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手册经方讲习录笔记九

北京最佳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8839620.html

本文为个人读书笔记,文章仅供自学使用,

更多详细内容请购买配图中的原著,侵删!

二痉湿暍病病脉证治

1痉病的诊治。

#病机:误治引起,比如过汗,风病误下,疮家发汗等等引起的津液缺乏。

#特点:无热不痉,都是阳证。身体缺乏水封导致肌肉紧张、僵直强硬。

脉:沉细有力

柔痉:有汗,身体强,几几然。

刚痉:无汗,口噤不得语。

#方证鉴别:

1)瓜蒌桂枝汤证:有汗。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

瓜蒌根2两桂枝汤

与桂枝汤加葛根的区别:

瓜蒌桂枝汤证针对全身项背强,桂枝汤加葛根仅项部。

2)葛根汤证:无汗。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是桂枝汤基础上,加麻黄发汗,加葛根解项背强: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

红枣十二枚

3)大承气汤证:特点:角弓反张

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

#临床上非典型的证还有:结合“脉沉细”。

1)夜里磨牙,可能是葛根汤或者大承气汤证。

2)偏瘫后遗症患者:肌肉强,咬牙切齿。

3)口吃患者,张口难:可看做口噤。

4)独头动摇:也要考虑痉病。

5)脉如蛇行;脉紧如弦,直上直下;

2湿病的诊治

#脉沉细,但症状与痉病不同。

#湿痹症状:小便不利,大便反快,关节烦疼,所以治疗以利小便为主。(茯苓剂)

#湿家(长年有湿病的人)症状:面色熏黄,但头汗出。治疗不可利小便,用微汗法。

#诊断特点:有身体疼痛,阴雨添加中。不具备不是湿病。

#治疗原则:微汗;局部覆被;避风;怕汗出的多用小方。

治疗禁忌:忌下;忌大汗;忌火。

#方证鉴别:

脉有力

1)日晡加重:麻杏薏甘汤;

2)日晡不加重:麻黄加术汤;

脉无力

3)脉浮无力,身重汗出恶风,防己黄芪汤;

4)无力,近之则痛剧者,甘草附子汤;

5)无力,近之不通剧,大便干者,白术附子汤;大便不干,桂枝附子汤;

特殊症状,可直接用方证对应

7)如虫行皮中,防己黄芪汤;

8)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

3暍病的诊治

#中暑病的特点:身重而疼痛,脉无力、弦大、渴。

#分类:

急性中暑病:

常用经方:

白虎加人参汤

瓜蒂汤

竹叶石膏汤

慢性中暑病:临床多见,中暑后遗症。

应用指征:

1)初次得病在暑天,每到暑天病情加重;

2)口渴,乏力,心烦,疼痛。

3)脉大无力或虚大而弦数或弦数,舌苔薄白

结论:

气阴两虚,升降失调;

或湿热郁结,升降失调。

方:东桓清暑益气汤(人参麦冬五味子青皮陈皮神曲黄柏白术升麻泽泻10当归甘草6黄芪葛根苍术15)补气阴,升清降浊。

#临床注意:

暑期得病,每到夏季反复发作和加重,长期头或者身体部位疼痛,乏力,烦渴,脉大、数、弦。表现为气阴两虚。其他药均不见效的。均可以考虑是中暍。

临床朱进忠老师用此方治疗骨质增生、耳聋等,共同点是脉弦大,右脉大于左脉。

#常用时方:

清暑益气汤

藿香正气散

十味香薷饮

生脉饮

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病脉证治

1百合病(即百脉病“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笔者认为百合病的诊断要点:1以小便出血或者小便时头疼、头晕或者寒战。2欲食不能食,坐卧两难。3如有神灵,悲喜不定,神情恍惚,脉微数无力。其中1最重要。

而目前公认的舌红赤,少苔或者无苔,可以参考。通常有口渴、发热但不是特征。

#白合病误治后的处理

1)不能汗,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

2)不可下,误下用滑石代赭石汤;

3)不可吐,误吐用百合鸡子黄汤;

4)没有误治,用百合地黄汤;

5)时间长,口渴,用百合洗方;

6)洗方不愈,用瓜蒌牡蛎散;

7)百合病伴发热,用百合滑石散;

2狐惑病

即现代白塞氏综合征。

#诊断要点:口腔溃疡、外阴溃疡;心烦欲眠,目赤目黑。

#内服方:

甘草泻心汤: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赤豆当归散

#外用方:苦参汤雄黄熏法

3阴阳毒

笔者认为诊断只用症状即可:

阳毒:面赤,咽喉痛,唾脓血。

阴毒:面目青,咽喉痛,身痛如被杖(毒入里)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一两炒去汗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血液病的临床:

#笔者建议升麻鳖甲汤里的雄黄,安全可以套胶囊服用。如果入煎剂,可以从0.3克起,慢慢增加总结经验。

#升麻鳖甲汤治疗的疾病与咽喉、红斑狼疮、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关系密切。

#血液病患者,有的出现红色斑块,属于阳毒;有些出黑色斑块,属于阴毒。

患者中很多合并有百合病、狐惑病或者赤豆当归散证。(笔者认为这可能也是仲景在金匮中把“百合狐惑阴阳毒”在一起的原因。)

如:

1)红斑狼疮病人,舌红少苔、无苔,要和百合病处方;

2)白血病患者,有溃疡,合甘草泻心汤;

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合病有感染化脓的,合赤豆当归散。

#青黄散:青黛:雄黄=7:3,日本人治疗血液病喜用牛黄,牛黄与青黛相似,笔者认为可以试用青黛、牛黄、雄黄配伍治疗白血病。

(另外:周霭祥医生,60年代起开始治疗以比列9:1,8:2,7:3试验治疗急性慢性白血病,疗效好。要求1:方法药量从少到多;2饭后服;3根据血象调整方案;4观测有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手足角质化等,5需要住院实时观察肝肾功能。)

#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

1)血液病的经方治疗主要是在百合狐惑阴阳毒第三和黄疸病第十五的处方,以及发黄疸涉及到伤寒中的栀子柏皮汤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2)其他的表现为红斑或者青斑的病,都可以考虑阴阳毒的治疗方案。

四疟病中风历节病病脉证治

1疟病病脉证治:

特征: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发作。寒热往来的多为柴胡证。特殊的寒疟和热疟,按证用方。

#疟病的脉有七种:

脉弦

脉弦数:多热,白虎加桂枝汤。

脉弦迟:多汗

脉弦小紧:为疟母,有积聚的,血少。可下。

脉迟:温,柴胡桂枝干姜汤

弦紧:可发汗

弦浮大:可吐,牡蛎汤

#疟病的类型有:

热疟:白虎加桂枝汤

寒疟:柴胡桂枝干姜汤

有寒有热:(有水有痰)

蜀漆散方: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

牡蛎汤方:牡蛎四两熬麻黄四两去节甘草二两蜀漆三两

渴疟: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

疟母:用鳖甲煎丸

(补充胡希恕:古人说的一个月不好的疟母,是左胁下脾肿大。趁着没有结实

用鳖甲煎丸)

本文为读书笔记,文章仅供自学使用,

更多详细内容请购买配图原著,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fl/8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