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黄芪有许多奇怪的名字,如蜀脂、独椹、戴椹、戴糁、百本、羊肉、白药绵、绵芪、箭芪”、独根、二人抬、王孙、土山爆张根等等……
宋代大文豪苏轼曾做过“孤灯照影夜漫漫,拈得花枝不忍看。白发欹簪羞彩胜,黄耆煮粥荐春盘。”这样的诗句,其中“黄耆”就是黄芪。
而“黄芪”这个名字最早出自《神农本草经》。
黄芪的药性后世很喜欢给患者辨“体质”,比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他们常给黄芪安上补气的名相,如清代有医家说它是“补气诸药之最。”
而张仲景从未在他的《伤寒论》中提及这样的概念。
药物的势能只能在人体的各个层面作用,并不能定点和靶向。
黄芪的气很轻,味甘温,能生津,大剂量使用可以补益表虚,是典型的滋养药。
邓铁涛老先生曾用大剂甚至重剂的黄芪(-g),配伍柴胡、升麻、桔梗、葛根治疗面瘫或者重症肌无力这样严重的表虚证。与其说黄芪是补气的,不如说它补表的。
中医在辨证时会问到患者出汗的情况,若有汗出,是否还会出黄汗。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中有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正如黄柏汁,脉自沉。”
根据仲景的理法,治疗出黄汗,可使用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
什么是黄汗呢?
人体内流动的能量主要分为红色的营养——血液,黄色的营养——津液,统称之为津血,体表能量虚少,功能偏弱,体内黄色津液会渗出即为黄汗。
那黄芪此处的作用为何呢?
桂枝我们讲过,它辛温解肌,可以把能量输送到体表肌肉的层面,若出黄汗说明此时表的能量更加虚少,可以加黄芪补表。
▼需要复习桂枝的师友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