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恒教育中西医医师实践技能第一站病案分

倒计时:

医师实践技能考试:15天

医师一试笔试考试:84天

后台回复:试听视频课

实践技能:第一站病案分析

41

李某,女,70岁,退休职员。年2月18日初诊。

患者1天前不慎摔倒,右手着地,当时即感疼痛,不敢活动,今日来我院就诊。

查体:右手腕部肿胀,压痛,活动度因疼痛无法测得,可见餐叉样畸形,可及骨擦音及骨擦感。舌质暗红,少苔,脉弦数。腕关节侧位X线片示:桡骨远端可见一骨折线,骨折远端向背侧分离。

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骨折;中医证候诊断:气血瘀滞证。

西医诊断:桡骨下端骨折(伸直型)。

西医诊断依据:

.患者1天前不慎摔倒,右手着地,当时即感疼痛。

.右手腕部肿胀,压痛,活动度因疼痛无法测得,可见餐叉样畸形,可及骨擦音及骨擦感。

.腕关节侧位X线片示:桡骨远端可见一骨折线,骨折远端向背侧分离。

中医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西医治疗措施:

.依据X线片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

.接骨七厘片内服。

.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

42

陈某,女,8岁。年1月9日初诊。

2天前患儿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偶咳,自服感冒冲剂效果不佳,1天前出现头面部及胸背部皮疹,瘙痒,部分结痂。

查体:T38.2℃,P96次/分,R24次/分。精神可,面红润,躯干部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疱疹,疱浆清亮,少许结痂,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5%,淋巴细胞百分比53%。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水痘;中医证候诊断:邪郁肺卫证。

西医诊断:水痘。

西医诊断依据:

.冬春季发病,有水痘接触史。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颜面、躯干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连翘15g,金银花12g,苦桔梗9g,薄荷3g(后下),竹叶9g,生甘草5g,芥穗9g,淡豆豉9g,牛蒡子9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应用含0.25%冰片的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擦。

.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或有并发症或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及早使用抗病毒药。首选阿昔洛韦。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对水痘病程有不利影响,可导致病毒播散,应禁用。

-----------------------------------------------

43

孙某,男,40岁,职员。年2月18日初诊。

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半年前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及左上肢放射痛,每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半月前因受凉,颈项、左上肢疼痛加重。现颈项部僵硬疼痛,转颈活动受限,左上肢放射痛。遇寒加重,热敷后疼痛减轻,睡眠差,饮食尚可,大小便正常。

查体: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颈椎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7椎体边缘增生,椎间隙变窄。舌淡红,苔白,脉弦紧。

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痹证;中医证候诊断:风寒湿阻证。

西医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

西医诊断依据:

.长期从事伏案工作,半年前出现颈项部僵硬疼痛及左上肢放射痛,每于受凉及劳累后加重。

.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X线检查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7椎体边缘增生,椎间隙变窄。

中医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羌活、独活、白芷、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白芍、防风各10g,川芎6g,蔓荆子、藁本各12g,甘草3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及镇静剂对症治疗。

.局部有固定且范围较小的压痛时,可局部封闭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证:①各型颈椎病经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②神经根与脊髓压迫症状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者。常用的术式:①前路椎间盘及骨刺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②侧方减压和椎间融合术:主要适用于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③颈椎后路减压术或椎管扩大术:适用于经前路手术后效果不佳,多节段椎管狭窄者。

-----------------------------------------------

44

患儿,女,3岁。年11月26日初诊。

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近1天来,颜面、躯干发现斑丘疹、水疱,大小不一,大者如黄豆,小者如粟米,内含水液,晶莹明亮,浆液稀薄,分批出现,检查患儿头角发际皆有高粱米大之水痘,胸背部较多,四肢散在。皮疹瘙痒,分布稀疏,此起彼伏,舌尖微红,苔薄黄,脉滑数。既往体健。有水痘接触史。

查体:T39.1℃,P次/分。体重15kg,发育正常,精神欠佳,呼吸稍促,皮肤稍红,颜面、躯干部可见粉红色斑丘疹、椭圆形小水疱,顶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大小不等。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冲动位置及心浊音界正常,心率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余无异常。

理化检查:血常规:WBC4.5×10^9/L,L%55%。ELISA检测:病毒抗体阳性。

根据上述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分析。

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水痘;中医证候诊断:邪郁肺卫证。

西医诊断:水痘。

西医诊断依据:

.冬春季发病,有水痘接触史。

.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后颜面、躯干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结痂。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

.ELISA检测:病毒抗体阳性。

中医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方剂:银翘散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金银花6g,连翘6g,桑叶10g,梧梗5g,生薏苡仁10g,板蓝根6g,蝉蜕3g,牛蒡子6g,六一散10g(包煎)。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皮肤瘙痒可应用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局部涂擦。

.抗病毒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用抗菌药物。

-----------------------------------------------

45

董某,男,45岁,已婚,职员。年7月9日初诊

患者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未系统治疗。现症: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口干口苦,渴不欲饮,不思饮食,身重肢倦,尿黄,大便不爽。

查体:T36.5℃,P80次/分,R19次/分,BP/80mmHg。全腹软,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麦氏点无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辅助检查:腹部B超示:未见异常。胃镜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黏膜粗糙不平,可见小灶性糜烂,幽门螺杆菌检查。

解析:

中医疾病诊断:胃痛;中医证候诊断:脾胃湿热证。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西医诊断依据:

.症状:胃脘灼热胀痛,嘈杂,脘腹痞闷反复发作。

.查体:剑突下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征(-),麦氏点无压痛。

.腹部B超示:未见异常。胃镜示: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黏膜粗糙不平,可见小灶性糜烂,幽门螺杆菌检查(+)。

中医治法:清利湿热,醒脾化浊。

方剂:三仁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

杏仁(后下)、白蔻仁、通草、法半夏、竹茹、藿香各10g,厚朴、薏苡仁、滑石各15g。

西医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包括饮食疗法和消除病因。

.药物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用三联疗法(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甲硝唑)等治疗。

(2)促胃动力药:多潘立酮(吗丁啉)10mg,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口服。

-----------------------------------------------

更多考试资料:请看本文下方往期推荐

医考复习资料和课程:

详情添加张老师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吃坚果对白癜风有好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ulingz.com/smjg/3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