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叶也衬托了荷花的娇艳,但是你们知道吗,荷叶在中医里还是一种中药,对人体有不错的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荷叶,味苦,性平,主要作用于肝、脾、胃经,具有消暑化湿,凉血止血的功效。
一般可用于有出现脾虚引起的泄泻,暑热引起的心烦口渴,署湿引起的泄泻,便血都有不错的疗效。
荷叶+芦根——解暑消肿
荷叶+藿香——署湿泄泻
荷叶+升麻——清热缓解头疼
荷叶+蒲黄——祛瘀止血
名称:丁香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
一般可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肾虚阳。
丁香+附子——温养脾胃
丁香+肉蔻——胃寒呕吐
丁香+橘皮——胃冷呕逆
丁香+人参——健脾升清
丁香+半夏——脾胃虚寒
消痞和胃方
柴胡,白芍,枳实,半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黄连,干姜,党参,槟榔,鸡内金,川楝子。
辛开苦降,和胃除满。
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脾虚气滞、肝胃不和及寒热错杂诸症。可见胃脘痞满,胸胁不舒,嗳气呃逆,食欲不振,口干苦,畏冷食,恶心呕吐等症。
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1.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临床应用: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珠疼痛、羞明流泪、头痛、眩晕等证。2.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3.具有清热散结作用,可用与消散痈肿。4.本品具有清泄肝火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属于肝热、阳亢之证的治疗。
《神农本草经》夏枯草,味苦辛,寒。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生川谷。
玫瑰枸杞养生茶
玫瑰花、菊花、陈皮、玳玳花、大枣、枸杞子、茉莉花。
玫瑰花,一味药食同源的中药,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就有记载,“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食用玫瑰花可以帮助情绪稳定、延缓衰老主要于其含有花青素、氨基酸及玫瑰精油等成分有关。
枸杞子,中药四宝之一,自古是补肾圣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而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
玳玳花,中国花茶家族中的一枝新秀,据《中华本草》记载:玳玳花,性平、味甘、微苦,有理气宽胸,和胃止呕的功效。玳玳花茶具有美容养颜、镇静安神及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茉莉花,日常生活中较受欢迎的花茶之一,《中华本草》记载:茉莉花,性温、味辛、微甘,有理气止痛,辟秽开郁的功效。茉莉花茶具有调节女性月经、解郁安神、健脾益胃及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爱美女士,皮肤粗糙暗黄者。可有舒缓情绪、平衡内分泌、消除疲劳、改善体质、润泽肌肤的功效。
芡实——“益肾固精”,“除湿止带”。
芡实性平,味甘,涩,又称“刀芡实”,归脾、肾经。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
《本草求真》言:“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等作用,常用于遗、滑,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
主要应用:
1、男性遗、滑:搭配莲子、牡蛎或者金樱子等,有益肾固精的作用,可治肾虚、遗、滑等。
2、脾虚久泻:搭配白术、茯苓、扁豆等,有健脾除湿,止泻等作用,可治脾虚、腹泻等。
3、带下清稀:搭配党参、白术、山药等,可治脾肾两虚导致的带下、白带增多等;搭配黄柏、车前子等,可治湿热带下症。
使用注意:产妇、体内气郁结、便秘患者禁用。
玉竹:甘平,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养胃。
临床应用: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舌干口渴之证。
《神农本草经》认为玉竹,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趺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皯,好颜色,润泽,轻身不老。生山谷。
食疗养生法,吃出健康来
1,羊肉+生姜——腰凉就暖
2,莲子+银耳——肝火就小
3,海带+芝麻——血液就净
4,枸杞+山药——白带就没
5,香蕉+冰糖——肠胃就顺
6,川贝+豆腐——咳嗽就好
7,红豆+薏米——赘肉就没
胡荽又名“芫荽”,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功能:健胃消食,醒脾调中,发汗透疹,利尿通便,祛风解毒。主治:疹出不透,纳食不佳,饮食不消。
始载于《嘉祐本草》:“消谷,治五脏,补不足,利大小肠,通小腹气,拔四肢热,止头痛,疗痧疹、豌豆疮不出,作酒喷之立出,通心窍。”李时珍考证:“系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曰胡荽”。
它是一种广泛、常食的蔬菜,富含挥发油、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芫荽性味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胡荽辛香升散,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开胃醒脾,调和中焦。药理研究证明,芫荽提取物具有显著的发汗清热透疹的功能,有促进外周血液循环的作用,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机体发汗,透疹。
五味子的治咳之功,早在《本经》中即有论述,即主“咳逆上气”,《本草化义》也说“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其味酸收敛,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所常用。用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乌梅、人参等同用,如九仙散;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同用,如七味都气丸;若治寒饮咳喘证,须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温肺化痰之品,如小青龙汤。
