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2寒水石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

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它的情节是虚构的,中医药知识却真实可靠,故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

2、寒水石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除烦止渴。

皮肤热炽如火烧

  痰生百病食生灾,再加外感病易来。

  小指月说,爷爷怎么饮食吃饭也会生灾病啊?

  老爷爷笑笑说,《千金方》上说,万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之患。

  小指月又说,饮食怎么生万病呢?

  老爷爷说,饮食不节得病多,吃得过饱,过快,过杂,过硬,过凉冷,过热腾,过酸辣,过辛咸,过油腻等,一切过度之饮食皆是百病之源,故曰过犹不及。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小指月从小就在爷爷良好饮食观的教导下成长,所以这些偏颇饮食带来的身心不调,他就少经历过。

  所以爷爷说的这些经验教训,指月也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很难真正有身心的体证。

  有个建筑工,天气热时,照样在酷暑中干活,而且从不吃喝稀粥,只吃干饭,人家问他为什么不喝稀粥呢?

  他说,稀粥喝了没劲,干活没力。

  所以天气虽然酷热,他依旧吃各种炒粉炒面,而且还搞点酒来。

  这样没过几天就心烦口渴,身上蒸蒸发热,皮肤就像火烧一样,怎么喝水也不解渴。

  他不得已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小指月一把脉,这正是一个夏季洪数之脉象,外面酷暑,里面更是暑热难耐。

  老先生说,你这几天都吃什么呢?

  这建筑工很疑惑,怎么老中医都是这样,不问我怎么不舒服,问我吃什么呢?

  医院里检查治病,从来都不问我这些东西的。

  然后他便说,炒粉炒面,还有蛋炒饭,我最喜欢了,而且还搞点花生米来下酒。

  老先生按按他肚子说,这几天大便如何?

  他说,上厕所,蹲很久才排出一点,比较干硬。

  这建筑工说完后,又问,大夫,你这里有没有水啊,我好想喝啊,刚从工地里过来,我喝了一大碗,现在又渴了。

  小指月说,这里有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凉水,你喜欢喝哪一杯呢?

  这建筑工二话不说,便端起那杯凉水来一饮而尽,当然凉的解渴,哪有喝热水的。

  爷孙俩相视而笑,因为他们经常做这个试验,来测病人身体的寒温。

  如果病人体寒,他就喜温饮,而且说话声音比较低微,如果病人体热,他就喜欢喝冷饮,而且说话声音亢盛,甚至有些咄咄逼人。

  这样试验结果一出来,治法就随之而出来了,中医称之为各随其所欲而治之。

  既然你体热,如同酷暑干旱,身体需要来一场甘霖露雨,我就给你用药制造一个天气下而为雨的肃降之象,让身体百脉得到水津滋布则不渴,皮肤得到津液灌溉则不再火烧火燎。

  老先生接着又说,你这病可以治,但以后天气热,就要喝些稀粥容易消化的,不要外面一团火,你里面也吃这些炒面炒粉炒饭炒花生米,这样里外热火一勾结,脏腑里面积热配上这上天酷暑,你身体就像鼎炉一样,能不大渴烦热吗?

  这建筑工听了点点头说,以前家里人也跟我这样说,看来我是要好好改改这习惯了。

  好接下来我喝几天稀粥。

  然后那边小指月已经开好了三石散,原来这三石散,就是由寒水石、石膏、滑石三味药,配上点甘草打成粉,制成的散剂,专门治疗身体热盛如酷暑,靠这石类药,质重,善于清热泻火,令体内天气降而为雨,把整个肺部气机肃降下来,这样肺气肃降,则诸经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为水是上源,肺气肃降,下面五脏六腑,莫不得到水津灌溉。

  这建筑工拿回去吃一次,身体就清凉,晚上就睡个好觉,第二天再吃,口中也不会燥渴了,身上皮肤也没有了那种火烧火燎的感觉,甚至喝水不解渴的症状也消了。

  真是自己体内气机能升降对流,自然不需要狂饮凉水,如果不升降对流,都纷纷随着上亢的脉势,蒸发出去,皮肤也热烫得像酷暑的地面一样,这样脉势不降,气不下收,你即使抱着水壶来饮水,也不解渴啊!

