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补中益气和升陷汤区别

蓝月提示:

健康靠自己生命属于你

检查不成病千万别侥幸

异常小指标生病慢悄悄

耐心学一点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气虚发热证。而升陷汤出自张锡钝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用于治疗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时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或参伍不调之大气下陷证。两方皆可升阳气,然何以其一言补益中气,而一言升大气,大气与中气又有何异同?

  我们知道东垣独辟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人赖天阳以生,地阴以长,奉阴精以寿,营气以养,此四者皆化于脾胃,故脾胃为生长寿养之本。又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脾气升发方可使元气充沛,阴火潜藏,生机活泼,故其时时以补脾阳、升脾气为重。而张锡纯遣方用药虽亦以顾脾胃为先,然更倡导“大气说”,主张临证“凡遇气分不舒之证,宜先存大气下陷思想,以细心体察”。其言:“大气即宗气。”《灵枢》邪客篇曰:“五谷入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观此经文,则亦知宗气即大气也。且较之于“中气”者,“大气”面广矣,“是大气者,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气为宅窟者也”,心肺居胸中,大气为胸中宗气,故其所谓大气不仅包括脾胃之中气,且心肺之气亦舍其中矣。

  以上说明了中气与大气的关系,则知李氏之补中益气汤与张氏之升陷汤虽皆可升阳补气,然不尽相同,补中益气汤能补益脾土,甘温除热,“补其中而升其阳,甘温以泻其火”。用以治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上冲所致之“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等症。方中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补元气,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炙甘草调和诸药。后世多用于治疗中气下陷所致内脏下垂及崩漏等症,正如陆丽京所言“此为清阳下陷者言之”。而升陷汤以“黄芪补气、升气;然其性稍热,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左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较之补中益气汤升发之药多而补益之力减,可速升大气以复其位,且其治证亦多矣。“有呼吸短气者,有心中怔忡者,有淋漓大汗者,有神错健忘者,有声颤身动者,有寒热往来者,有胸中满闷者,有努力呼吸似喘者,有咽干作渴者,有常常呵欠者,有肢体痿废者,有食后易饥者,有二便不禁者,有癃闭身肿者,有张口呼气外出而气不上达,肛门突出者,有女子下血不止者,更有经水逆行者”。多为心肺脾胃之气陷而欲脱之症,较之补中益气汤证不知危重几倍矣,正如张氏自评曰:“夫中气诚有下陷之时,然不若大气下陷之尤属危险也。”

鉴别:

升阳益胃汤、升陷汤、举元煎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其中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

辩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本方亦可用于虚人感冒,加苏叶少许以增辛散之力。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使用注意: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总之,虽云补中益气汤与升陷汤皆可补气升提,但不能等同视之,临证当详加审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gm/5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