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方炎炎夏日的丝丝凉意,向你推荐

白癜风感恩回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121116.html

导读:在我上大学时脑筋里惟有王孟英的那张清暑益气汤,而没有留心附在此方反面的东垣方,那才是本来清源的清暑益气汤。今将压在箱底的绍奇叙述从头搬上来,期望众人能对此二方有新的了解,愿此文能为众人在炎盛暑日中带来清暑益气的佳效。

东垣清暑益气汤

做家/何绍奇

何绍奇,-,四川省江油县人。20余岁,即在本地以医名。年以天下第一名的成绩录取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讨院团结举行的首届研讨生班。紧要代表著做有《当代中医内科学》(主编)、《念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等。

清暑益气汤系东垣方,见于《表里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东垣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捷。”

虚人而感暑之气,证见手脚疲劳,精力枯竭,懒于行为,胸满气促,身热而烦,大便溏而频,小便黄而少,不思饮食,自汗,体重,舌淡,齿痕,苔腻口粘,脉虚大或洪缓。

故其立方,以补中益气汤去柴胡易葛根,合生脉散,两补气阴;复用二妙散加泽泻、青皮、神曲治其湿热,堪称药证符合,完美无遐。

张路玉谓《金匮》太阳中暍,“发烧恶寒,身重痛苦”条,本有方治,故“东垣挺立清暑益气汤,足补仲景之未逮”。

吴鞠通《温病条辨》亦以为“细按此证,恰可与清暑益气汤”,但他做了一点保存:“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词,尚望遇是证者,长期计划尽善。”

王孟英《温热经纬》则谴责此方“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而另立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杆、知母、甘草、西瓜翠衣、粳米),“清暑热而益灵魂”。

原来,这两个同名方,立方有意不同,各有不同的适应证,全部也许不相上下,汪氏案语所谓孟英此方“较东垣之方为妥”,非是见道之言。

东垣方实用于灵魂不够之体,感应暑湿(尤在泾说),或脾肺气虚湿盛之人兼感微暑(王孟英说),或体虚因避暑而袭凉饮冷,内伤脾胃,酿生湿热(王晋三说)。

其脉证应往日方所枚举者为准,由于东垣本非为《金匮》条则补方,因而不该以之与条则硬套。

尤怡《医学念尺牍》谓津涸火炽,体实,脉盛者此方弗成与之,诚是。盖津涸有火之质,甘温、升阳、燥湿之品皆非所宜也。

孟英方实用于阴虚之体,感应暑热,热伤气阴,而证见脉虚、气短、疲乏、烦渴、多汗、舌红者。方用西洋参、麦冬、石斛养阴益元,甘草、粳米养胃和中,荷杆、知母、黄连清暑泄热,竹叶、西瓜翠清心利尿。

王氏自谓“古人体质类多阴虚不够,十居八九,故投以此方,无不该于取效”;但气虚湿热内盛而感应暑热者,又自当以东垣之方为妥。

方一: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15g) 知母(6g) 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30g)(原著本方无用量)

水煎服。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力不振,脉虚数。

王氏清暑益气汤,

西瓜翠衣荷梗襄,

知麦石斛西洋参,

黄连竹叶草粳方。

方二:清暑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汗少者,减五分)苍术(泔浸去皮)升麻以上各一钱(各3g)人参(去芦)泽泻神曲(炒黄)橘皮白术以上各五分(各2g)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甘草(炙)以上各三分(各2g)青皮(去白)二分半(2g)黄柏(酒浸)二分或三分(2g) 葛根二分(2g)五味子九个(2g)水煎服。

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通常气虚,又感暑湿证。症见身热头痛,口渴自汗,手脚疲劳,不思饮食,胸周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

东垣清暑益气汤,

参芪归术加草苍;

升葛泽曲麦味合,

健脾祛湿此方强。

素材原因:《念书析疑与临证得失》等

蔓延赏玩:

你想领会自身矫健吗?请看中医鬼才倪海厦:中医决断矫健的十大准则

夏令防中暑,消暑靓汤学起来

16位名老中医阅历方,个个典范,值得收藏

优美的石斛花,清婉多姿,滋养珍品!

一棵珍贵小草缘何也许集抗肿瘤、抗病毒、增加免疫、健脾益气为一体?

入秋摄生重疗养,水下三宝清火祛秋燥!

欢送分享,转发,转载请阐扬原因。

征询、投稿与协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107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