从《伤寒杂病论》应用五味子的经验来看,凡咳者,张仲景必用五味子,同时配伍干姜或干姜与细辛,如含五味子的小青龙汤主治寒饮咳喘;小柴胡汤方后注云“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四逆散方后注云“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真武汤方后注云“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总之,治疗咳嗽,五味子、干姜、细辛三药常一起配用,这是张仲景的用药习惯,并一直沿用至今。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
功效:疏风清热,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头痛等证。2.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导致的目赤肿痛。3.用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
《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味苦平。主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劳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秋季养生中药,推荐麦冬
微苦、微寒,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一般用于肺燥干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秋季天气干燥,最容易受到燥邪的伤害,因此滋阴润燥的麦冬,是秋季养生的不二之选。
挑选麦冬时,应选择身干、个肥大、黄白色、半透明、质柔软、有香气、嚼之发黏的。
不要购买山麦冬,最好购买杭麦冬,川麦冬也可以。
麦冬还可以与其他的药材搭配,从而起到更好的养生调理的作用。
比如麦冬+百合:百合含有多种生物碱,能防止干燥的季节性疾病,润肺止咳。
麦冬+甘草:甘草常用于气虚、咽喉肿痛,两者一起泡水,缓解咽喉不适的效果更好。
麦冬+石斛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养胃的作用会比较好。
养肝清热安神中药方——酸枣仁汤
酸枣仁 甘草 知母茯苓 川芎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肝血不足,虚热内扰之虚烦不眠证。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
本证乃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肝藏血,血舍魂。若肝血不足,心失所养,魂不守舍,加之虚热内扰,则虚烦不寐、惊悸不安;头目眩晕,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等,皆血虚肝旺之征。治宜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法。
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为君药。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俱为臣药。川芎之辛散,调肝血,疏肝气,为佐药。川芎与酸枣仁相伍,寓散于收,补中有行,共奏养血调肝之功。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佐使药。合而成方,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
心肝同治,重在养肝;补中兼行,以适肝性。
本方为治疗肝血虚而致虚烦失眠之常用方。以虚烦失眠,咽干口燥,舌红,脉弦细为辨证要点。方中重用酸枣仁,且需先煎。
山楂,只消不补,中病即止,不宜长期大量食用,特别是脾胃虚弱之人,应加健脾胃之物同用,单品不宜多食。
最近有很多网友在咨询,山楂炮制后,可以制成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等,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功效是不是也有差别?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它们的功效和差别:
1.生山楂:切片烘干或晒干,核有功力不可去,现代三高、血管疾病多用。
2.炒山楂:主要功效是消食、化积,多用于脾胃虚弱、纳差,大便不成形等症。
3.焦山楂:多用于有积食的泄泻,老人及小儿腹泻,现代多用于急慢性肠炎等症。
山楂炭:主要功效是止泻、止血,可外用,可内服。
:银耳、冰糖、百合、蜂蜜、枸杞少许
:取银耳,清水泡发2小时,加入冰糖及百合,煮至银耳绵软,或把泡发好的银耳加入开水一起放入焖壶,焖一晚上,最后加几颗枸杞。
:每日早晨起来空腹食用。
银耳养胃生津,百合止咳祛痰。两味药神仙搭配,止咳效果杠杠的。
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生姜、大枣。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中焦疟,寒热久不止,气虚留邪。
方中黄芪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浊阴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先建其中。
过敏性鼻炎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呢?推荐4种食物,胡萝卜、金针菇、大枣、乌梅对改善过敏性鼻炎有非常好的效果。
1.胡萝卜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能有效预防花粉过敏症、过敏性皮炎等过敏反应。
2.金针菇经常食用金针菇有利于排除重金属离子和代谢产生的毒素和废物。
3.大枣红枣中含有大量抗过敏物质——环磷酸腺苷,只能暂时性阻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大枣水煎时掰开煎为好,煎熬时不宜加糖。
4.乌梅乌梅可以抗蛋白质过敏。
中医经典当归补血汤:组成只有2味药
当归补血汤,是由黄芪和当归按照5:1的比例用量组成。是中医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可以治疗血虚发热证。用于思虑过度耗伤心血,妇女经期和产后发热,各种贫血或紫癜。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如果要补血,一定要把血里面的能量(气)补足了,血的功能才能提升,这样血虚体质才能好转。
经常熬夜的人,气血容易不足,易引起反复性的口腔溃疡,长期不易愈合。这个时候可以用当归补血汤。其中黄芪托疮生肌,当归活血通络,加点金银花清热解毒。另外,吃当归补血汤上火,牙龈肿痛的人,可以加一点白芍收敛相火。如果贫血导致嘴唇苍白,可以加一点白果引药入任。如果脸色萎黄,可以加一点乳香行气活血。
血虚表现多与白有关,如面色苍白、口唇发白、牙牙龈发白、指甲无血色、头发早白,还容易觉得累,失眠早醒等,
这时候,你可以用这个方——五红汤
红枣、红豆、红皮花生(不去衣)、枸杞子、红糖,这五种红色的食物
五种材料先浸泡,再放入锅中煮至绵软,加入红糖调味,多少随个人口味而定
养血补气、气血双补
气血不足或贫血、体弱之人群日常服用
一、桑树一身全是宝,你知道哪些呢?