  所以中医不是见渴止渴,而是调气机,气机肃降,五脏皆得到津液以灌溉,气机发越,六腑水津都往外耗散蒸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神农本草经》曰: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方脉正宗》: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寒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

赌博引起的发狂

  小指月跟着爷爷又要出诊了,出诊有很多种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病人确实病重来不了。

  而这次居然不是病重来不了,也不是病人家中富贵,把所有医生请到家中去。

  而是这病人本身就穷,又去赌钱,把唯一的田地都输了。

  然后这病人就急火攻心发狂,整天唱歌,拖着衣服在街上走,甚至爬到屋顶上去。

  家里人见了后都很担心,怎么说也说不服,他也听不进去。

  家里人怕他跑到路上被车撞了,或者掉到水里爬不上来,于是采取措施把他关到房子里,可关到房子里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他照样在房子里面天天破口大骂,甚至以头撞墙要冲出来。

  老先生看了后,摇摇头说,这赌博真是瘤毒,祸人非浅啊!

  旁边有邻居说,大赌伤身,小赌怡神,原来这邻居还经常买六合彩。

  老先生听了后,摇摇头说,久赌鬼神输,你赢的即使是钱,输的却是最宝贵的精神,这社会的赌风养了不少游手好闲,不肯干活的人。

  甚至搞得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小赌你赌久了也会变大赌。

  不要以为事情细小,就以为无关紧要,马路上的一根铁钉,可能让一辆货车爆胎翻车,人染了一个小小的赌习,可能让自己摔下去,再也难以爬起。

  这家人便一筹莫展,问老先生,这该咋办?

  老先生说,指月啊,你看这是什么症状?

  小指月说,我看像个佯狂。

  老先生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不用把他的脉,都可以看出来,这人脸色红赤,怒发冲冠,而且要往高处爬,对于这种往上走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他气机是往上越的。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他知道中医需要四诊合参,但一些特殊情况,也可以用望诊来代切脉,甚至以问诊来推测出病人的脉势而用药。

  经过这家里人的反映,原来这狂躁的病人,喜欢把衣脱掉,喜欢跳上屋顶去高歌,如果不是气机上越,气血并走于脑部,是不可能做出这种举动的。

  小指月说,爷爷,这该怎么办?

  因为小指月第一次看到狂人,连靠近都不敢靠近,老先生说,大凡治病,先调其气,再疗诸疾,你不要被他表面的狂证吓到,你要看他身体里的气机状态。

  小指月说,我看到他身体一派大热,眼睛红赤,如同火烧。

  老先生点点头说,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黄帝内经》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你看有哪味药是咸寒降火,又能够治疗阳明热盛狂躁的,而且最好是属于矿石类药,因为重镇之物,能够安其神,降其气。

  小指月一想,马上有答案了说,我知道了,爷爷,是寒水石。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寒水石是咸寒的,寒主降,治热以寒药,而咸又能够往下走,古人说,咸能降火,寒能清热,火热上扰,导致神志狂躁,以这咸寒的寒水石,正中病机。

  于是小指月便写上寒水石,老先生还加上黄连,两味药等分打粉,用甘草汤每次送服两钱药粉。

  老先生还交代说,记住要等药汤凉冷了再来服用。

  小指月说,爷爷这是为什么呢?很多药都要趁热喝啊?

  老先生说,本身这病人就心头狂热,这药汤如果再趁热的话,他未必想喝,只有等凉冷了,他更能够一饮而尽,而且放凉冷了,清热降火之功更速,而不会助长他心头烦热。

  小指月又问,爷爷,为什么还要配点黄连呢?

  老先生说,黄连清心经之热火,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神志方面的疾患,总离不开治心,而这人神志亢盛,就要用点降心火的药辅佐之,而黄连乃清降心火之正药也。

  这样药一喝下去,晚上就睡了点觉,好像没那么闹了,第二天再喝,居然开始能够跟家里人讲话,家里人大喜,这病人还迷糊地说,为什么你们把我关在这里面呢?

