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斌 http://pf.39.net/bdfyy/bdfal/201217/8505680.html
四逆散
《伤寒论》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各6g)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由于本方有疏肝理脾之功,所以后世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
本方与小柴胡汤同为和解剂,同用柴胡、甘草。但小柴胡汤用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作用较强;四逆散则柴胡配枳实,升清降浊,疏肝理脾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调和肝脾的基础方。
1.辨证要点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后世多用作疏肝理脾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胁肋、脘腹疼痛,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屑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逍遥散
甘草4.5g 当归 茯苓 芍药 白术 柴胡各9g烧生姜一块薄荷少许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肝郁脾弱血虚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1],或月经不调[2],乳房胀痛[3],脉弦而虚者。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逍遥散中薄归柴,一茯二白草姜来。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而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略有轻微的活血之功,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同用,意在补肝之阴,和肝之血,和肝之气,共为臣。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不但可实脾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加薄荷可以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煨)生姜[4]降逆和中,亦为佐药。
1、本方为调肝养血之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2、本证肝郁血虚,方以白芍敛阴养血,当归养血调经,共同滋阴补血,以治血虚之证。
3、白术、茯苓皆为健脾之品,但白术补而壅滞(呆滞),有固护之性,故常配伍防风、陈皮以行其气。但对于表虚自汗、恶风等证,由于其善守之性而用之为佳,且其健脾燥湿止泻之力强于茯苓。茯苓亦可健脾,但其补而行散,兼能利尿渗湿。
4、薄荷:大量(10g)有辛凉解表利咽之用;小量(3~5g)有疏肝解郁之效。
痛泻要方
《丹溪心法》
白术炒,三两(90g)白芍药炒,二两(60g)陈皮炒,一两五钱(45g)防风一两(30g)
上细切,分作八服,水煎或丸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脾虚肝旺之痛泻。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者。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与实脾。
痛泻之证由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脾运失常所致。《医方考》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其特点是泻必腹痛。治宜补脾抑肝,祛湿止泻。方中白术苦甘而温,补脾燥湿以治土虚,为君药。白芍酸寒,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相配,于土中泻木,为臣药。陈皮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为佐药。配伍少量防风,具升散之性,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郁,香能舒脾气,且有燥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引经之药,故兼具佐使之用。四药相合,可以补脾胜湿而止泻,柔肝理气而止痛,使脾健肝柔,痛泻自止。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肝脾不和之痛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脉左弦而右缓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久泻者,加炒升麻以升阳止泻;舌苔黄腻者,加黄连、煨木香以清热燥湿,理气止泻。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