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菲平-调研纪要
纪要总结
1、市场对公司的定位存在预期差:市场普遍把公司归类为医药商业公司,而柯菲平从本质上来说是研发驱动型公司。估值有望提升。
、公司发展路径清晰:目前主要产品诺新康(丹参酮注射液),过渡期主要产品氧化樟脑注射液,未来主要产品脑脉利颗粒,诺新康及氧化樟脑注射液,形成心脑血管产品链条一脉相承。
3、公司未来保持高速增长可期,未来利润体量值得期待:诺新康销售1年,累计估计有亿的销售额。氧化樟脑注射液未来预计有能力达到诺新康的水平。脑脉利公司目标10年做到30亿收入。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风险、政策风险
公司简介
公司在立足于主打产品诺新康的同时,通过内生研发+外延并购优化调整产品结构。目前已形成自有品种(脑脉利颗粒)与全国总代品种诺新康、氧化樟脑注射液形成的完备心脑血管产品链条。公司自主产品“脑脉利颗粒”进入版国家医保目录,未来发展空间巨大。而诺新康在基层市场不受限制,竞品受限,因此未来发展空间可观。年4月,公司与长春大政药业有限公司签订独家代理协议书,获得氧化樟脑注射液六年的全国独家代理推广权。三大产品凭借良好的药效和强大的市场推广,共同支撑公司业绩的稳步成长。公司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4.96亿元,同比下降.5%,主要原因是两票制收入确认方面的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81万元,同比增长1.06%。
1.研发提供公司未来动力,目前各项产品进展喜人
公司在药品批发为主的同时兼顾市场导向下的处方药新产品创新仿制。公司研发稳步推进,近5年研发及知识产权投入超过1.45亿元。在研发端,公司完成H、H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受理,完成XQ粉针Ⅱ、Ⅲ期临床试验补充申请,H和XQ粉针已进入药品审评中心排队序列。截至年6月底,公司共取得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号74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件、临床批件56项、生产批件项。生产端,公司取得脑脉利颗粒工艺变更的补充申请批件,制粒的生产周期由3天缩短到1天,生产能耗显著降低。
.以学术推广带动销节奏,十年沉淀打造营销护城河
公司主要通过专业学术化推广模式作为实现销售目标的手段。已与国内顶级专家及多位院士开展课题研究,主要是依托公司已有医院端的学术推广活动,进行自研品种及代理品种的市场推广。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34个省的营销网络。整个药品流通销售渠道已逐步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点面结合”式集中管理,与国药、华润、广药、上药等多家大型医药商业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合作。
3.新三板有很多优质的公司,柯菲平是三板医药公司的代表之一
本次全国股转公司上海证券报的联合调研,初心是发掘优秀公司,及其成长的基因。调研后我们对柯菲平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董事长、董秘除讲述公司情况外,还与股转公司领导及上海证券报领导热烈讨论了对新三板市场的看法及三板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纪要主要记录柯菲平公司经营方面的情况,已略去关于三板市场的讨论。
QA
行业政策及对公司的影响
Q:两票制的细则最近要出来了,想问有什么影响?
A:两票制,70%的省份要执行。我们原来的销售是15个亿,营销费用是50%。我们的销售额会下降,但是利润是不会受影响的。南京这边的区里有1个多亿的税。西藏1个亿的税。后面升级税的流转。我们在营销推广是没有问题的,医院。推广费用。有一些专利许可在柯菲平这边。诺新康当时实际上是联合研发的,公司拥有该产品多项专利。
Q:关于全国的两票制可能推出的政策,全国总代对两票制放松,是可以放松到三票。公司这边如何评价?
A:如果放松到三票估计就没有影响了。公司业务5%是两票制,还有75%没有。预计今年是60%做成两票制。决策层认为,1块钱的药,到终端10块,认为是流通环节的问题。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公司也不希望被人当成是一个卖药的公司了,而应该被当成一个医药专利许可方面的公司。
Q:不会影响公司的利润,主要原因是什么?
A:因为厂家开票了,流转税变了,利润没有变化。产品生产成本基本稳定。因为只是销售模式的转移,所以盈利是没有影响的。
Q:医院资源方面的情况?
A:我们掌握了0医院,目前仍在扩张,预计未来会到家医院,我们的发展方向更多是向基层去调整。以后,预计每年0%的利润增长,持续5年。
Q:公司觉得自己不足的地方?
A: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的进度和时间都会受很大的影响。
Q:关于学术推广,质疑声比较多,怎么应对这个问题?
A:在行业内肯定是要做好绿色推广,做好合规。
Q:对未来国内医药市场怎么看?
