛几乎消失,可以正常工作。

  这里面的道理,我现在给你说一说。我一说,你就彻底懂了。路师配伍,你就能化繁为简,一下子看透它。

  方才,我文中提到了,路师判断,这个女患者的问题在于正气虚弱,关节外受风寒湿邪。

  她的关节里头,少了那么一团正气。

  怎么知道的?你看,她舌体瘦色淡,说明气血不充。舌边有齿痕,说明舌体失养,气血不足。脉沉,为虚弱之象,脉滑,说明痰湿蕴于内,尺部脉弱,为肾气不足。

  更关键的是,她的月经,时间长。这说明什么?气虚不能摄血啊,乃是虚弱之象。

  这么一看,当务之急,是不是得给患者补虚?在补虚的基础上,再去驱邪,对不对?

  你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路师是怎么治病的了。

  你看,他的配伍里头有党参、黄芪、白术,莲子肉、生姜、大枣。这是干啥的?是不是健脾、补气、固本的?

  还有,你看他用了当归、白芍、阿胶珠,这是不是在补血啊?

  至于说仙鹤草,那是有名的补虚药。用在这里,试图改善患者的虚疲之态。

  这些,都是用于扶正的。在此基础上,开始驱邪了。

  

  这就是桂枝、桑枝、温经通脉,祛风除湿。防风、防己,祛风利水而止痛。炒杏仁,开肺气,利水道,增进湿气的排泄。薏苡仁和夜交藤,利水除湿、舒筋活络。龙骨和牡蛎,消痰、散结、安神。

  这么多的药,吃下去容易碍胃。怎么办?焦三仙来一点,呵护脾胃,辅助运化。

  你看,这不是挺简单的吗?我这么说,你懂了吧?

  到后来,再随患者的状态,增加益肾、温阳之品,令阳气恢复、正气存于内。这样,步步为营,把风寒湿邪赶出体外。

  这个配伍和医案,我看到以后,受到不小的启发。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类风湿证属气血虚弱者不在少数。路师的经验,是有借鉴意义的。尤其是杏仁这味药,通过提肺气而利水道,增进寒湿的排解,的确别出心裁。仙鹤草的应用,也值得品味。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们参考。你说它一定适合所有人吗?不能这么说。但是,至少,它提供了一条思路。我亲眼见,不少类风湿患者,病程多年,气血不足、体态瘦弱。这样的人,用西药多见效不明显。为啥?你正气太弱,用啥药能见效?所以,务必扶正,补足气血。对这样的人来说,我写的这则经验,就有一定借鉴意义了。

  最后,再说一句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想不得风湿骨病,你的关节就离不开正气。正气者何也?答曰充沛的气血。气血,真的是人间大药啊。

  好了。就说这么多。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提示: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点个在看,一起为中医智慧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gm/100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