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医案及药性回望——升麻
黄双辉褚耀诚刘化森刘凤华许剑琴
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兽医药研究院
《神农本草经》
升麻气味甘苦平,微寒,无毒。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气、邪气,蛊毒入口皆吐出,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不夭,轻身长年。
《升麻药性》
升麻气味甘苦平,微寒。禀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味苦甘无毒,得地南方中央火土之味,入手少阴心经。味苦则燥,入足阳明胃经。气味轻清。阳也。。
《升麻药用》
1、气平而寒,味甘而苦,故能清能和并清湛,能主解百毒。解百毒者,所以解毒也。
2、杀百精老物殃鬼者。升麻禀平寒之气,则得清阳通达之性,光明清湛之性显。故能破幽暗,制精鬼。
3、辟瘟疫、瘴气、邪气者。瘟疫瘴气邪气。升麻禀天秋平冬寒金水之气,平寒能清,苦能泄,甘能和。所以能辟之。
4、故蛊毒入口皆吐出。升麻甘苦之味,能和能解,故药入口。蛊即吐出也。
5、甘能解毒,苦能泄邪,则中恶腹痛自除。
6、辟瘟疫瘴气邪气者。升麻甘平和毒,苦寒清热,平苦又燥湿也。升麻至,则时气毒疠,头痛寒热自散也。
7、风肿诸毒者。升麻平甘以和之,寒苦以清之也。
8、喉痛口疮者。寒水之气,滋于外而济于上,。苦寒之味,火郁发之,本来之性也。
9、久服不夭,轻身长年。久服则阴精上滋,故不夭。升麻为阴中之阳,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阴精所奉,其人寿也。。
10、阳气盛,故轻身,阴阳充足,则长年矣。
《升麻配伍》
1、升麻配伍大青叶;大青叶苦寒,既走气分,又入血分,长于清热泻火解毒、凉血消斑,辅以清热解毒之升麻,则共奏清热凉血消斑之功,用于治疗温病发斑。
2、升麻配伍党参、黄芪;升麻升阳举陷;参、芪益气健脾。三者合用,有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效。用于治疗中气下陷之气短、倦怠、便溏、乏力、内脏下垂、脱肛等症。
3、升麻配伍葛根;升麻辛散以发表透疹,寒凉以清热解毒;葛根轻扬发散,既解肌退热,又透发麻疹。二者均为甘辛轻清之品,相须为用,则辛能达表,轻可去实,升散透达,解肌透疹之功效更着,用于治疗麻疹初起,头痛发热,或麻疹透发不畅者。
4、升麻配伍金银花、连翘;三者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前二者尚可解表散热,后者兼能散结。三药共用,其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更着,用于治疗热毒疮疡。
5、升麻配伍牛蒡子、桔梗;升麻既能发表,又能泄热解毒;牛蒡子疏散风热,清肺利咽喉;桔梗宣肺利咽。三者伍用,有疏风清热、利咽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风热上壅之咽喉肿痛。
6、升麻配伍石膏、黄连;升麻升散清泄,能透泄肺胃热毒;石膏、黄连皆善清阳明胃热。三药合用,其清泻胃火之功效更着,用于治疗胃有积热、郁结不解之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口腔糜烂、乳蛾喉痹等症。
7、升麻配伍生地;升麻升阳、发表、清热解毒;生地滋阴养血、凉血止血。二者合用,升麻能引生地入肺胃,以清肺胃之积热,其清热、凉血、止血功效更着,用于治疗肺胃热盛迫血妄行所致之各种血证以及胃热上攻之头痛、牙痛等。
宜忌:升举阳气多用炙升麻。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透者忌服。
《本草正义》:“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动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运动抑制和中枢抑制,如运动缓慢、呼吸徐缓、耸毛、后肢间歇性痉挛等。
柴胡、升麻,皆达太阳之气,从中土以上升,柴胡从中土而达太阳之标阳,升麻兼启太阳之寒水,细辛更启寒水之气于泉下,而内合少阴。三者大义相同,功用少别。皆具升转周遍之功,故又名周麻。防风、秦艽、乌药、防己、木通、升麻,皆纹如车辐,而升麻更觉空通。
现代黄仕沛麻黄升麻汤