A:全国推行GMP多年,还有家制药企业。领导层的意思是鼓励大家去整合。美国制药多家大型制药企业。以后国家的发展趋势就是集中度提升。估计国家会出席一系列政策,促使制药企业整合。要么是我们并购别人,要么是别人并购我们。
Q:公司是有单一产品供应商依赖的问题?是否有关联交易?
A:我们是15年的协议,而且合作协议有历史沿革,这一块不涉及关联交易。
Q:仿制药品种70多个?政策有没有影响?
A:有影响。仿制药拿到批件只是一半。临床也不会都做。预计会做30多个。目前正在落地的有10个,研发费用投入比较大,一个小临床就对应0万~万的费用。未来预计有1~个亿研发费用,研发费用在提升,不过我们的营收也在增长。
Q:医药方面的新政迭出,对公司的整体影响预判?
A:以前国家有标准,但是没有严格执行。7事件,个品种,以一个公司0万的研发支持来看,对研发型企影响都很大了。当然不只0万。全国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的增速从0%,降低到10%。目前医药企业在寒冬期。每年能保证10%以上增长,就很不错了。我刚刚参加了医药行业年会。国家医保控费,近年有结余。之前国家担心医保经费不足,会产生恐慌;目前来看医保控费还是有效果的。这两年7事件,ICH制度执行,研发临床数据的互认,对行业都会有影响,相关政策对中国的仿制药企业有冲击。看美国的情况,基础药、仿制药很便宜。印度企业、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靠质优廉价。美国药企研发投入0%,净利率达到70%,我国的企业毛利是在70%左右,但是净利率大多在10%,预计企业会往创新的方向走,提高净利率。不过政策对中药企业影响不大。中国的中药保护政策对中药企业是相对利好的。
公司产品细节方面
Q:公司对脑脉利的预期?
A:脑脉利这个是国外没有的,我们希望对标的是步长脑心通,10年做到30亿收入。预计19年销售额能达到1亿左右的销售额。如果达到峰值,按照行业经验,能对应0%的净利率。
Q:脑脉利目前产能?
A:目前的产能是完全没问题的。产能-万盒(对应10个亿销售额)。明年预计销售15万盒,19年30万盒。所以短期还不涉及是否要满产的问题。
Q:公司之前说每两年1、个创新药,这个目前进展?
A:这是公司的计划,努力去达成。甲磺酸胺银内酯B、中药5类新药广升麻总甾酮胶囊可以期待。
Q:同类产品最大的体量能到多少?
A:中药注射剂一年可以销售50个亿。丹参多酚酸(上海绿谷),几十亿。依达拉奉注射液(先声制药)销售也很好。心脑血管病人很多,市场很大——死亡率第一,慢性病,而且是长期用药。按行业经验估计,心脑血管药品整体的销售规模能占整个药品市场的四分之一。不过竞争也会比较激烈。
Q:升麻总甾酮的情况?
A:我们的产品和传统经典药品阿司匹林做过对照,我们的产品0毫克,要好于阿司匹林mg的疗效。临床试验也做完了,历时10年。刚刚做完,准备报生产,预计年左右能上市。
Q:氧化樟脑注射液?
A:氧化樟脑注射液3年左右时间可以实现净利润3-万/年。
Q:最快上市的品种?
A:最快的是埃索美拉唑注射液,这个是质子泵抑制剂。之前已经获批的有三家。仿制药利润比较低,回报很慢。估计贡献几千万利润。以后仿制药会大打折扣。跟现有品种来说贡献比较小
Q:公司注射剂产品跟竞品的比较?
A;天士力的竞品是口服的。绿谷的竞品是水溶性的。诺新康是脂溶性的。挂水在国外用得比较少,未来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
Q: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
A:这是公司的一个布局。医院来说是必须的,不过这个市场不大,也就万支,未来不会有大增长。
Q: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
A:这个不是主流产品。未来的主要产品重心还是放在氧化樟脑、脑脉利。
公司经营细节方面
Q:国外有没有布局的考虑?
A:有这个想法,还没有这个实力。关键是三板的融资能力不如A股,好多家A股公司都在A股市场融资去并购。
Q:生物药公司怎么布局的?
A:生物药投入太大,目前时点还不是重心。
Q:为什么下半年收入会多一点?
A:主要是产品特征。丹参酮注射液是我们的主营产品。应对国家政策,我们在往外推广,下半年的市场会体现出来。国家医保目录中6个注射液相关品种(比如丹参类的、中药、化药注射剂等)都医院使用,公司的产品没有任何限制。实际上基层市场是一片蓝海市场。
Q:公司管理上及研发方面的安排?
