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阴阳者,万物之纲纪,辛丑牛年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六气属于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进入年,五运六气也会有所改变,为大家整理一份年五运六气详解,文章最后有关于养生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五运六气的定义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

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

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五运六气的转变周期性

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简单来说,甲乙属木主风,丙丁属火主热,戊己属土主湿,庚辛属金主燥,壬癸属水主寒。其间会有太过或不及,也会有平气之年。年运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从大寒算起,大寒至春分前为初之气,春分到小满前为二之气,小满至大暑前为三之气,大暑至秋分前为四之气,释/缘/易/学。秋分至小雪前为五之气,小雪至大寒前为终之气。

依据每年气候常规,每一气的主气都是守常的,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六气的主气年年如此。

厥阴风木的概念是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为“善行而数(shùo)变”。少阴君火的概念是阴气收敛,阳气始至。气候特点是温而不热。“君火”与“相火”相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类比象的表述。“君火”时如君临天下,光明普照,热多在形而少在实;一到“相火”,就如同宰相治国,才是实热。

少阳相火的概念是阳气正当少壮。气候特点是日渐炎热,而且火旺携风,所以常有风气相助。太阴湿土的概念是至阴返阳,阳气在外,暑热夹湿,土育化万物。气候特点是雨多湿盛。阳明燥金的概念是阳藏秋窗,“明”字原为“朙”,是月照窗棂之意,喻阳气收敛,热随秋去,金为肃杀之气。气候特点是天干气燥,寒霜渐临。太阳寒水的概念是至阳返阴,阳气收内,水沉于下。气候特点是天寒地冻。

除了以上随季节规律性变化而确定的主气,每一气还有客气相佐。客气是依每年岁气的变化而推算出来的岁气的变化,是以“司天”和“在泉”来表述的,“司天”和“在泉”之气统辖全年,司天之气偏重上半年,在泉之气偏重下半年。再加上司天之气与三之气的客气相同,在泉之气与终之气的客气相同,则更强化了客气的影响力。有些时候,当季的气候特点更多的是反映客气的状态。在主气和客气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一气随岁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气候特点。

年五运六气详解与运用

辛丑岁中之前。天气太阴主之。太阴所至为云雨。其化从本。当其时多行雨湿化者。太阴之政也。辛丑岁中之後。地气太阳主之。太阳所至为寒雾。其化从本标。当其时寒气至而热气应者。地气之平也。

辛丑岁初之气

自庚子岁大寒日已初。至是年春分日卯初。凡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主位少角木。客气厥阴木。中见水运。木当其位。水运统之。奉太阴之政。布行春令。地气迁。寒乃去。春气至。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搏。雨乃。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宜治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岁谷宜静。间谷宜稻。乃无客风之害。

辛丑岁二之气

自春分日卯正。至小满日丑正。凡六十日有奇。主位太微火。客气少阴火。中见水运。火当其位。阴精承之。寒热二气。奉太阴之政。以行舒荣之化。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盛行。远近成若。湿蒸相搏。雨乃时降。宜治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酸牧之。岁谷用口(疑当“用静”,参见辛未岁二之气)。间谷用豆。乃无客热之害。

识别下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cf/8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