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葛根汤
〖方源〗《小儿药证直决》·阎氏小儿方论:“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麻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 〖组成〗升麻 [10g] 葛根 细锉[10g] 芍药 [6g]甘草 锉,炙[3g]各等分 〖用法〗 同为细末,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 〖方歌〗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主治〗麻疹初起。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脉数。
〖功用〗解肌透疹。
1.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常用方剂。以疹出不畅,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2.常用以治疗麻疹初起,疹发不透以及单纯疱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证治要点者。
若麻疹已透,以及疹毒内陷而见气急喘咳者不宜使用。
《医方考》:“小儿初间发热壮盛,为风寒,为痘疹,莫能的辨,此方稳当,宜主用之。表热壮盛,此邪实于表也。经云:轻可以去实,故用升麻、葛根以疏表。甘草佐之,可以和在表之气。芍药佐之,可以和在表之荣。去其实邪,和其荣卫,风寒则解,痘疹则出,诚初间之良剂也。如至四五日,痘中挟疹者,亦此方主之。” 临床报道:升麻葛根汤加紫草治疗带状疱疹20余例,疗效满意。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和水痘同属病毒感染,临床症见局部疱疹瘙痒疼痛,时有渗液,并伴有发冷发热,日夜不能安眠。升麻葛根汤具有解痘疹之毒的作用,用本方加清热凉血透疹的紫草,治疗20余例带状疱疹,均获捷效(新中医,;(增刊):51)。
〖附方一〗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组成:升麻 葛根 桔梗 枳壳 荆芥 防风 薄荷叶 木通 [各3g]前胡[5g] 杏仁[各6g] 牛蒡子炒[5g]连翘[5g] 淡竹叶 生甘草[各2g]
用法:水煎服。功用:解表透疹,止咳利咽。主治:麻疹初起,欲出不出。方歌:
宣毒发表升葛翘,杏桔荆防枳薄草;
前胡木通牛蒡竹,催疹现点此方饶。
本方由升麻葛根汤去芍药加味而成。方中荆、防、牛、薄,解肌清热,助升麻、葛根透疹除热;枳、桔、杏、前,理肺祛痰,畅肺气止咳;连翘清泄上焦之热,木通导热下行,竹叶清热除烦,甘草解毒和中。减去芍药是恐凉血敛阴而碍透疹。所以本方比升麻葛根汤宣肺开表,清热解毒之功更强,治麻疹欲出不出,身热无汗,咳嗽咽痛,烦渴尿赤者尤宜。〖附方二〗竹叶柳蒡汤
〖方源〗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痧疹发不出,喘嗽,烦闷燥乱。” 本方即缪氏治麻疹初起之常用者,并未冠方名,后人揣其意而加之,遂乃用至今。缪希壅认为:痧疹乃肺胃热邪所致,痧疹不宜依证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足阳明二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证自退矣。 〖组成〗西河柳 五钱[6g] 荆芥穗一钱[4g] 玄参二钱[6g] 干葛一钱五分[5g] 蝉蜕 薄荷叶 甘草各一钱[各3g] 知母蜜炙,一钱[3g] 麦冬去心,三钱[9g] 牛蒡一钱五分[4.5g] 淡竹叶三十片[1.5g] 〖用法〗水煎服 〖方歌〗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咳,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 〖功用〗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用于热毒内蕴,麻疹透发不出,兼伤津者。
蔡绍杰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