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不少粉丝留言,问毛毛姐有没有可以治疗耳鸣的好方子啊,自己这耳鸣整天吱吱响,嗡嗡嗡的,睡觉也睡不好,脑子都被扰乱了,太难受了。其实呢,毛毛姐早就想把耳鸣写一写,但是因为耳鸣的原因实在太过复杂,所以迟迟没有动笔,一来怕自己写不好,二来怕大家看不明白,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沉淀,终于整理出了一个大概思路,趁此机会好好说说。耳鸣算得上一个疑难杂症,好多原因都会导致耳鸣,比如感冒后有可能会导致耳鸣,这个随着感冒的痊愈,耳鸣也就消失了,这种咱们就不说了。年轻人也会偶尔突发一阵尖锐的耳鸣,这种情况持续几分钟后也会自动消失,平时多注意休息也没事。所以今天咱们讲的,主要就是持续性的耳鸣,尤其是中年人、老年人的耳鸣。我刚才为什么说耳鸣的原因太过复杂呢?其实,历史上中医治疗耳鸣的方法实在太多了,有内服的,有外用吹耳的,从内服药角度来说,有主张从肾虚论治的,有主张从肝火论治的,有主张从髓海不足论治的,有主张从痰论治的,还有主张从瘀血论治的。这么多论治方法,别说你们,就是熟读中医的科班人员,看到这么多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头晕了,更别说刚刚接触中医,对基础理论还不很熟悉的人了。其实,这也怨不得中医,因为耳朵虽小,却与五脏六腑相通,三焦经脉循行耳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耳朵“造反”。西医也是一样,别看耳朵就这么小小的地方,各种检查、各种治疗,最后能治好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西医一直有一个说法,耳鸣是治不好的,看了之后是不是很失望?毛毛姐化繁为简,准备从两个方面来说说耳鸣,这样大家一看就能懂了。这两个方面就是虚、实。什么叫做虚实呢?大家看电视,经常看到带兵打仗的将领说:“小李,你化妆成卖菜的,进城去探探虚实”。虚,就是里面没多少兵力,防守空虚。实,就是里面兵力多。而在中医里,虚就是正气不足。实,专指邪气旺盛。我们看待耳朵问题的时候,要把耳朵想象成一个活的东西,什么叫做活的东西?活的东西得时时刻刻需要营养才能活着,这些营养,中医就叫做气血津液,好比一个小狗,你得喂得它饱饱的,它才听话,它饿了,就会汪汪叫。试想,如果身体里面的气血津液不足了,营养物质供不起耳朵了,耳朵肯定出毛病,而耳朵的毛病要么就是耳鸣,要么就是耳聋,这两个症状是最最常见的。而实证呢,则是气血津液本身不虚,但是运送物资给耳朵的线路被阻隔了,好比汶川地震了,外界支援汶川的物资很多,但是因为入川的道路被落石、塌方给阻断了,这些营养就运不上去了,运不上去也不行,耳朵还是缺乏营养,耳鸣耳聋也会出现。这是大体划分,当然,在实际情况中,咱们也不能排除虚实结合的情况,就是本身气血不足,然后还有邪气阻碍,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所以,从大体上看,想要用中医治疗耳鸣,划分虚实是第一步,如果连虚实也不分,那么就无从谈及治疗。前面我们说了,耳朵虽小,却与五脏六腑、三焦经络息息相关,所以,五脏六腑、三焦经络发生病变,都会影响耳朵,这也给我们提醒,治疗耳鸣,别光盯着耳朵,把脏腑、经络调理好了,耳朵不治也能好。五脏六腑就是通过三焦经络给耳朵提供气血津液,所以咱们的治疗大法,不外乎补充五脏六腑,然后疏通三焦经络。首先,咱们先说说虚症。人到中年,精气肯定虚衰,这是毫无疑问的,人生仿佛一个抛物线,不管你钱财多少、地位高低,过了这个年龄,自然要往下坠落,脏腑功能也会走下坡路,这时候生产出来的气血津液就不足了,不足的结果,不光是耳鸣耳聋,你会发现眼睛也不好使了,头发也白了,鼻子似乎也不灵敏了,就是因为资源不够了。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实人体生理也逃不出这个规律,没了营养,五官(眼耳口鼻舌)为了争夺营养,也会纷纷出问题,这也在提示,人老了。宋朝之后是金元,各个国家互相征战,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这时候,出了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学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垣。