A:比起生物药,中药研发还是相对简单的。我们自己的研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后会加大投入。
Q:公司未来对自己的定位是不是CSO的服务?
A:康泽就是一个CSO,我们还是想成为创新型企业。CSO代价也很高。三年前有个案例,上海有个产品,之前谈的代理保证金亿,谈了一年时间,放弃不谈了。8个亿卖给了一家公司,最终销售也没见好转。
Q:Ⅱ、Ⅲ期临床试验补充申请,这一块每年需要投入、或者计划投入多少钱?
A:每年投入3-4万。对比恒瑞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1%。去年9个亿。未来我们不太想束缚自己对研发的投入。恒瑞在A股市值这么高,也是40倍估值。估值高也是有理由的。说明市场相对有效。如果我们太注重研发的投入的比例,反而束缚住了自己的发展。
Q:能否讲一讲公司发展的历程?
A:我最开始做医药代表。当时觉得做营销收入高。做了8年销售,发现销售赚的只是小钱,觉得成立大企业还是要提供好产品。99年准备创业。后来在一家企业找批文,看到96年以前的批文,批文方面只有一些简单的资料,也没生产过。工厂的态度是如果能开发出来这个产品就给你。我组织了一些专家,做了一年半。借助政策红利,当然也是产品质量过硬,把这个上海地区的文号年左右换成了国家文号。03年批下来准备生产,有专利。后来我把专利转给了公司。实际上公司不是纯做代理的公司,之前的诺新康我们是研发方,而且跟生产公司的协议有法律效力。之前这个产品还怕别人仿制,后来国家药监局整顿,有人试图仿制也被禁止了,现在是独家。专利期0年,到6~30年专利到期。产品销售1年,累计估计有亿的销售额了。早年推广的时候就是植物里面的化学药。而且我们的产品在持续降价,03年的时候,8块钱一支,现在15块钱一支。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不达预期;新药研发风险;政策不达预期
投资策略
精选医药TOP30:稳定成长,不失“性感”?
拐点预期强化,新一轮复苏周期或启动——核电产业链
打开一扇窗——新三板可转债十问十答
四遇拐点,龙头蜷动引市场浮沉——纳斯达克估值专题研究
聪明的投资者都在买什么?——从半年报看投资者筹码角力
秋风不萧瑟,三板正当时——新三板9月投资策略
下游需求驱动,新材料行业形势大好—新三板中报初探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初探”新三板旅游行业中报
业绩增速加快,四大子板块亮眼—新三板机械17半年报初探
精选子行业,更要精选公司—新三板医药年中报初探
隐忍蓄力中,等待长期需求开启—“初探”新三板环保行业中报
积蓄力量只因是“王”—新三板信息技术行业半年报解析
春江水暖,陌上花开——新三板半年报初探
这一方价值洼地,静候光临——“初探”新三板教育行业半年报
百转千回终有归,独具千秋功自成——英国AIM市场对新三板的启示
千淘万漉觅精品——四成新三板公司或接近历史估值底部
十年一剑千秋史,乱世英雄凌云志——韩国KOSDAQ对新三板的启示
“冬至”过后——新三板基金产品专题研究
逆水行舟——做市商的“防守”与“反攻”
“失真的指数”何处才是底?别慌,静候“分水岭”!——新三板八月投资策略“双创”债迎政策东风,新三板喜获首条“橄榄枝”
分化的背后——日本JASDAQ制度借鉴研究
低头便见水中天——“证券市场供给侧改革”深度研究
解一卷而众篇明——中国台湾及海外交易制度借鉴研究
问路三板交易制度变革——纳斯达克交易制度变革史演绎下半场
只愿千枝万叶成栋梁—A股加入MSCI对新三板市场的启示
新三板交易改革路在何方?—纳斯达克交易制度变革史上半场
检验股票成色的试金石—新三板业绩预增专题
让电影周边产业走进生活—新三板影视周边产业链
会计监管政策改善新三板质量,提升投资价值
云中谁寄锦书来——会计监管为新三板带来一剂苦口良药
做市指数“连阴”早有解,三板融资持续降温,定增估值反升
对比A股“兜底增持”,新三板大股东的增持蕴含什么?
太阳底下无新事——以创业板为史,鉴新三板当下
被并购和IPO“跷跷板效应”-迎来IPO辅导的第二小高峰
“新兴”势力
无线充电系列一:市场培育十年砥砺,春风或至一朝勃发
产业链全行业视角,挖掘优质新三板车联网标的
车联网进阶之路:年是投资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