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剂量即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也有指在方剂中药与药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一:中药剂量解读(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剧毒药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中病即止。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及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药物用量宜小;矿物、介壳质重沉坠及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鲜品用量宜大(一般为干品的4倍);干品药材用量宜小;过于苦寒的药物也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同样的药物入汤剂比入丸散剂的用量要大些;单味药使用比复方中应用剂量要大些。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一般老年、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的病人,都要减少用量。一般5岁以下的小儿用成人药量的1/4。5岁以上的儿童按成人用量减半服用。此外,病情轻、病势缓、病程长者用量宜小;病情重、病势急、病程短者用量宜大。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大热药可以多用;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
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常用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二:中药剂量举例详解升麻:少用(6g以下)有清热解毒之功;多用(10g以上)有升阳举陷之效,3~10g,有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之功。用于风热头痛、中气下陷、斑疹不出等。30g时,有报道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的疗效
升麻
当代名医方药中教授深得《金匮要略》用升麻之真谛,临床重用升麻治疗病毒性肝炎,也是取其解毒之偏性。
鸡内金粉:3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苦参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益母草:调经用10-15克,据朱良春观察,益母草的利尿作用,每日用到30~45克尚不见效,须加至60~75克,始奏明显之效。90~克时其效更佳,常用以治疗急性肾炎之尿少、浮肿之候,常一剂知,二剂已。
益母草
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泽泻:治眩晕非30克不为功。6~10g治疗黄疸型肝炎、急性肠炎(暴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的多汗;15~20g,可治疗乳汁不通、急慢性湿疹;25~30g,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低血糖所致的眩晕等。
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各组药物疗效最佳的用量比例。
山楂:6g祛瘀力强;9~12g温通力强,用于治疗慢性肝炎;15~30g治疗慢性胆囊炎、萎缩性胃炎。
山楂
熟地凡下焦虚损,大便滑泻,服他药不效者,单服熟地就可止泻,然须日用四,五两,煎浓汤服之亦不做闷,(熟地少用则作闷,多用转不闷),少用则不效。--医学衷中参西录,90-克对糖尿病晚期尿液浑浊有特效。
山茱萸常用量为5~10g,急救固脱时用至25~30g;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
山茱萸
玄参9~12g,有滋阴降火、清热润肺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以及肺热咳嗽等。18~30g有祛虚热,除烦躁之功、用于热病伤阴、阴虚火盛出现的烦躁不安者。30~90g有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疠、脉管炎等。玄参苦甘而咸寒,用于热证有清热滋阴、消炎解毒作用。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但以滋阴见长。
五味子大剂量,约~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奇效。四川---刘祯吉,1.5~3g时,有敛肺镇咳之功。用于治疗肺虚咳嗽,如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6~9g有滋补益肾之功,用于肾虚型咳嗽、遗精、滑精及久泻久痢等。12g以上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作用,可用于慢性肝炎恢复期转氨酶过高。
三:《伤寒论》中剂量:1斤=16两=克=液体毫升
1两=24铢=15.克
1圭=0.5克
1撮=2克
1方寸匕=金石类2.74克=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
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65克
一铢=个黍米的重量
一分=3.9-4.2克
1斛=10斗=毫升
1斗=10升=毫升
1升=10合=毫升
1合=2龠=20毫升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苈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克
虻虫一升=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附子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强乌头1枚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
市制与公制计量单位及换算主要内容如下:明清以来,采用16位进制,即1斤=16俩=钱。
现今采用公制,通常按规定以近似值进行换算,即1两(16位制)=30g,1钱=3g,1分=0.3g,1厘=0.03g。
一般干品药为3~9g,部分为15~30g。各单味药后所标用量即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