1.桑葚,可以养血、润燥、补肾,和枸杞搭配可以补益肝肾
2.桑叶,可以清肺、泄肝、明目,和菊花搭配可以清肝明目
3.桑白皮,可以泄肺平喘,利水消肿,和枇杷叶搭配,可以清热泻肺
4.桑枝,可以祛风湿,利关节,和桂枝搭配,可以通达四肢
5.桑螵蛸,是螳螂产在桑树上的干燥卵鞘。可以补肾助阳,和覆盆子搭配,可以固精缩尿,治疗遗尿,yi泄。
二、常吃大葱,这5个好处不请自来
吃大葱有这5个好处,但是也要注意,有胃溃疡、皮肤病或症在起疹子、视力不好的人慎用
1.促进消化,缓解疲劳
2.预防老年痴呆
3.辅助治疗风寒感冒
4.降低胆固醇
5.预防癌症
调养脾胃,中药白术的8个搭档
1、白术+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化痰。
2、白术+干姜——用于脾胃虚寒、脾胃气虚所致的胃脘冷痛、食少、呕吐、泄泻等症。
3、白术+茯苓——健脾燥湿功效显著,可用于脾虚湿重所致的头晕目眩、胸满腹胀、四肢倦怠、口淡不渴、面黄形瘦、便溏腹泻等病症。
4、白术+鸡内金——鸡内金消积化滞,白术补脾和胃,二药合用又名“健脾化痰丸”,用于食欲不振、食后不消、倦怠乏力、腹泻便溏等病症效果比较好。
5、白术+枳实——二药合用为“枳术丸”,具有消补兼施、健脾消痞之功,常用于脾虚食积、食后脘腹胀痛等症,针对慢性胃炎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比较好。
6、白术+半夏——祛湿化痰,善治脾虚痰湿。
7、白术+桂枝——常用于脾胃虚寒、寒湿较重、痰饮停滞等症,表现为平时不能吃凉的食,脘腹痞闷、吃饭不香、呕吐、泄泻、胸胁满闷等。
8、白术+黄连——健脾化湿、清热和胃。用于脾胃湿热、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症。
此外,因存在个人体质及病情等差异,特殊情况请在中医指导下选用。
男性乳腺增生症
青皮、陈皮、浙贝母、白芥子、延胡索、郁金、制香附、炮穿山甲(代)、海藻、醋炒柴胡、橘核。
乳癖。证属痰凝经脉,肝胃失和
疏肝理气和胃,化痰散结止痛
肿胀疼痛、质硬拒按者,加紫花地丁、乳香、没药;
腹胀、纳差者,加焦三仙、鸡内金;
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
心烦口渴者,加知母、麦冬、栀子;
痰盛者,加瓜蒌皮、制半夏;
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
燕麦
性平、味甘,归脾、肝经。
补益脾胃、润肠止汗、止血。
罗汉果
味甘,性凉,归肺、脾经。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罗汉燕麦粥
原料:
燕麦克,罗汉果半个。
制作:
1、罗汉果洗净,煎汤取汁,备用。
2、燕麦淘洗干净,加罗汉果汁,煮至软烂,食用。
药膳功效:
罗汉果性凉,具有健脾润肠、通便排毒的功效,而且罗汉果含有罗汉甙,甜度是蔗糖多倍,热量很低是天然甜味剂;燕麦中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刺激胃肠蠕动。立秋时节多吃罗汉燕麦粥,不但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还能祛除湿热。
去除湿热,可以用三仁汤:
白蔻仁5(打碎),杏仁15(打碎),薏米仁30,厚朴10,半夏15,车前子30,竹叶15,通草15。(单位:克)
一日三次,水煎服。
如果大便粘滞或者舌苔黄腻舌质红,可以加用清热燥湿的黄连。懒得配比,也可以用薏诗茶直接调理。
材料:甘草、小麦,大枣(去核)、百合、鸡蛋
制法:甘草先煎10分钟取汁去渣加入小麦、大枣、百合同煮半小时,最后加入蛋清煮沸摇匀即可,温服
功效:补气、养血、安神
适用: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易怒、焦虑等,可用于亚健康的日常保健
