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铢(碎,绵裹)、白术六铢、干姜六铢。上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令尽。汗出愈。发越郁阳,清上温下。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本证以邪陷阳郁,上热下寒为病机关键,以邪陷而阳郁不达之手足厥冷、热甚于上而灼伤津液之咽喉不利、唾脓血、脾虚而寒甚于下之下部脉不至、泄利不止。
本方证的辨证要点:伤寒表不解,陷于厥阴病,上热下寒,症见咽喉不利、腹泻者。
银屑病案
徐某,女,30岁,年12月就诊。银屑病近1年,全身呈现点、片状散布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疹色鲜红,下肢为重,痒甚,月经1月2次,量大淋漓不止,平素汗少,下肢恶寒,乏力口干,寐浅易醒,舌体胖,苔偏干,脉滑。
证属:热毒内郁,阳郁不伸,正虚有寒。
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宣通气机,兼以散寒。
方用麻黄升麻汤加减。
药用:生麻黄10g,升麻20g,当归30g,赤白芍各12g,干姜8g,桂枝10g,玉竹15g,苍白术各10g,知母10g,生石膏20g,生内金8g,生山楂8g,黄芩10g,茯苓20g,生草6g,天冬15g。7剂。
药后疹减明显,有渐收趋势,恶寒好转,续用麻黄升麻汤增损反复调治疗月余而愈,月经亦恢复正常,至今未犯。
在临床实际中,麻黄升麻汤可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银屑病、免疫系统疾病、慢性肠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性腹膜炎等各种疾患,辨证属于阳气内郁,寒热错杂者。若辨证准确,施治恰当,临床收效甚佳,值得推广应用。
摘自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