这位李东垣先生早年家财万贯,是河北出了名的富豪,但是因为自己母亲卧病在床,遍请名医治疗无效,垂泪之余,他发誓要学好中医,不然就是不孝。而后他散尽家资,拜师当时的易水学派大师张元素,尽得其传,而后在实践中创立了一门崭新的中医理论,以此垂誉几百载,成为金元时期四大医家之首,人称补土派祖师。所谓补土,就是补脾。这位李东垣老先生生于战乱,乱世好人不如狗,赶上战争围城,一连几个月下来,人饿的头晕眼花,骨瘦如柴,两颊凹陷,生理机能垂绝,李东垣先生敏锐的意识到,人不吃饭是不行的,而能把吃进去的饭转化成营养的,就是脾胃。人能生存,全赖脾胃机能不衰,然后可以把饮食水谷转化成气血津液,气血津液就好比春风雨露,滋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内外上下,须臾不可或缺。所以对于耳鸣耳聋问题,李东垣先生力主补脾,只有脾胃机能不衰,才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气血津液,并由三焦经络上升至耳,耳得此气血,犹如大旱来甘霖,怎能不生机盎然,柳暗花明?所以,在他的《东垣试效方》中,他亲自组了一个方子,叫做“益气聪明汤”。所谓益气,就是补益脾气,因为只有脾胃强壮,身体才有化源,人有本,树有根,河流有源头,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而聪明,也不是一般人理解的那种思维超长,天纵奇才,眼不花为明,耳不聋为聪,聪明聪明,其实就是耳目健康。作为一般人,眼睛明亮,耳朵灵敏,身体机能就算聪明,至于那种诸葛亮式的人物,那不叫聪明,那叫智慧。所以,李东垣的这个方子就是通过补脾来聪明耳目。方子如下:黄芪、甘草各半两(各15克)、人参半两(15克)、升麻、葛根各三钱(各9克)、蔓荆子一钱半(4.5克)、芍药一钱(3克)、黄柏酒制一钱(3克)。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克),水二盏(毫升),煎至一盏(毫升),去滓热服,临卧近五更再煎服之,得睡更。咱们来分析分析这个方子。所谓?咀,就是咬碎,这是上古神农时期,人们工具还很缺乏,取得药材后,需要用牙齿咬碎,才能方便煎煮,到了后代,切割工具很丰富了,但依然保留着?咀的说法,以示不忘根本。所以,按照李东垣先生的服法,买了上面这些药后,可以直接打成粉,用的时候把9克药粉倒在水里煎煮,这样更加方便。其中,黄芪色黄,味道发甜,黄色乃脾之本色,甜味为脾之本味,所以黄芪入脾补脾,为补益脾胃第一等重要药物,所谓芪者,乃是耆宿,德高望重之意。甘草,又称甜草,甜味入脾,乃脾之正味,可以补脾益脾。人称国老,虽然不善冲锋陷阵,也算不上栋梁之才,但是智慧老到,脾气温和,别有一番从容。人参,乃是贵重之品,大补脾胃元气,补一切虚,心肝脾肺肾无所不补,现在药理又发现,人参可以抗癌,真是应了李东垣先生那句话,脾胃乃后天之本,根深才能叶茂。升麻,形状似麻,功效能够升提。黄芪、人参、甘草补益脾气,生产出气血,而这些气血想要到达耳朵,则需要升麻帮忙上行,升麻之用,亦在于此。葛根,乃野葛之根,葛生于山林,蜿蜒十几米,吸收底下水液,一直上升到高处,可见其升提之力足够强大,中医也认为,葛根能够升举清阳,功效类似升麻,也是升举气血之用。蔓荆子,乃蔓荆的种子。俗语有云,诸子皆降,蔓荆独升,说的是,中药中,种子类的药物能够降气,而唯独蔓荆子能够提气,把脾胃之气升举到耳朵,发挥作用。黄芪、甘草、人参健脾,升麻、葛根、蔓荆子升气。一补一升,直解到耳。最后两味是黄柏和芍药。李东垣先生为什么在方子中加入这两味药呢?这其实缘于当时流行之说法,金元时期别的一些医家认为,耳鸣乃有火之征兆,何以有火则鸣呢?因为火为阳,阳主动,动极则鸣响,犹如汽车轰鸣、飞机轰鸣,必然是汽油燃烧使然。所以黄柏清肾中之邪火,芍药清肝中之邪火,火气一退,耳鸣自息。以上就是李东垣先生的益气聪明汤,从脾虚入手,着眼于虚,补脾益气,升举阳气,适合脾虚导致的耳鸣。脾虚耳鸣有何别的症状供给医者鉴别呢?除了耳鸣耳聋之外,还可见到倦怠乏力、神疲体倦,这是气虚的典型表现,如果在这些症状的基础上再有大便稀薄,吃饭不多,那就几乎可以断定是脾虚气弱导致的耳鸣了。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咱们只能以后再谈其他治疗耳鸣耳聋的方子了,别走开,很快就能窥得全豹。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