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自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年)完成了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药圣”。

李时珍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治疗阳虚寒中腹痛。

一人素好饮酒,因寒月哭母受冷,遂病寒中。食无姜、蒜,不能一啜,至夏酷暑,又多饮水、兼怀怫郁。因病右腰一点胀痛,牵引右胁,上至胸口,则必欲卧。发则大便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小便长而数,或吞酸,或吐水,或作泻,或阳痿,或厥逆,或得酒少止,或得热稍止。但受寒食寒,或劳役,或入房,或怒或饥,即时举发,一止则诸证泯然,如无病人,甚则日发数次。服温脾、胜湿、滋补、消导诸药,皆微止遂发。时珍思之,此乃饥饱劳逸,内伤元气,清阳陷遏,不能上升所致也。遂用升麻葛根汤合四君子汤,加柴胡、苍术、黄芪煎服,服后仍饮酒一二杯助之。其药入腹,则觉清气上行,胸膈爽快,手足和暖,头目精明,神采迅发,诸证如扫。每发一服即止,神验无比。或减升麻、葛根,或不饮酒,则效便迟。

本案引自(《本草纲目》)

运用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之法,治疗因饮食劳倦所致阳虚下陷、寒中腹痛证而获良效,并指出升麻、葛根等具有升举阳气作用的药物是本方主药。通过对该例的治疗经验,进而推论凡“禀受弱而有前诸证者”俱“宜此药活法治之”。该案观察病情细腻入微,阐述医理贴切病情,辦证施治丝丝人扣,发人深思。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并提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腹痛是临床见常病之一,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失养,经脉气血阻滞,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以寒热虚实为辨证纲领。但病程中病机变化复杂,往往互为因果,互相转化,互相兼夹。如寒痛缠绵发作,可以郁而化热;热痛日久不愈,可以转化为寒,成为寒热交错之证;实痛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日久饮食少进,化源不足,则实证可转化为虚证。腹痛病位在腹,有脐腹、胁腹、小腹、少腹之分,病变脏腑涉及肝、胆、脾、肾、膀胱、大小肠等。临床应根据不同证候,分辨寒热的轻重,虚实的多少,气血的深浅,以“通”为治则,实则攻之,虚则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滞者通之,随病机兼夹变化,或寒热并用,或攻补兼施,灵活遣方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10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