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灸时间及三伏灸的适应症与禁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三伏”暑热,正巧是大自然阳气最强、阴气最弱的时候,此时使用艾灸疗法,既有利于药物的快速渗透与进入,又可借助炎热的气候环境、驱除体内的阴寒之气。正是源于以上两点,才有中医提出的著名理论——“冬病夏治”。

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中医如何把脉?(点击标题阅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因此要根据一年四时之气的不同特点来适时调整人的饮食起居和精神意志,使人体之气与自然四时之气取得和谐统一。对于冬季寒时容易加重的咳喘病,多为阳虚而阴寒内盛引起,夏季时,阳气较旺,因此病症较轻,此时扶阳最适宜。《内经》中说:‘春夏养其阳,秋冬养其阴。’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冬病夏治的依据。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治未病”的代表性方法。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在每年夏季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开始施灸。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进行艾灸及穴位贴敷,可帮助人体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所以也有人说,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参。

三伏灸案例配穴

1.妇科问题:

痛经、月经不调、妇科炎症、子宫肌瘤、不孕不育、小叶增、产后腰痛、女子宫寒等;

艾灸穴位:腹部穴位及八髎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

2.男科问题:

男子阳痿、早泄等;

艾灸穴位:肾俞穴、命门穴、八髎穴、三阴交穴等

3.骨关节问题:

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滑膜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每日一症:颈椎病的艾灸治疗每日一症~坐骨神经痛每日一症:腰痛、腰肌劳损艾灸方法每日一症~腰间盘突出不是病。千万别给医生切啦!肩周炎--五十肩的调理方法风湿关节病艾灸法,冬病夏治正当时!

4.胃肠问题:

胃寒、胃痛、胃炎、肠炎腹泻、结肠炎、腹部凉怕冷等;

常见胃痛的艾灸疗法这样艾灸,调和脾胃!艾灸养胃,事半功倍!肠胃病、脾胃虚寒、经常便秘的人,看这篇就够了!

5.呼吸系统问题:

咽炎、气管炎、哮喘、鼻炎、鼻息肉、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艾灸疗法轻松治愈顽固性口疮!见效快,基本没有副作用告别反复鼻炎艾灸真的可以除根(董哥视频教程)10年的哮喘竟然用艾灸来解决了!快来看看人家搭配穴位的秘诀!

6.体质弱问题:

面色晦暗、体弱怕冷、手足发凉、失眠多梦、体质弱挑食、经常感冒、老年畏寒症等;

阳虚体寒者该如何艾灸肾阴虚与肾阳虚的艾灸方法失眠与多梦(总结篇)

7.面部美颜问题:

肤色晦暗、黄气、色斑、黄褐斑、痘等。

禁忌人群:孕妇、皮肤严重过敏者。

三伏灸常用穴位

日常防病养生保健灸:大椎穴、膏肓穴、肺俞穴、中府穴、膻中穴、中脘穴、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

1、大椎穴——振奋人体一身之阳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为: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用幼儿体质虚弱、发热咳嗽,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2、膏肓穴——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

膏肓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治疗咳嗽、气喘、支气管炎、肺结核、肩膀肌肉僵硬、酸痛等作用。

3、肺俞穴——统一身的卫外功能

肺俞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止痰,治疗咳嗽气喘、吐血、支气管炎、皮肤瘙痒等作用。

4、中府穴——脾肺之气汇聚之处

中府穴归属手太阴肺经。有缓解胸满、气喘、扁桃体炎、咳嗽、支气管炎等作用。

5、膻中穴——通畅上焦之气机,通达经络,理气散瘀

膻中穴归属任脉,有提高性功能、可以丰胸、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丰胸美乳等作用。

6、中脘穴-专治一切脾胃之疾

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中脘穴以治疗消化系统为主,可以调理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病为先,有健脾祛湿、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的功效。胃为五脏六腑之海,故云“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凡病者首应调和胃气,胃气调和则谷气生,故此穴为养生保健要穴。

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中脘穴无所不疗。可以按摩、艾灸疗法。如有脾胃不好的朋友,赶快行动吧。

7、足三里穴:后天之本,气足之源

足三里是人体穴位中运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气虚血虚首选足三里、消化疾病首选足三里。

由于足阳明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足三里有气血双补的功能,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失眠、瘫痪、便秘、胃痛、腹胀、腹泄、消化不良、食欲不好、胃溃疡、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阑尾炎、急慢性肠炎等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三里穴位能够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

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大家都知道母鸡是大补人体的,可以补气生血,补肾益精。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但是现在的鸡不是自然生长,是靠饲料,激素喂养的,谈不上营养,吃了只会对身体有害。所以古代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中曾说过“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要想身体健康足三里穴要经常保持不干燥。

足三里还可以用来防止老花眼、中风、治疗高血脂症等等。

8、神阙穴-人体的长寿大穴

神阙穴在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神阙可以调理身体虚损、虚弱的症状。

9、关元穴:元阴元阳交关之处

关元穴的作用:温肾阳、补虚,壮阳的作用。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也是脾经、肝经、肾经、任脉的交穴。位于下焦,内有肾脏、小肠、膀胱、妇胞宫、前列腺等脏腑组织,故有统治三阴经、任脉诸经疾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等作用。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从古到今都把此穴作为保健要穴。

常常用于治疗:

A、元气亏损的病症:如:中风、脱肛、身体无力、易疲劳、怕冷。

B、男科疾病:如遗精、阳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

C、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病、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各种妇科疾病。

D、还有就是下焦疾病:如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

特别是老年朋友,如果在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就自己解决了,中老年人常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大家不妨试试。

10、命门穴:生命之门,动力之源

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所在。命门穴的功能体现了肾阳的作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育功用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消化、吸收与运化,以及水液代谢等都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是藏真火之穴。命门火衰主要表现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11、涌泉穴:肾经大穴,引火下行

涌泉穴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常按摩涌泉穴可治疗多种疾病,但在三伏天进行三伏灸时,涌泉穴最大的作用是降火!建议进行三伏灸的消费者每天晚上泡脚后再睡觉,这样可以引火下行,这么好的文章来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engmae.com/smyp/94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