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你有没有气血不足?《黄帝内经》中称“气血正平、长有天命”,讲究的是气血平衡、流畅和充足,人的寿命可达百岁。日前,记者在“复方阿胶浆气血理论学术研讨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副教授李兵指出,气血亏虚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原因,所以适当调补,才能延缓一个人虚劳的进程。
对照一下,你算不算气血不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王忠表示,有些人平常觉得很累、脸色苍黄、疲倦乏力、头晕、冬天手脚冰冷等症状,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气血不足。
广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中医学教研室主任、广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冯崇廉解释,人体气血不足会表现于外,从身体各个部位即可以看出是否气血不足。可以看眼睛、看皮肤、看头发、看耳朵、看手指的指腹、看指甲上的半月形、看手指甲上的纵纹、看牙龈、看睡眠等。比如看眼睛就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的结果是,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中医认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提倡气血双补。
不良生活习惯导致气血虚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解释,“久视伤血,久卧伤气”,这是黄帝内经中对长时间持续一种姿势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讲解。用眼过度会造成肝血不荣,卧床过久、气血不生则导致气虚。由此可见,主要有三种人群最易气血不足——
一,脑力劳动者。因为这一类人群经常熬夜,或者工作压力比较大,思考的东西比较多,中医所说的思虑就会伤脾胃。脾是主后天之本,如果你脾胃功能一旦不好的话,很容易影响气血的化生,所以脑力工作者,是最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人群。
二,女性。尤其是那些在月经期间不注意调理的,时间一长容易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年纪一大,气血不荣就成“黄脸婆”。
三,中老年人。中老年人因为自身年过半百阴气自半,大部分人都会有气血不足的情况。所以人到中年的话,必须要学会正确的调补,才能延缓一个人衰老的进程。
调气血先调好脾胃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如何调理气血不足?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晓洁称,调气血不足,首先是调脾胃。脾是人的根本,脾的功能好才能使气血运行,只有气血运行之后,才能身心舒畅,整个身体得以调节。
所以,若气血不足程度较轻,提倡利用食补方式进行调理。补血可以选择当归、首乌、阿胶、鹿茸、熟地、黄精;补气则选择人参、北芪、党参等。若利用中药材熬汤调理,需辨别体质的寒、热、虚,实的症状,通晓中药寒、热、温、凉等性质,在此基础上辨证论治选用对症的中药材。她解释,在补血的同时加补气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等有补气功效的药,正所谓“补血先补气、气行血先行”。
林嬿钊建议,调气血还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即要规律作息,尽量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赖床,夜间睡眠充足以调养肝阴,清晨适当运动以疏展肝气。饮食上也应注意尽量少吃肥腻的食物,多以清淡饮食为主。此外,还要减轻精神负担,保持心情舒畅,也可达到调养气血的作用。
Tips
补气血膳食方
●红枣芡实糯米粥
材料:糯米克、芡实30克、红枣6颗
做法:红枣去核切成小块,与洗好的糯米、芡实一同放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烂成粥后,按口味喜好放入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桂圆党参乌鸡汤
材料:净桂圆肉20克,党参15克,瘦肉克,乌鸡1只。
做法:桂圆肉、党参洗净,浸泡15-20分钟;瘦肉切块;乌鸡剁块,用温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水;将炒锅烧热后,加入适量清油、生姜、料酒,然后放入乌鸡块一起翻炒至乌鸡肉变色时,加入适量水。待乌鸡煮至七八成熟,再加入桂圆肉、精盐,用小火炖约40分钟即可。
●参芪术茶
材料: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克,泡花茶5克,冲饮至味淡
功效: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来源:羊城晚报
更多精彩内容