  快点放我出去,田地里还有那么多活要干。

  这家里人听过再次大喜,原来这气火降下来,神志居然恢复正常了。

  后来也就没什么了。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你就用那么简单的两味药治好了他的病呢?

  老爷爷说,他这病是暂时性的气血逆乱,气血上走,疾病还不算是最顽固的,所以稍微用点凉降之品,气火降下来,神志就清了,如果是顽固的狂证就不是那么简单咯。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马上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事方》鹊石散: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

寒水石治丹毒

  有个小娃子只有三岁,家里还一直给他供应奶粉,而且奶粉一定要搞到很浓稠很香,搞到清稀了,味道不够他就不喝。

  结果这娃子经常皮肤发疮,这次小腿上长了一大片鲜红的疮毒,他家人抱着娃子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点点头说,这是丹毒,好发于颜面小腿,丹者红也,红为火之色,是火毒炽盛外发的表现,指月你摸摸他的皮肤看看,什么感觉?

  指月一摸,手就缩回来说,爷爷,这皮肤怎么这么热腾,好像火烧火燎一样。

  老先生笑笑说,热为火之渐,火味热之极。他这身体随时都会发高烧。

  这家人点头说,已经发烧了好几次,用退烧针退下来了,但这脚上的热毒却退不了。

  老先生点点头说,小孩子的病根饮食关系很大,《黄帝内经》说,膏粱厚味,足生大疔。

  你不要说是小娃子,就算是大人,你经常大鱼大肉,吃得很浓稠肥厚,不清淡,那身体很快就吃出问题来。

  你看那些身上好发疮肿的,有哪个饮食清淡过,都是浓稠肥厚的食物,消化不了往外透发啊!

  这家人说,那该怎么办呢?

  老先生说,你给他吃得清淡点,以后都不发丹毒了。

  这家人为难地说,我这娃子就清淡不得,给他搞淡一点,不搞得很香甜,他都不往咽喉下咽。

  老先生笑笑说,那是因为他还没有饿,等他真正饿了,你给他白米稀饭,他都抢着吃。

  这家人听了后,点点头,确实这个娃子都是最宠着,从来没有缺过吃的,结果不是因为缺衣少食而搞病了,而是因为衣食富足,而搞得经常发烧,身上长脓疱。

  老先生说,你回去搞点绿豆汤,还不要放糖,给他喝,饿了就给他吃,不饿就不给他吃。

  平时就搞点白米稀饭,或者熬点山药粥都行。

  然后老先生又跟小指月说,皮肤如火烧,应当用何药?

  小指月信口把《神农本草经》背出来,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就用寒水石调猪胆汁外擦丹毒患处。

  这样第一天擦下去就缩了,第二天再擦热也退了,娃子也不烦了,而且娃子开始饿了想吃东西,这时家里人没有再搞浓稠的奶粉,因为老先生说,奶粉调得越浓稠,看似营养高,也容易让血液变的粘稠凝滞,发为痈疮。

  所以这两天就搞点山药白粥,或者绿豆粥,奇怪这娃子见了这粥就喝,而且还喝得很开心。

  原来这家人听从老先生的一个妙计,就是加中莫放任何零食,并且娃子不饿就不给他吃。

  而且每次给娃子吃只吃到七分饱,留个意犹未尽,绝不让他吃到打嗝饱胀灌不下,这样养出来的娃子,容易饿,胃口好,身体棒。

  尽吃这些粗粗糙糙的五谷杂粮,反而把身体养得健健康康,从此不单这些疮毒少发了,连感冒发烧都少了。

  这父母知道这绿豆汤内服,跟寒水石外用退丹毒厉害,他们从中更加领会了这清淡饮食七分饱防治小孩各类杂病更有效。

  一个最好的汤方,它充其量可能就帮你度过一次疾病的难关而已,但一个真正健康的饮食观,却可以为娃子一辈子的健康平安保驾护航。

  这汤方只能治一人一时之病,而健康的饮食观保的是众人一辈子的身体啊!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本草汇言》曰:治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寒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

  《医学入门》曰,治小儿丹毒,寒水石烧为末,醋调敷之。

(因各人体质不同,请勿擅自效仿用药!)