备注:体内有湿热不宜
桑叶、黄芪、玄参、生地黄、桔梗、麦冬、杏仁、栀子、川贝母、前胡、甘草。
清热解毒,润燥化痰
热毒犯肺,伤肺化操伤阴
高热咳嗽,痰多黏稠,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适用于小儿,其剂量酌情增减。
主治小儿肺热燥咳。玄参、麦冬、桑叶、生地、川贝清热润燥止咳;
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桔梗宣肺止咳;
杏仁、前胡降气化痰止咳;
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润燥止咳之功。
桑叶、黄芪、玄参、生地黄、桔梗、麦冬、杏仁、栀子、川贝母、前胡、甘草。
清热解毒,润燥化痰
热毒犯肺,伤肺化操伤阴
高热咳嗽,痰多黏稠,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适用于小儿,其剂量酌情增减。
主治小儿肺热燥咳。玄参、麦冬、桑叶、生地、川贝清热润燥止咳;
黄芩、栀子清热解毒;桔梗宣肺止咳;
杏仁、前胡降气化痰止咳;
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润燥止咳之功。
胡椒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积、解毒止痛、开胃止泻之功。
1、胡椒猪肚汤:猪肚焯水后,加入胡椒炖煮——缓解胃寒疼痛、胃下垂;
2、胡椒粥:胡椒研末,与粳米煮粥食用——缓解霍乱及夏季冷泻;
3、胡椒生姜汤:胡椒研末,与生姜煎汤——适用于经常呕吐、反胃的人群食用;
4、胡椒研末,用酒送服——缓解心腹冷痛、吐清水等问题。
小贴士:阴虚有火、目疾、痔疮人群不宜食用。
1、罗汉果+菊花——清肝明目,清热去火,还可以改善初秋时咳嗽,便秘,口干
2、罗汉果+橄榄——止咳化痰,缓解咽喉肿痛
3、罗汉果+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祛火利咽。夏季清热解毒很是合适
4、罗汉果+桔梗——清肺,润肠,祛燥,对通便顺畅起到一定的作用
?
葛根+黄连+黄芩——清热解表,燥湿止泻
葛根+麻黄+桂枝——散寒解表,缓急止痛
葛根+人参+茯苓——益气健脾止泻
葛根+天花粉——清热生津止渴
葛根+柴胡+石膏——解肌清热,外感风寒
葛根+木瓜——头痛鼻干
1.桑葚:滋补肝肾之阴。桑葚干可直接吃
2.枸杞:滋补肾阴,可煲汤,可泡茶
3.银耳:滋阴润肺,与百合共用可增强疗效
4.阿胶:滋阴润燥补血,有养颜美容功效
5.鸭肉:滋阴不上火,适合阴虚易上火人群
2.猪肉皮:补肾液,润肌肤。
3.牛奶:滋润补液。增强体质
4.甲鱼:滋阴凉血,可用于阴虚火旺辅助食疗
5.干贝:滋补肾阴。可煲汤,焖,炖
6.蛤蜊:滋阴止消渴。蛤蜊冬瓜汤利尿消渴,是一味不可多得的美食
牡丹皮+栀子——调理肝郁火旺
牡丹皮+赤芍——活血散瘀
牡丹皮+丹参——清热凉血
牡丹皮+紫草——清热凉血
牡丹皮+防风——行瘀活血
淡竹叶+生石膏——清肺,清胃热
淡竹叶+竹茹——清热和胃
淡竹叶+木通——清心利水,提高免疫力
淡竹叶+黄连——清热泻火
淡竹叶+麦冬——清心除烦
淡竹叶+生地——滋阴泻火
藿香+青蒿——暑湿感冒
藿香+佩兰——胸闷腹胀
藿香+陈皮——食欲不振
藿香+半夏——暑湿呕吐
藿香+枳实——胃气痛
藿香+砂仁——温中理气
中药应用经验分享,值得收藏。
1、杜仲+鸡血藤——补肾活血通络。
2、山萸肉+石斛——滋肾养阴
3、百部+桔梗——顽固性咳嗽。
4、板蓝根+冬凌草——慢性咽炎。
5、穿山龙+桑枝——四肢疼痛。
6、黄芪+太子参——气阴两虚。
7、海狗+烫狗脊——补肾温肾,强腰脊。
8、鸡内金+海金沙——胆结石。
9、益母草+元胡——调经止疼。
10、杏仁+麻黄——宣肺平喘。
11、薏苡仁+半夏——燥湿化痰。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