李某,男,30岁,年1月28日初诊。患者腹痛腹泻,日3~5次,偶带脓血,时发时止年余,均以“肠炎”、“菌痢”处之。予抗菌素及“理中”、“四神”类,始而少效,久服如故。现消瘦神疲,畏寒肢冷,动则大汗蒸蒸,咽干口苦,但喜热饮,食后觉胃中荡水,肠鸣辘辘,时时欲便,里急后重,舌红,无苔,脉沉细数。查乙状结脉纤维镜示:进镜18~25cm处,黏膜里多个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肠黏膜粗糙,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中度,活动期)。《证因脉治》谓:“此为中医内伤休息痢之症,无外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症,但因脾胃亏损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终年不愈”。此当属之。为湿热积滞而致邪留,因其虚实夹杂,治当清温兼施,补泻并用,升清通下并举,麻黄升麻汤加减主之:麻黄6克,升麻12克,黄芩12克,当归12克,白芍30克,炙甘草20克,玉竹20克,知母10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滑石60克,太子参30克,天冬12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腹痛减,欲饮水,舌脉如故,此为阳渐复,气化得助之兆。予原方5剂。
三诊:腹无所苦,大便成形,偶带白黏物,舌红苔薄白,此为阳复湿去热清,阴精得充之征。去滑石加山药20克,再进10剂。月后来诊,面润体丰,二便调。结肠镜复查示黏膜未见溃疡,分泌物较多。2年后随访无复发。
按:泻痢间作,久治乏效,气阴大伤,邪陷湿滞化热,腐肠化脓耗血为主要病机。方取麻黄、升麻升清举陷以宣上焦,太子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宗理中,温脾散湿而启中焦枢机之升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药化饮伍滑石兼寓六一散渗利下焦;黄芩、知母、滑石渗湿清热而不伤阴,如是则湿热分消;当归、白芍、天冬、玉竹、太子参益气养阴,本虚可调,共成宣三焦、充精气、健脾胃、生化不息之法
升麻鳖甲汤当代?陈明
谢新阳医案:王某,男,14岁,年5月3日初诊。主诉双侧扁桃体肿大,感冒后加剧已5年。经多方诊治疗效不佳。现症见双侧扁桃体红肿似球状,右侧为甚i咽喉疼痛,舌红无苔,脉细数。此系外感疫毒,毒蕴血络所致。宜解毒散瘀,滋阴活血。用升麻鳖甲汤加减:升麻9g,当归12g,蜀椒、甘草各6g,炙鳖甲、连翘、贝母各15g,生牡蛎、玄参各30g。日1剂,水煎服。服药4剂,红肿消退近一半,疼痛消除;续服原方5剂,加食适量白醋,调治半月而愈。(国医论坛;5):15)
按语:此证乃外感疫毒,血分被侵所致。《金匮要略心典》云:“毒者,邪气蕴结不解之谓也”。故用升麻鳖甲汤辛温升散之品,以发其蕴蓄不解之邪;配伍甘润咸寒之味,可安其邪气所扰之阴。如此组合,可使邪除毒解,结散病愈。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金匮要略浅注卷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14条(阴阳二毒,是感非常灾疠之气,从口鼻而下入咽喉,致死甚速,试以阳毒言之)阳毒之为病(异气中人之阳也)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经气未遍)尚可救。(五日之外。五脏相传俱受邪)。至七日(阴阳经气已周而再行)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异气适中人之阴,则为阴毒)。
15条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经气未遍,尚可救治)。至七日(阴阳经气已周而再行)。则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传播中医药思维,支持民族中医药产业!
======关于中兽医药联盟======
中兽医药联盟以中兽医药理论为指导思想,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将未病先防、养生理论用于动物保健和畜禽健康养殖。联盟大力发展健康畜牧业,传承和发挥中兽医药在护佑动物健康、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黄双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