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614184.html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有保质期,中药也不例外。
尽管很多中药没有相关保质期规定,但如果你的储存方法不当,药材就会发生霉烂、虫蛀、变色等变质现象,不但疗效降低,甚至还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下面老师就带你了解一下常见的中药变质现象和预防方法。敲黑板,不但日常工作中用得着,也是执业药师考试中的考点!
霉变又称发霉,中药受潮后,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在其表面或内部长出霉菌的现象。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夏季有“梅雨季节”、“三伏天”等天气,潮湿炎热,中药最易发霉。
辨别中药表面出现白色、黄色、绿色、黑色等毛状、线状、网状菌丝或斑点。
危害霉菌分泌酵素,溶蚀药材组织,引起霉烂变质,失去药效。霉菌毒素甚至可以引起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组织等方面的损害(如黄曲霉素等)。
易霉变中药天冬、牛膝、独活、玉竹、黄精、白果、橘络、全瓜蒌、山茱萸、莲子心、枸杞子、大枣、马齿苋、大蓟、小蓟、大青叶、桑叶、哈蟆油、鹿筋、狗肾、水獭肝、蛤蚧、黄柏、人参、党参、当归、菊花、红花、金银花、木香、五味子、地龙、蕲蛇、蜈蚣、甘草、葛根、山柰、青皮、芡实、薏苡仁、栀子、羌活、黄芩、远志等
预防贮藏在阴凉(20℃以下)、通风、干燥处,贮藏过程中要注意中药的干燥度,可以日晒、低温烘干或者用干燥剂等。
甘草
虫蛀即中药被害虫蛀蚀的现象。中药在采集、加工、贮藏过程中都可能引入害虫或者虫卵,从而引起害虫繁殖。
辨别在中药空隙或碎屑中发现“纤丝”(俗称结成窜),表面有幼虫蛀成的小洞,严重时中药被蛀成粉末状,动物药内部被蛀空。
危害中药有效成分降低甚至失去疗效,害虫的残体、排泄物和分泌物还会造成药材污染,给人体带来危害。
易虫蛀中药莲子、党参、黄芪、山药、人参、泽泻、冬虫夏草、当归、独活、白芷、防风、板蓝根、核桃仁、薏苡仁、杏仁、鹿茸、甘草、大黄、升麻、半夏、玉竹、柴胡、何首乌等。
预防重点杜绝害虫的来源并控制其繁殖,贮藏前检查中药是否干燥、有无虫蛀。可装进密封容器中,贮藏在阴凉、通风、干燥处,注意定期检查其情况。
冬虫夏草
变色中药在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保管养护不当而引起中药自身原有色泽改变的现象。
辨别中药自身颜色由浅变深、由深变浅或由鲜艳变暗淡等。
危害色泽的变化不仅改变中药的外观,而且减少或改变内在有效成分,以致药效降低甚至失去药效。
易变色中药月季花、白梅花、玫瑰花、款冬花、红花、金银花、扁豆花、橘络、佛手、通草、麻黄等。
预防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金银花
泛油又称走油,含有挥发油、油脂、糖类等较多的中药,受到高温、潮湿等因素影响,其表面出现黏稠的油状物质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辨别中药质地软化、颜色变浑、外表发黏、渗出油状物质,有难闻刺鼻味,动物药躯体断残等。
危害中药泛油是一种酸败变质现象,影响疗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易泛油中药独活、火麻仁、核桃仁、千金子、当归、牛膝、巴豆、狗肾、木香、龙眼肉、杏仁、川芎、白术、苍术等。
预防贮藏在阴凉、通风、干燥处,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中药不宜压碎。
龙眼肉
气味散失一些中药含有挥发油等易挥发成分,因贮藏不当而造成挥发损失,使中药气味发生改变的现象。
辨别中药固有的气味散失或变淡薄。
危害中药固有的气味是由其所含的各种成分决定的,这些成分大多是治病的主要物质,如果气味散失或变淡薄,就会使药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药效。
易发生气味散失的中药香薷、紫苏、薄荷、佩兰、荆芥、细辛、肉桂、花椒、月季花、玫瑰花、吴茱萸、八角茴香、丁香、檀香、沉香、厚朴、独活、当归、川芎、广藿香等。
预防贮存在密封的食用塑料袋或者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不宜过多通风。
薄荷
小tips:
阴凉处:指不超过20℃的环境。
凉暗处:指避光并不超过20℃的环境。
冷处:指2℃~10℃的环境。
常温:指10℃~30℃的环境。
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
以上。快去留意一下你家存放的中药是否有变质现象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