中药小知识:

石膏与寒水石的区别

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硫酸钙。寒水石是天然沉积矿物单斜晶系硫酸钙或三方晶系碳酸钙矿石。多为规则的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形,有棱角白色或黄色,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透明或不透明。

石膏与寒水石皆为硫酸盐类矿物药,二者皆为辛寒之品,同入胃经,都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可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者。二药常合并使用,以增加清热泻火之力。如《保命集》中主治痰热咳喘的双玉散即由此二味药组成。而在《温病条辨》中主治暑湿证的三石汤、《串雅补》中主治小儿惊风发热,泄泻夜啼,不乳不食,牙疳口糜的白虎抱龙丸等方中也都含有此二味药。

石膏与寒水石的功效区别:

、石膏味辛性大寒,兼人肺经,其性清中有解,善清肺胃实热,解肌肤之热。多用于肺热咳喘,胃火牙痛或头痛,《用药心法》谓其为“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景岳全书》谓其“生用……善祛肺胃三焦之火,而尤为阳明经之要药”。

寒水石辛寒,兼人心、肾经,其寒性稍逊石膏,不仅能清胃热,而且能“治心肾实热”(《本草求原》),为“治心肾积热之上药”(《本经逢源》),可以除烦止渴。用于热病烦渴,热盛癫狂等证。

2、石膏煅用有收湿敛疮,生肌止血之效,可用于疮疡溃烂不收、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长沙药解》谓其功能“解火灼,疗金疮”。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谈到其用石膏的体会时说:“愚尝用煅石膏细末,敷金疮出血者甚效”。

寒水石很少锻用,其性走散,外用可清火消肿,有缓解皮肤赤热疼痛之效,如《本经逢源》谓其能治“身热皮中如火烧”,故可外用于口疮、丹毒、热毒疮肿、水火烫伤、带状疱疹等。

3、石膏味辛甘,能通乳,治乳痈。《长沙药解》谓石膏“通乳汁,平乳痈”,《日华子本草》也云石膏能“下乳”,《千金翼》治妇人乳无汁即“用石膏四两,碎,以水二升煮三沸,稍稍服,一日令尽”。

寒水石兼能利窍消肿,用于湿热水肿、尿闭之证。如《神农本草经疏》所云:“水肿者,湿热也,小便多不利,以致水气上溢于腹,而成腹痹,辛咸走散之性,故能除热利窍消肿也。”

4、石膏还可治骨蒸内热。《名医类案》载:“睦州扬寺丞,有女事郑迪功,苦有骨蒸内热之病,时发外寒,寒过内热,附骨蒸盛之时,四肢微瘦,足趺肿,其病在脏腑中,众医不瘥,适处州吴医,只单用石膏散,服后,体微凉如故。”

寒水石不仅可清肌肤之热,而且可清血络和骨节中之热,故还可用于热痹。当代名医朱良春即主张治热痹用寒水石而不用石膏。

胆胃上逆易上火就用后爱消消火

要保持花容月貌,必用参巧巧面膜!

每日学一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麻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桂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细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藁本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苍耳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辛夷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葱白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鹅不食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胡荽(芫荽/香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薄荷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牛蒡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蝉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0-桑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2-蔓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3-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4-升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5-葛根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6-淡豆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7-浮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28-木贼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二册--石膏

中医人的故事:传给后代什么才最有意义-精神感化世人,德行泽被后世(精彩)

丘处机祖师的修道故事

赵绍琴讲故事:那一年,我独排众议,毅然用白虎汤!

吴鞠通的故事

针灸治愈毒瘾的传奇故事

千古真人张三丰修炼故事

百岁道长张至顺的故事与修行之道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人体使用手册-《黄帝内经》

有多少人误解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看完恍然大悟!

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十一条鱼的故事-颠覆你的健康认知[漫画]

5个治疗癌症的小故事(神奇不可思议)

故事篇专讲案例给大家听(汉唐中医倪海厦撰写)

"火星男孩"今年已经2岁,他的故事再次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fl/6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