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奶奶来到诊室,唉声叹气,原来是在发愁一件事。最近一直不想吃饭,浑身没劲,用点人参补一补,可是一补麻烦了,牙又疼了,那能不能再吃点泻火药呢?也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该补气,还是该清火呢?很是纠结啊……
案例回放
案例回放
杨某,女,75岁,初诊日期:.4.29
平素食欲不振,纳谷不馨,气短乏力。牙疼时作,口干欲饮,然不能饮多,手心发干,胸前区时有牵痛。舌苔白厚腻,脉寸关滑。
请大家结合学过的中医各家学说,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欧!
学生处方
01自拟方(一)
患者苔白厚腻,脉寸关滑,平素食欲不振,纳谷不馨,为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征;湿浊阻滞于中焦,中气下陷失于震慑,阴火上乘,而致口干不甚渴饮,手心发干;患者平素稍食人参则牙疼易作,丹溪有云:气有余便是火,阳明经循齿龈,阴火循经上乘,则时作牙疼。主以升阳健脾,镇纳阴火,兼以燥湿化浊。
拟方:
生黄芪15g,炒白术10g,柴胡10g,党参15g,升麻10g,黄连6g,陈皮15g,茯苓15g,瓜蒌6g,焦三仙各10g,生甘草6g(7副),日一剂,分温再服。
02自拟方(二)
患者舌苔白厚腻,脉寸关滑,由舌脉可知此为湿痰阻滞中焦。由此致中焦脾胃受纳运化失司,胃不受纳则食欲不振,纳谷不馨。脾运化不及则津液生成不足,气短乏力。且水液积聚成痰湿,津液不足则欲饮,然痰湿积聚则又不可多饮。津不足,肺难以输精于皮毛,故手心发干。阴虚生内火,则牙疼时作。拟方:厚朴10g,苍术1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6g,黄连9g,竹茹10g,枳壳10g,地龙10g,泽泻10g,山药20g,薏苡仁20g,炙甘草6g(7副),水煎服。
03自拟方(三)
患者舌苔白厚腻多为中焦脾胃阳气不振以致湿浊痰积之候,加之其寸关脉滑,知其为痰饮中阻无疑。牙痛多与手足阳明及肾有关,结合其口干欲饮,手心发干等症状,知患者还有阴虚火旺之状,治疗应健脾化湿,滋阴降火兼以生津。拟方:茯苓15g,苍白术各9g,升麻6g,当归6g,沙参6g,生地6g,麦冬6g,陈皮6g,半夏6g,黄连3g(7副),水煎服。
还原处方
一诊处方:
党参,生白术,升麻,柴胡,茯苓,泽泻,陈皮,法半夏,生苡仁,全瓜蒌,薤白,黄连,黄芩,蒲公英,炙甘草(7副)。
二诊,.5.6
未见病人,据述症状有所好转,牙痛不作,食欲好转,守方。
处方:
党参,生白术,升麻,柴胡,茯苓,泽泻,陈皮,法半夏,生苡仁,全瓜蒌,薤白,黄连,黄芩,蒲公英,炙甘草(7副)。
三诊:.5.13
诸症皆缓,乏力、口干、食欲不振,均有明显改善。舌苔薄白(初诊时厚腻),脉象和缓,已不见滑象。
处方:
党参,生白术,升麻,柴胡,茯苓,陈皮,法半夏,生苡仁,全瓜蒌,薤白,石膏,蒲公英,神曲,炒麦芽,炙甘草(7副)。
随访,自觉体力增,食欲佳,也未见上火牙疼不适。
温馨提示:请在医嘱指导下使用相关方药。
按语分析
可以看出,本例患者,非常符合阴火旺盛的表现,因此治疗时不可单纯清热,也不可单纯补脾,直接使用李东垣的补脾胃泻阴火的方法,同时合新安王氏医家的瓜蒌薤白半夏汤而取显效。
小伙伴们基本都能认识到该患者的证型的复杂性,但处方用药上尚需斟酌,其实李东垣先生已经为我们总结好了一套完善的理论和用药规则。而且这类患者对药物一般比较敏感,各类药物在剂量上均以轻灵为主,剂量不宜过大,尤其是清热药和升阳药多半控制在6克以下。
文献导读
著名脾胃大家李东垣提出了“阴火”的概念,认为阴火的产生是以脾胃虚衰、元气耗损、虚阳亢奋为基础,因为“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所以阴火一旦产生,可影响或导致心肾多个脏腑功能紊乱,正所谓“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如阴火上冲于肺,则气高而喘,烦热,渴而脉洪;如阴火灼伤阴血,心无所养,则心乱而烦;如肝火挟心火妄行,则胸胁痛,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或多怒,淋溲,腹中急痛;如肾中伏火则躁烦不欲去衣,足不任身,脚下隐痛;如阴火挟冲、任、督脉之气上逆,则上冲头面,可见火热独燎其面,头痛项强,蒸蒸躁热,或见五官九窍积热等症。
知识拓展
脾胃内伤的临床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发热过程中均兼有脾胃虚衰、元气耗损的气虚症状;二是药应问题,即阴火证用寒凉药,一服必有腹泻腹痛。东垣反复告诫“大忌苦寒之品损其脾胃”,必须用黄芩、黄连、黄柏等药时,常冠以“少加”和“从权”,且苦味药多用酒洗的炮制方法。李东垣所创立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黄芩、黄连、石膏、柴胡、升麻、羌活、人参、苍朮、黄芪、甘草),用于治疗阴火炽盛,脾胃气虚症,是其益气与泻火并重的代表方。
总结“内伤热中证”用药特点如下:
1.补脾胃之气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2.升阳药:葛根、升麻、柴胡、防风、独活、羌活;3.泻火药:黄连、黄柏;4.祛湿药:猪苓、茯苓、泽泻;5.燥湿药:苍术。
方歌助记
(一)瓜蒌薤白半夏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
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养生知识
中老年预防保健
■■■■■中老年预防保健
首先,应注意保健,积极应对压力,放慢生活的步调,或改变生活方式,通过轻松的户外活动或自己感兴趣的特殊技艺来减缓压力、舒展身心,防止身心疾病。其次,是理智并控制情绪。在理智与情感有冲突时,要善于做到通情达理、顺理适情、知情入理,学会调节情理之间的平衡,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做到知足常乐,就能保持心理健康。再有,要科学用脑,讲求用脑卫生,争取消耗最小的脑力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中年人担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无论体力或脑力劳动者,都有许多事情需要用脑,因此,讲究用脑卫生,可发挥脑的最佳功能。 另外,要做到加强运动。运动可以储备生命力,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和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加速血液循环,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中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放慢自己的生活,经常参加户外活动放松身心,预防疾病。中老年男人的情绪不宜出现太大的波动,他们需要保持理智,做到知足常乐,心理健康。科学用脑也能帮中老年人减缓智力下降的步伐。最后,中老年人不能忽视运动,运动是有力的生命助力器。
病案提供|郜峦教授
编辑及排版|赵晨玲
图片及部分内容|郜峦教授及网络
郜医生门诊时间:
周一下午:国医堂肝胆胃肠科;
周五下午:新安中医馆(马鞍山路与屯溪路交叉口西南角);
请各位安排好时间就诊。
大医精诚
郜知天下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