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大师李东垣教你服中药

医治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83860.html
温服与凉服

《难经》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东垣根据疾病的性质,处以适当的方药,为更好发挥疗效,还常规定了方剂的温服与凉服。

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与清暑益气汤后,都注以“大温服”。此二方皆为长夏湿热损伤元气而立,施以大温服法,助药力上升外浮,清阳四布,四肢百骸皆有所受,诸症自除。

书中霍香安胃散,“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此为寒湿中阻,脾胃升降失常,所用藿香、丁香、人参、橘红四药,性具辛温,有化湿和中之功。鉴于呕吐不待腐熟,东垣于方后云:“生姜一片,同煎至七分,和渣冷服,食前。”此为寒因寒用,冷服者,反佐以治。

用冷服者,尚有清胃散,“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此处用冷服,协诸药以清胃火,又因其热而口渴喜饮,冷服可以从其欲。

由上可知,服汤适其寒温,就是顺应脾胃的生理与病理特点,因其所好而与之,因其性而取之。

欲其助药力升浮者,多取热服或温服;欲其助药力降泄者,多取微温或冷服;若寒热易其性,则升降易其气,这些都在东垣书中的各方服法下有所体现。

服药时间

服药应选择适宜的时间,在《内经》中早有记载。《素问·刺疟》篇说:“凡治疟,必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伤寒论》中,十枣汤要求平旦服。

东垣非常重视服药时间的选择,并有严格的规定。如:分为食前服、食后服、食远服、空心服、五更服、上午服、早午间服、临卧服、不拘时服等多种。这是由昼夜阴阳消长的节律和疾病的现象表现出昼夜节律的变化为依据的。

现从下列几种主要的服药时间,来看其重要性。

1五更服

《内经》的一日四时节律中,五更当为阴尽阳生,厥热互争之时,其气内应肝。

东垣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者。拟诃梨勒丸,要求服时须“五更,三日三服效。”

2平旦服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

据此,东垣在论述治疗“青白目翳”条下曰:“不胜其阴,乃阴盛阳虚,则九窍不通,令青白翳见于大眦。每日清晨以腹中无宿食,服补阳汤,临卧服泻阴火丸。”

以补阳汤协助阳气升发,傍晚阴气将盛,以泻阴火丸先泻未盛之阴,正是针对阳虚阴盛证候而设。

又如:升阳举经汤、升阳除湿汤、内托黄芪汤、人参补气汤、当归补血汤、补肝汤、当归芍药汤、酒煮当归丸、破血散疼汤、苍术汤等方皆清晨空心服,其蕴义之深至此。

再如:泻血汤,证见发热昼少而夜多,则早晨空心温服,意在避其锐势。

3上午服

上午阳气逐渐隆盛,升发之气渐旺。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皆在上午服,借上午阳气升发之力,以助药力耳。

3早午饭之间服

升阳益胃汤要求“早饭、午饭之间服。”

此汤治土不生金的证候,欲其药性由中焦而升至上焦,早午饭之间,是一日之中阳气大盛之时。此时早饭已消磨,午饭未入,由胃满而肠虚过度到肠满而胃虚,胃浊已降,脾气当升。

故此时服药,药力正可随阳气,由脾胃升发至胸肺。

4食前、食后服

食前服有丁香茱萸汤、和中丸、异功散等。

这些方剂都是治脾胃本身虚弱,饮食不思,或吐或利的。

如异功散条下所云:“先用数服,以正其气。”此外,服药后进食,可使水谷之气,恋滞药力,充分作用于脾胃。

食后服者如蠲饮枳实丸食后姜汤下;以及通气防风汤、羌活胜湿汤等的“温服、食后”。这样服法,可使药力随水谷之气,上除胸膈之水饮、痰浊,外除经气之郁滞。

5食远服

食远之时,呈半空腹执态。

凡此食远服诸方证如: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和中丸、安胃汤等。或则是脾胃虚损,或则是剽悍之气不收,汗出不止。

食远服可避免谷食与药物同时在胃,加重脾胃负担,妨碍药物的吸收;又可乘镖剽悍之气稍哀,“从而收之”,使汗出能止。

此外,还有按月选择服药时间的记述。

如神圣复气汤的服法中,有“于胜月满时,隔三五日一服”的记载。说明东垣对一月中阴阳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如何掌握服药肘间,均有深刻的认识。

本文摘自《脾胃学说大师李东垣》

李东垣名方赏析

补中益气汤

出处:李东垣《脾胃论》

黄芪(病甚,劳役热者一钱)甘草(以上各五分,炙)人参(去节,三分,有嗽去之),当归身(三分,酒焙干,或日干)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升麻(二分或三分)柴胡(二分或三分)白术(三分)

煎服方法:上件药?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如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若病日久者,以权立加减法治之。

《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汗之、下之、吐之、克之,皆泻也;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内伤不足之病,苟误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曰: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以上各三分)

用法:上件?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如伤之重者,二服而愈,量轻重治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调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夫脉弦洪缓,而沉按之中之下得时一涩。其证∶四肢满闷,肢节烦疼,难以屈伸,身体沉重,烦心不安,忽肥忽瘦,四肢懒倦,口失滋味,腹难舒伸,大小便清利而数,或上饮下便,或大便涩滞不行,一二日一见,夏月飧泄,米谷不化,或便后见血,见白脓,胸满短气,膈咽不通,或痰嗽稠粘,口中沃沫,食入反出,耳鸣耳聋,目中流火,视物昏花,胬肉红丝,热壅头目,不得安卧,嗜卧无力,不思饮食,调中益气汤主之。

组成:黄芪(一钱)人参(去芦头,有嗽者去之)甘草苍术(以上各五分)柴胡(一味为上气不足,胃气与脾气下溜,乃补上气,从阴引阳也)橘皮(如腹中气不得运转,更加一分)升麻(以上各二分)木香(一分或二分)

用法:上件锉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宿食消尽服之。宁心绝思,药必神效,盖病在四肢血脉,空腹在旦是也。

功用:益气健脾,和中祛湿。

主治:肠胃虚弱,湿阻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身体倦怠,大便泄泻,肢节烦疼者。

升阳益胃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肺之脾胃虚方:胃虚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干舌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欲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气,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二两)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以上各一两)独活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药(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羌活(以上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以上各三钱)黄连(一钱)

用法:上?咀,每服称三钱,水三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或加至五钱。

功用:健脾祛湿,生发阳气

主治: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小便颊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清暑益气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

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蒸蒸而炽。人感之多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肢节沉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痞,小便黄而少,大便溏而频;或痢出黄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饮食,自汗体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气不病也。其脉中得洪缓,若湿气相搏,必加之以迟,迟病虽互换少差,其天暑湿令则一也。宜以清燥之剂治之,名之曰清暑益气汤主之。

组成:黄芪(汗少者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以上各一钱五分)升麻(一钱)人参(去芦)白术橘皮神曲(炒)泽泻(以上各五分)甘草(炙)黄柏(酒浸)当归身麦门冬(去心)青皮(去白)葛根(以上各三分)五味子(九个)

用法: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

此病皆因饮食失节,劳倦所伤,日渐因循,损其脾胃,乘暑天而作病也。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升阳散火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也。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

组成: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柴胡(以上各三钱)防风(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

用法:上件?咀,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

功用:升阳散火。

主治:血虚或胃虚过食冷物,阳气郁遏于脾,肌肤灼热,或骨蒸潮热,扪之烙手。

益气聪明汤

《东垣试效方》卷五。

黄耆半两,甘草半两,芍药1钱,黄柏1钱(酒制,锉,炒黄),人参半两,升麻3钱,葛根3钱,蔓荆子1钱半。

如烦闷或有热,渐加黄柏,春、夏加之,盛暑夏月倍之,如脾胃虚去之。

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暗,视物不能。

忌烟火酸物。

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肿更妙。「益气」者,指本方有补益中气作用;「聪明」者,为视听灵敏,聪颖智慧之意。本方黄耆、人参、炙甘草补中益气;升麻、葛根升发清阳;蔓荆子清利头目;芍药平肝敛阴、黄柏清热泻火。服之可使中气得到补益,从而清阳上升,肝肾受益、耳聋目障诸症获愈,令人耳聪目明。故名「益气聪明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7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